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海爭鋒展風采,少年意氣抒胸臆
近日,“詩韻少年”青島詩詞大會在市北實驗初中小學部拉開了帷幕,活動由大眾日報社青島分社、半島都市報社、青少年文化素養媒體聯盟、“詩韻少年”青島詩詞大會組委會、“半島好少年”聯合發起。通過此次活動,見證了學校在提升學生詩詞素質、營造濃厚傳統文化氛圍上的突出作為。
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推進書香校園建設,市北實驗初中小學部啟動了“與詩有約,‘閱’見幸福”等一系列活動。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感受詩歌的魅力,二年級的同學們開展了以“書香潤童心,詩畫傳經典”為主題的古詩配畫活動。正所謂“紙上萬里行,落筆詩成畫”,通過“詩情”與“畫意”的相遇,通過詩配畫活動,拓寬了欣賞古詩的途徑,讓學生們在詩歌與繪畫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四年級的同學則以“輕叩詩歌的大門”為主題,開展“春日詩集我創作”活動。孩子們在詩歌的世界里與大自然、春光綠草來一場浪漫的邂逅。“小詩人”們用靈動的筆觸,將對春天的感觸化作一行行優美的詩篇,并在復賽中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將詩歌意境生動展現出來,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詩歌的理解與熱愛。
詩教浸潤育新苗,多維賦能傳薪火
在市北實驗初中小學部的教師們以教材為基點,構建起“課堂拓展+實踐體驗+家校聯動”的立體教學體系,讓千年詩詞化作春雨,滋潤著每個孩子的文化心田,讓古詩教學煥發新的生命力。課堂深耕,字里尋根,教《清明》便融入寒食節起源、青團制作工藝;講《靜夜思》則對比古今“月”字書法,解析“舉頭望明月”中蘊含的游子文化。這種將漢字演變史、傳統節日習俗與詩詞意境深度融合的教學方式,讓課本上的詩句成為打開傳統文化的鑰匙;課外雅趣,學校還會通過書法教學的方式,讓詩歌在學子們筆尖流淌,穿漢服演繹《月下獨酌》,中秋節誦讀《水調歌頭》,更好地讓孩子們形成對古詩的具象感知,將詩詞中的節氣智慧轉化為生活體驗;家校同頻,在學校“家庭詩詞角”倡議下,越來越多的家庭將書房變身“文化小驛站”,組織親子詩歌共讀,舉辦親子詩詞大會。讓每個孩子在詩詞滋養中化身為中華文化的小傳人。
從課堂到課外,從學校到家庭,市北實驗初中小學部的古詩教學實踐證明: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必高遠,它可以藏在一次漢字溯源里,落在一張書法作品中,融在一場親子共讀時。當教育者用心搭建橋梁,千年詩詞便與現代童心共振,綻放出跨越時空的光彩。
詩心致遠向未來,文脈相傳譜新篇
2025年“詩韻少年”青島詩詞大會不僅是一場詩詞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接力——從 “青青子衿”的懵懂誦讀,到“少年中國”的壯志豪情,市北實驗初中小學部將詩詞傳承融入在每日的誦讀中、在筆尖的流轉里、在心靈的共鳴間。“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當詩詞的種子在少年心中生根發芽,中華文明的長卷必將在新時代續寫更加絢爛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