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AI正在刷新大腦的認知,那量子點正在刷新你對顯示屏的想象。2023年,量子點因其革命性的發光特性拿下諾貝爾化學獎,一時間“QLED”“納米微晶”“高色域”成為熱搜關鍵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還以為量子點就是電視的營銷噱頭。別誤會,它早就不是「未來式」,而是以肉眼可見的方式,正在改寫屏幕世界的色彩游戲規則。
就在2025國際顯示周上,京東方用一塊7.9英寸的AMQLED平板樣機,給量子點打了最硬核的實錘。這不僅是全球首款實現4K分辨率的AMQLED平板,更是量子點技術邁向規模化商用的里程碑。一句話總結:這不是概念,這是現實。
量子點≠概念,是真·色彩發動機
“Quantum Dots”翻譯成中文叫“量子點”,聽上去像玄學,其實是實打實的半導體納米微晶,體積只有幾十納米。它最大的本事就是:吸收一種顏色的光,發出另一種極其純凈的顏色——而且能“調色”精準到納米級別。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QLED電視總是色彩驚艷,但京東方這次要告訴你的是:AMQLED,不止QLED。
不同于傳統QLED“靠背光”的發光方式,AMQLED是主動發光(Active Matrix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像素點自己發光,沒有濾光板、沒有液晶層,亮度更高、對比更強、能效更好,直接把顯示“干凈值”拉到頂。
技術拆解一:量子點直接光刻,像素密度暴擊560PPI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一次顯示器升級,那你低估了DP-QLED(Quantum Dots Direct Photolithography)帶來的震撼。
傳統QLED制程要靠金屬掩膜(FMM)或噴墨打印,分辨率受限不說,還容易良率翻車。而京東方自研的DP-QLED技術,直接用光刻技術精確“繪制”量子點圖案,不但可以根據需求自由組合像素形狀和分辨率,還讓這一塊7.9英寸面板達到了令人瞳孔地震的560PPI。
什么意思?用手機看4K電影已經是極限體驗?現在平板也可以“IMAX級沉浸”,一顆像素都逃不過你的視網膜。
技術拆解二:3840×2160分辨率 + 95% BT.2020 = 色域盛宴
這塊AMQLED平板并不是只玩“清晰”。它還搭載了95% BT.2020色域、1000000:1對比度的組合拳,徹底顛覆你對“艷麗”二字的認知。
95% BT.2020是啥水平?簡單理解,它幾乎覆蓋了人眼可識別的全部可視色域,再也不是“拍照好看但顯示發灰”的低階屏幕體驗,而是連專業級調色師都能認可的屏幕表現。
對比度1000000:1則意味著,黑是真黑,白是真白,細節不塌陷,暗部也能亮瞎眼。游戲黨、影迷、設計師全員狂喜。
技術拆解三:大面積Slit Coating,向量產邁出決定性一步
炫技容易,能量產才是王道。量子點過去的“高冷”,很大程度來自成本和工藝難度。但京東方這次另辟蹊徑,采用Slit Coating大面積涂布技術,實現納米級成膜、精準控厚,直接打通AMQLED“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
更關鍵的是,這項工藝可以兼容多種尺寸面板,適配平板、筆電甚至電視等多個品類,從技術原型直接躍遷到規模制造,讓“概念展示”變成“商業上車”。
寫在最后:如果Mini LED是高配,那AMQLED可能就是終點
每一代顯示技術的更替,從來不只是一次物理參數的升級,而是一場使用體驗的飛躍。從LCD到OLED,再到今天的AMQLED,京東方不只是跟跑者,而是把“量子點諾獎背書”變成“用戶可見價值”的開拓者。
下一代顯示屏長什么樣?現在你已經看到了雛形。
如果說Mini LED還停留在“拼命堆芯片”的硬實力博弈,那AMQLED更像是一次“從原子層次重構”的軟硬融合。這不是用來當PPT的黑科技,而是真正寫進屏幕里的未來。一個更輕、更薄、更省電、更艷麗、還能量產的未來。
是的,量子點確實拿了諾獎,但更重要的是,它現在也該拿下你對下一塊顯示屏的期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