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潮新聞
“為什么我家樓下的活禽交易屢禁不止?”對于家住蕭山區北干街道二棉路小區的章大姐來說,這是持續了多年的煩惱。
章大姐介紹,售賣活禽的基本都是小區居民或者租戶,他們將儲藏室或者車庫改造成雞籠、鴨籠。除了春節之外,幾乎每天都有活禽交易,夏天早上5點多出攤雞就開始打鳴,還有陣陣撲鼻的臭味飄來,對樓上的居民來說,是不小的困擾。
她求助潮新聞“記者幫”欄目,希望有關部門可以想想辦法,根治一下這個頑疾。
銷售的活禽 盛銳/攝
7月4日中午,潮新聞記者來到了二棉路小區,很快就在小區北側找到了一家售賣活禽的住戶。
這是一個由小型儲物間改造而成的籠屋,房門半開著,門口還豎著遮陽傘。一湊近,就能明顯聽到雞鴨的叫聲,以及活禽的臭味。
走進儲物間,味道更加強烈。可以看到在逼仄昏暗的儲物間里一共有兩片養殖區,靠里側是柵欄式的,上面有雜貨壓著擋板,主要是雞和鴨;靠外側的是鐵籠子,里面有雞和鴿子。另一個在臺階上的箱子里,裝有一袋子的田雞。
店主夫妻倆就住在儲物間的對面,都是小區的居民,男的是蕭山人,女的是安徽人。據他們說,小區內算上他們一共有三家在做活禽銷售,都是從同一個貨主這里拿貨。活禽主要來自安徽或者衢州,“貨如果不夠了,都可以去蕭山南邊,貨主的養殖地抓。”
店主抓了一只大公雞并上稱 盛銳/攝
這里售賣的活雞價格從18元-30元每斤不等,其中30元的據說是土雞。
有顧客下單了公雞,店主當場在門口宰殺,放血、燙毛、拔毛、處理臟器……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5分鐘,能夠明顯聞到血腥味。
小區內可以售賣活禽嗎?店主笑了笑說,應該是不行的,“我們也就是隨便賣賣,要是有人查就把門一關、箱子收起來就行了。”
為了防止被查,店主的稱都是放置在家里,有顧客來了才拿出來。
至于生意,店主表示不太穩定,周末多一點,“昨天買了三四只,就剩一只大公雞了,明天要去補貨了。”
在過程中,記者也注意到,該店并沒有營業執照,且沒有相關的銷售許可或者健康、衛生許可。
店主幫忙處理活雞 盛銳/攝
此前,章大姐向街道、社區等有關部門反饋過相關問題。
據公開報道,2024年8-9月,北干街道就曾聯合市場監管局、綜合行政執法隊、北干派出所、社區等多部門對該小區的活禽交易點進行了專項整治。
“但管得稍微松一點,這些店又都出來了。”在章大姐看來,癥結在于周邊白肉銷售的供不應求。在章大姐的小區里,就有一個竹橋頭農貿市場,但從20世紀90年代建成以來,市場內的白肉銷售攤位基本只有一個,“原本河對面的街上,還有幾家零售店,后來拆遷了,就剩市場內一家了。”
記者也趕到了竹橋頭農貿市場,這里距離小區里的活禽販賣點位不到百米。正值中午,肉類、海鮮的攤位基本收攤了。白肉位于市場的東北角,店主已經躺在椅子上準備休息。
農貿市場 盛銳/攝
在冰柜里,記者看到了四只冰凍過的殺白雞。據介紹,本地雞15元/斤,土雞25元/斤,“都是散養的雞,很受歡迎的。”
店主表示,當天已經買了四五十只了,下午人少,就先放這么幾只,“不夠的話,我們有固定屠宰點的,我再去弄。”不過,店主也提醒到,要買雞要早點,到六點自己就要回家吃飯了。
市場里的殺白雞 盛銳/攝
記者將相關情況反饋給了蕭山區北干街道。
相關工作人員回復道,今年以來,北干街道聯合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公安等相關部門對其開展聯合檢查、日常巡查、突擊排查7次,扣押電子秤兩臺,答復相關信訪件10余件,后續將會繼續加強相關檢查巡查工作。
潮新聞記者 盛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