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學生表達?如何激發學生潛能?在閔行區虹橋鎮示范性學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推動下,2023年10月,張怡名師工作室正式成立。作為閔行區中小學德育(行政管理)中心組成員、閔行區虹橋中心小學學生發展部主任、高級教師,張怡以近30年的教育經驗,帶領工作室成員探索德育創新,助力青年教師從職業取向走向專業自覺。工作室最新情況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張怡(右三)
上海方言“只會聽不會講”、老物件名稱喊不出、城市歷史一知半解……張怡發現,許多上海小囡往往有這些共性問題。為此,張怡名師工作室開展了《項目化學習理念下,上海小囡講好人民城市的發展故事》德育項目,希望小學生們可以從光明乳業、馬利畫材等虹橋鎮本土老字號品牌了解起來,逐漸培養他們的愛國之心、強國之志、報國之行。
“五個一”任務驅動
“這個項目不能直接拷貝,重點是要掌握項目學習的理念。”張怡表示,“我們工作室的5名學員來自不同學校,經驗各不相同,每個學校孩子的情況也不一樣。”于是,工作室以任務驅動方式,要求學員在工作室三年期間,完成“五個一”任務,即開展一次區級或學區公開教育教學交流、進行一次評課、撰寫一篇論文(案例)參加區級評比、閱讀一本推薦書籍撰寫讀后感、指導學生參加一次區級或學區主題活動。
以開展一次區級或學區公開教育教學交流為例:工作室學員趙嘉程是龍柏一小的一名老師,他發現,學生們在午餐時會收到學校發的酸奶,有的同學不愛喝酸奶,就送給別的同學。于是,趙嘉程通過一杯酸奶的“分享”、拓展酸奶的“朋友圈”兩大板塊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從進一步了解酸奶,到為酸奶設計包裝,再到親手制作各種口味的酸奶,趙嘉程還帶領學生到中國乳業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踐體驗中了解酸奶、愛喝酸奶、樂于合作、懂得分享。
張怡說,在公開教育教學交流上,學員們會經歷“說想法—出教案—磨課—試講—再試講”多個過程。在此期間,工作室學員及本年級教師共同參與,圍繞如何更好提升課堂質量各抒己見、共同成長。
專業資源賦能教師隊伍
在工作室學員殷超推出的《一“馬”當先,中國顏色》德育課中,主題是“如何更好地為大家推薦馬利畫材”,令人驚喜的是,小學生們在課上提出了抖音直播帶貨、制作宣傳海報、開設宣傳畫展等金點子。老師在課堂上切換授課者與引導者的身份,激發學生的潛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性。
老師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張怡表示,平時閱讀書籍很重要,閱讀一本推薦書籍撰寫讀后感,就是工作室“五個一”任務之一。她近期向工作室學員推薦了《班主任關鍵能力修煉》一書,希望學員通過研讀此類專業書籍,逐步實現從“入門”到“進階”的轉變。當老師的綜合能力提升了,對學生形成積極人格特質和終身發展能力有推動作用,學生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每個孩子都有無限潛能,工作室希望把教師培養成一支勤于學習、善于融合、勇于堅持的隊伍,給孩子提供指引,用愛澆灌他們成長。”張怡說,未來,工作室計劃繼續各取所長,以學員之間互相點評的形式,幫助他們在專業上成長,再邀請名師專家當評委,更好地為工作室賦能,致力于為孩子提供一個專業、溫暖、友愛的課堂。
記者:徐宇揚
供稿:閔虹
初審:林心怡
復審:范仲毅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