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記者 唐榮 李文茜
法治日報通訊員 邵李鳴
用人單位以經營需要為由,通知員工去外省工作,員工拒絕安排被開除。近日,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審理一起勞動合同糾紛案,依法判決用人單位支付員工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
2011年9月,劉某入職A公司,一直在A公司位于深圳的經營地點從事技術主管一職。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劉某的工作地點為A公司所有生產經營場所及分支機構所在地。2022年3月,A公司以生產經營需要為由,向劉某發送《員工調崗通知書》,要將其調往外省工作。劉某收到通知后,向A公司表明因家庭原因無法到外省工作,不同意該調崗安排。
2022年3月,A公司發出《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以劉某不執行公司工作安排、拒不到崗等行為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為由,解除了與劉某的勞動合同關系。
劉某認為A公司違法解除勞動關系,遂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后仲裁機構裁決支持劉某的該項仲裁請求。A公司不服仲裁裁決,并訴至南山法院。
法院審理認為,工作地點即勞動合同履行地,是勞動合同的重要內容,且履行地點的跨省變更勢必嚴重影響勞動者的工作、生活,給勞動者造成不便。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變更勞動合同須經雙方協商一致。
本案中,劉某與A公司在勞動合同中對工作地點的約定過于寬泛,而劉某自入職以來,其工作地點一直在深圳市內。A公司將劉某調崗至外省工作,將對劉某的工作和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應當有合理的理由,并與劉某協商一致。劉某明確表明其因家庭原因無法到外省工作,屬于正當理由。A公司在未能證明其調崗的必要性、未提前與劉某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即以劉某拒不接受公司調崗安排、拒不到崗工作、嚴重違反公司勞動紀律為由解除勞動關系,依據不足,構成違法解除,依法應向劉某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
據此,結合劉某的工資標準及工作年限,法院依法判令A公司支付劉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該判決已生效。
承辦法官表示,用人單位依法享有用工自主權,但行使權利時不能逾越法律邊界,而應當遵循合法合理原則。工作地點屬于履行勞動合同的重要內容之一,涉及勞動者工作、居住生活等切身利益。公司在與勞動者約定工作地點時應當相對明確、固定,不能簡單泛指公司所有經營場所所在地,或者約定全國、全省等。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公司跨地域變更工作地點,不僅要從公司經營管理的角度出發,亦要考慮對勞動者造成的實際影響,采取相對應的補償措施,并與勞動者充分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未經協商一致,公司不能隨意變更工作地點,更不能以勞動者拒不服從調崗為由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否則將承擔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后果。
來源: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