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灣區頂尖非遺文化團隊傾力打造的青少年非遺歷史文化節目《少年非遺行》最新一季于2025年5月正式啟動。
本季節目以“青春守護·傳承有我”為主題,通過“歷史劇沉浸演繹+演播廳知識解碼”的創新模式,帶領青少年觀眾深度探索簪花、戲劇服飾等非遺技藝,以年輕視角喚醒傳統文化生命力。
雙線敘事:歷史與現代的青春對話
《少年非遺行》突破傳統非遺紀錄形式,采用“雙場景并行”的敘事結構。節目組精心選址專業影城,搭建實景拍攝場地,力求還原歷史場景。
青少年非遺小使者在專業演藝老師的指導下,化身非遺探索者,深度演繹簪花制作、戲劇服飾穿戴等非遺技藝。從選材、塑形到佩戴禮儀,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招一式間盡顯專業風范,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
與此同時,節目更有專業演播廳主持環節。電視臺主持人攜手各位青少年非遺小使者,通過原創詩歌朗誦、非遺文化解讀、主持互動采訪等環節,揭秘簪花如何平衡美學與實用性、戲劇服飾如何用“十八般針法”塑造角色性格等話題,展現傳統文化與當代審美的碰撞融合。
青春力量:讓非遺“活”在參與中
節目組表示,在新一季《少年非遺行》的拍攝期間,導演策劃團隊有意強化“代入感”,讓青少年從文化旁觀者變為傳承參與者。
拍攝中,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不僅能初步嘗試學習非遺技藝,更有機會深入理解了背后的文化內涵。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方式,讓非遺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節目組特別邀請電影級燈光藝術設計,以及多位專業演藝老師擔任特邀嘉賓。在拍攝現場,老師們耐心細致,從臺詞、表情、動作等方面對孩子們進行全方位指導,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
創新傳承:打造Z世代非遺IP
據悉,自2024年9月首播以來,《少年非遺行》已走過五季,近兩百名少年參與錄制,以童真視角解碼傳統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書寫非遺保護的新篇章。
節目通過原創短劇、詩朗誦、非遺走秀等多元形式,帶領觀眾走進蔡倫造紙術、景泰藍、榫卯工藝、太極拳等數十項非遺技藝、民俗文化的璀璨世界,不僅為青少年搭建起文化體驗的橋梁,更以高質量制作贏得社會廣泛認可。
在未來,《少年非遺行》將不改初心,繼續前行,與更多青少年共同走進中華非遺的奇妙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