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中胰腺導管腺癌(PDAC)占全部胰腺癌的 95% 以上。 胰腺癌早期的確診率不高,發現時往往已是晚期,由于生存率低、預后差,胰腺癌也被稱為“癌中之王”。
心理壓力在癌癥進展(包括胰腺癌)中的病理作用及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2025 年 5 月 26 日,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鄭健研究員、黃旭東副研究員和林東昕院士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 Nature 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 : Psychological stress-induced ALKBH5 deficiency promotes tumour innervation and pancreatic cancer via extracellular vesicle transfer of RNA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心理壓力促進胰腺癌的新機制—— 心理應激誘導ALKBH5缺乏,通過細胞外囊泡轉移的 RNA 促進腫瘤神經支配和胰腺癌,并進一步提出了潛在治療策略。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通過小鼠模型發現,心理壓力會通過刺激腫瘤神經支配來推動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發展。
該研究證明,疼痛感知和其他應激壓力源會激活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下調腫瘤細胞中的 RNA 去甲基化酶ALKBH5。這些癌細胞中 ALKBH5 的缺乏,會導致 RNA 發生異常的 m6A 修飾,這些異常修飾的 RNA 被包裝進細胞外囊泡并遞送至腫瘤微環境中的神經,從而增強過度神經支配和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進展。
研究團隊在胰腺導管腺癌患者中進一步證實,患者的 ALKBH5 水平與其腫瘤神經支配程度呈負相關,且與患者的生存時間呈負相關。
研究團隊還在動物實驗發現一種天然黃酮類化合物——非瑟酮(fisetin,也叫做漆黃素),它能阻止神經元攝取攜帶 m6A 修飾 RNA 的細胞外囊泡,從而抑制胰腺導管腺癌(PDAC)腫瘤的過度神經支配和癌癥進展。
總的來說,該研究揭示了神經內分泌系統與癌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分子機制,這種機制將心理壓力與癌癥進展聯系起來,并為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治療提出了潛在策略。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5-01667-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