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大豐路邊攤激增的同時,關于占道經營的投訴,各渠道也在暴走。那么究竟為何會如此負面情緒加劇呢,大抵源于以下幾個現實問題的疊加,這些問題既涉及城市管理的短板,也反映了居民對生活品質提升的更高期待:
一、占道經營嚴重,交通與安全矛盾突出
1.道路擁堵與安全隱患
大豐多條主干道(如桂蕊路、華美東街、臨河街等)長期存在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現象,尤其在晚高峰時段,攤販甚至占據機動車道,導致車輛通行受阻,行人被迫繞行。部分攤販使用高音喇叭招攬顧客,加劇了噪音污染。缺乏自覺性的路邊攤,成為投訴主要的誘因。2.管理措施執行不力
盡管相關部門多次回應稱將加大巡查和清理力度,但實際措施多停留在簡單處理層面。例如,2025年4月網友投訴后,回復僅提到“安排工作人員處理”,但未明確具體整治方案,導致問題反復回潮。同時弱化執法權,勸導為主的當下,多少還是有些無奈。二、衛生與食品安全問題頻發1、衛生條件堪憂路邊攤缺乏統一的衛生監管,部分攤販使用劣質餐具或未消毒的工具,食材來源不明,甚至存在使用過期或變質原料的情況。例如,燒烤攤的油煙排放未配備凈化設備,油污直接潑灑路面,加重了環衛負擔。2、食品安全風險高由于攤販流動性強且無固定備案,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難以追溯。近日,被推上熱搜的網紅提拉米蘇致200人集體中毒,甜蜜變“生化武器”,在食品安全愈發重視的當下,自然會促使大家對健康隱患的擔憂。
三、價格不合理與服務體驗下降1.價格漲幅超出預期部分攤販定價高于正規店鋪,例如燒烤、小吃等品類價格比店內貴50%以上,但分量卻減少,導致大家對于性價比的感知逐步下降。2.服務態度與規范缺失同時,強買強賣、缺斤少兩等行為,在路邊攤群體里常態化了,且缺乏售后服務渠道。一旦有消費者較真,不僅難以獲得有效解決,說不定還會進一步激化矛盾。
四、對商鋪與城市形象的沖擊1、擠壓正規商戶生存空間攤販無需支付租金即可低價競爭,導致周邊商鋪客源流失。肉眼可見,大豐被迫“旺鋪轉讓”的門店越來越對,與“遍地攤點”形成了鮮明對比。比如,趙家寺路上,很多攤點就擺在門店對面,形成了大家熱衷的煙火氣,而不少門店已然喘不過氣。2.城市形象受損長期占道經營導致道路臟亂差,與大豐作為“城北橋頭堡”的定位不符。居民呼吁通過規范管理恢復城市秩序,而非簡單放任“露天停車場”式的攤點聚集。
五、管理政策與執行的矛盾1.政策模糊與執行偏差
盡管多地倡導“疏堵結合”,但大豐在劃定疏導點、規范時段等方面進展緩慢。例如,早年成功的夜市經驗未能延續,缺乏固定經營區域,導致攤販隨意占道。而有了固定位置,卻又放任自生自滅,沒有后續宣傳服務,使得又回到了路邊上。2.居民與攤販的利益沖突攤販多為低收入群體,依賴擺攤謀生,而居民更關注生活便利與環境質量。這種矛盾在缺乏有效溝通機制的情況下,易引發對立情緒。同時,不少攤販還開啟了學徒培訓,讓路邊攤成為暴利出圈的“好生意”,也就使得更多盲從者絡繹不絕。
鑒于此,不難看出,大豐路邊攤問題的本質是城市治理能力與民生需求的失衡。解決之道需從規劃疏解(如劃定集中經營區)、強化監管(衛生與價格抽查)、科技賦能(智慧停車與攤位管理)及柔性執法(教育勸導優先)多維度入手。若能平衡“煙火氣”與“秩序感”,或可重現早年夜市的繁榮與和諧。
目前,進度幾乎可以說沒有,原本打造夜生活場景的還沒影兒,如果能將這里調整為路邊攤綜合集市,或許是能解決目前困境的。畢竟,這個區域至今還算是大豐中間點位,盤活利用起來,不僅使得區域生氣勃勃,還能使之成為大豐的全新地標,你們覺得呢?
參考資料:
1. 小攤占道經營影響居民生活( https://ly.scol.com.cn/thread/details/3683429 ),來自“問政四川”
2.擾民環保占道經營(https://ly.scol.com.cn/thread/details/3674862),來自“問政四川”
3.大豐趙家社區大豐街道辦事處大豐城管(https://ly.scol.com.cn/thread/details/3684700),來自“問政四川”
版權聲明:
本文由夜談哥整理,文中圖片來自AI圖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評論自動精選,留言請注意法律法規。歡迎轉發分享,轉載改編請標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