日本財務省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日本海外資產規模創歷史新高,但卻是34年來首次丟失了全球最大債權國地位。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日本對外凈資產余額——即海外資產總額減去海外負債總額達到了533.05萬億日元(約合3.7萬億美元),較上一年度增長約13%。
盡管這一數字創下歷史新高,但德國在去年的對外凈資產余額(折算成日元之后)已達569.7萬億日元,超過了日本。中國則以516.3萬億日元的規模繼續位居第三。
日本失去全球最大債權國寶座,背后是日本本土經濟空心化的慢性病發作。而德國的登頂,靠的不是實力碾壓,而是日本自己先瘸了腿。
日本財務省自己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底日本對外凈資產達到533萬億日元,創了歷史新高,卻被德國的569萬億日元反超。
這事兒挺魔幻,日本海外資產明明在漲,排名卻掉了。關鍵就在于匯率這個魔術師。
去年歐元兌日元漲了5%,德國資產換算成日元自然水漲船高。日元貶值像把雙刃劍,海外資產賬面好看了,但國際購買力縮水了。
日本企業這些年可沒少往外跑。金融保險零售行業扎堆往美國和英國砸錢,五大商社海外投資比例動輒超過45%。
巴菲特看中的這幾家日本巨頭,賺的都是外國人的錢。日本國內經濟像個漏氣的輪胎,企業找不到增長點,只能去海外找補。海外資產規模是其國內GDP的2.7倍,這比例看著就不太正常。
德國能上位,全靠貿易順差撐腰。去年德國經常賬戶盈余2487億歐元,日本才1800億歐元。德國人賣汽車賣機械從來不手軟,日本卻連汽車出口第一的寶座都讓給了中國。更扎心的是,德國實際GDP在跌,靠通脹撐起的名義GDP反而把日本擠下去了。
日本的債市,現在像個火藥桶。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躥下跳,40年期國債拍賣前市場大氣都不敢出。
日本政府債務是GDP的235%,比歐債危機時的希臘還夸張。首相石破茂還直接攤牌,說咱比當初的希臘還慘,嚇得海外投資者連夜拋售日債。
日本生命保險持有的國債浮虧3.6萬億日元,相當于每天睜眼就虧一個中等公司的市值。日本央行還在裝睡,死活不表態救市。市場最怕這種模棱兩可,國債拍賣要是冷場,長期利率還得往上竄。
那一邊德國的日子也不好過。能源價格暴漲讓工廠叫苦連天,特斯拉在德國建廠被審批流程折磨得夠嗆。
默克爾時代攢下的老本快吃光了,新政府想搞經濟改革,卻被債務剎車機制捆住手腳。這倆難兄難弟,一個困在通縮里出不來,一個陷在通脹里下不去。
日元貶值,倒是讓日本旅游成了香餑餑,滿大街都是舉著免稅袋子的外國觀光客。可這種增長像打興奮劑,匯率波動稍微大點就得現原形。
日本企業把生產線往美國搬,表面是躲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實則是本土實在支棱不起來。
日本這一年可太衰了,不僅失去當了34年的全球最大債權國地位,被德國擠下神壇 ,GDP還被印度超越。從經濟學角度看,日本經濟長期通縮、少子老齡化嚴重,活力不足;日元貶值,讓以美元計價的GDP大幅縮水 ,導致各種排名后退就是必然的。
全球資本市場現在就盯著兩個火藥桶。一個是日本國債拍賣,要是流拍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另一個是德國經濟改革,萬一玩脫了歐洲又得被帶溝里。各路的對沖基金已經摩拳擦掌,就等哪個市場先崩盤好上去咬一口。
日本失去債權國冠軍頭銜這事,就像學霸突然考了第二名。你說他退步了吧,總分其實漲了,只是別人漲得更猛。而德國這個新晉冠軍,獎杯還沒捂熱就可能被通脹反噬。
一個靠外逃資本續命,一個靠通脹數據撐場,這場債權國桂冠之爭,更像兩個病號比誰的心電圖更好看。全球經濟這場大戲,永遠猜不到下一集要演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