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以謫仙自稱,世稱金華仙伯。他是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黃庭堅自幼聰穎好學,記憶力驚人,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調葉縣(今河南葉縣南)尉知太和縣(今江西泰和)。他在文學和書法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他的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黃庭堅的草書一改唐人舊法,速度放慢,略加頓挫,在許多地方放棄線條的連續而著意于空間的擺布,結果形成與唐人迥然不同的一種風格。他的草書線條中奔放的氣勢雖然不能與唐人相比,但空間結構所表現出來的氣度和變化的豐富性,卻不輸唐人。
黃庭堅的行書為了形成開闊的結構,一些筆畫盡力向外拓展,造成了筆法上的某些困難,因此他采用行進中添加波折的方法,這雖然在流暢性上有些損失,但增添了復雜性和蒼老的感覺,這就是“澀筆”的由來。這一類筆觸也是他草書的關鍵。
黃庭堅的草書中有一種不易覺察的寬博。他常常壓縮字結構的某一部分而使另一些空間顯得特別開闊,同時也就造成了疏密節奏的頻繁變化。這是他區別于唐人章法的又一特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核實過后將及時進行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