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025一汽紅旗長春馬拉松正式開跑。
作為賽事官方合作伙伴,一汽紅旗已連續第五年深度參與本項賽事,本屆賽事中,旗下天工06與天工05分別擔任領航車與護航車,繼續承擔智能駕駛在復雜場景中的技術驗證任務。
伴隨發令槍響,和煦的晨光灑落,來自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的3.5萬名跑者沖出起跑線。在航拍畫面中,選手身著統一號服,如同奔涌的河流穿越城市街道,既是一場體育盛事,也隱喻著中國汽車工業與城市文化之間的深度交匯。
一汽紅旗,作為一汽集團的1號工程,承擔著智能化與新能源戰略落地的關鍵使命;而一汽本身,作為“共和國長子”,長期以來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核心支柱。
如今,紅旗正從這座城市出發,以持續投入與場景落地為路徑,驗證其在智能化轉型進程中的戰略定力與執行能力。
五年協同,是企業戰略定力的現實體現
自2019年起,紅旗開始與長春馬拉松建立合作關系,這段合作如今已走過五年。在國內汽車品牌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傳播周期日益縮短的當下,能持續多年投入同一公共場景、保持節奏穩定的“長情型”品牌實踐并不常見。尤其是在行業內卷加劇、品牌預算普遍向短頻快的營銷動作傾斜的背景下,這種對品牌建設的持續投入本身就具有稀缺性與戰略含義。
更為關鍵的是,這并非簡單的重復行為。
五年來,紅旗與長馬之間的協作關系不斷深化,從早期的品牌展示與形象露出,到現場車輛保障、智能產品的動態應用,再到如今核心功能的場景化落地,這一過程體現出一種有組織、有節奏的品牌戰略路徑。
相較于以曝光為主的短期投放模式,紅旗在馬拉松項目上的合作邏輯更接近“品牌戰略運營”:其目標不在于制造一次性的注意力峰值,而是通過反復出現、穩定參與,在用戶認知中建立起品牌與場景之間的真實連接。從“汽車制造者”到“公共生活的參與者”,紅旗在這座城市中的角色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連續五年深度綁定賽事,一方面加固了品牌與城市之間的精神紐帶,另一方面也為紅旗構建了一個持續可用的場景接口,支持其智能化技術與產品功能的真實驗證和滾動優化。這種“有場景、有周期、有反饋”的模式,正在替代傳統意義上靜態品牌輸出方式。
更具象征意義的是,馬拉松本身所強調的節奏管理、耐力競爭與環境適應力,恰好與紅旗在新能源與智能化轉型中所秉持的發展方式高度契合。這不是一場以速度為目標的營銷沖刺,而是一場面向未來的品牌耐力賽。從這個角度來看,紅旗與長春馬拉松的關系,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贊助,而是一種品牌戰略節奏的現實表達。
真實場景中的技術落地,是紅旗智能化轉型的驗證窗口
在2025長春馬拉松期間,紅旗將“車位到車位”智能輔助駕駛功能首次應用于馬拉松賽道探路任務,由天工06車型完成全程42公里引導。據不完全資料,這是行業內第一次使用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對馬拉松賽道探路任務。
這一場景不僅具備非標準路線、人流密集、信號波動頻繁等復雜特征,更具備社會公眾實時關注和多方協同配合的實踐條件。因此,這次技術落地的含義,遠不止于一次功能展示,而是一次系統層面的能力檢驗。
天工06所搭載的“車位到車位”功能核心在于其感知與建圖能力,采用司南智駕系統,無需依賴高精地圖,通過雙目視覺融合與慣導定位技術實現全流程輔助駕駛。
這種技術部署路徑看似“保守”,實則背后隱藏著對落地能力、系統穩定性與規模化推廣前景的深刻判斷。因為脫離高精地圖的智能駕駛系統,在全國范圍內可復制性更高,也更貼近用戶實際使用場景需求。
在馬拉松這一特殊應用環境中,紅旗的技術團隊提前進行了實地建圖、系統演練、路徑測試,確保系統能在復雜環境中保持穩定運行。
探路過程中,天工06從選手啟程停車場出發,沿城市道路依次經過紅旗文化展館、一汽總部等長春地標,最終抵達終點。系統順利完成變道、避讓、路徑調整等任務,車內同步實時回傳視覺畫面,技術表現獲得了多方關注。
事實上,紅旗并未將此次展示定義為“創新首秀”,而是作為一套已通過多輪城市測試驗證的技術方案,進行一次新型復雜場景下的驗證。
這樣的邏輯更貼近工業品牌的工程精神:不是以技術“新”取勝,而是以技術“用得起、用得久、用得穩”贏得用戶信任。
更進一步地看,這種“場景化檢驗—用戶體驗反饋—產品技術迭代”的閉環體系,正在成為紅旗智能化轉型的基礎能力。
據了解,一汽工期當前所推廣的組合駕駛輔助功能,已實現對全國范圍內城市道路與高速路段的覆蓋,在特定通行場景如高速匝道中,通行成功率超過97%。在泊車等靜態場景中,系統支持最長2000米的跨樓層記憶泊車與最遠100米倒車循跡返航,覆蓋了城市用戶日常駕駛的多個典型痛點。
城市共建與品牌成長,構成可信賴的長期關系網絡
紅旗之于長春,遠不止品牌與城市的合作關系。
作為一汽的1號工程,紅旗從誕生之初就扎根于這座城市,歷經時代變遷與產業更新,其品牌發展與城市空間演進已深度交融。總部設于此的一汽,則作為“共和國長子”,始終承擔著中國汽車工業核心支撐力量的角色。
在這一層背景之上,紅旗與長春馬拉松之間的協同,不僅具備天然的地緣邏輯,更呈現出一類新型城市共建與品牌運營的深層模式。
具體到馬拉松項目,每一屆賽事的推進,紅旗均不以傳統贊助商身份出現,而是深度嵌入賽事運營體系之中。從車型選配到功能植入、從技術團隊對接到傳播內容共創,紅旗將每一次參與視為一次“城市生活場景的試驗場”,而非一次性傳播事件。其在城市道路上的連續出場、在起終點區域的用戶互動、在賽事系統中的技術支持,構建起了用戶可感知、可體驗的品牌觸點。
不僅如此,紅旗還借助賽事構建起一整套以用戶為中心的體驗體系。包括探路車內畫面對外展示、賽事定制路線指引、終點區域交互裝置等內容,皆體現出品牌傳播邏輯從傳統硬廣向“場景交互”的遷移。
在這些細節操作中,紅旗并未放大品牌口號,而是強調服務感、適配度與尊重用戶節奏,這種姿態對于當前品牌環境而言,尤其值得注意。
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是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命題。
在此背景下,紅旗用一次次技術實踐主動嵌入城市生活、借助公共賽事構建產品觸點,其實已經超出了傳統“車企角色”范疇,成為城市生活方式的參與者與共建方。這種角色切換,并非品牌層面的“自我拔高”,而是來自于其真實投入與可驗證技術能力的反饋。
從組織策略角度看,這種投入背后也需要品牌管理層具備清晰的節奏管理意識與投入回報平衡邏輯。在高頻項目投放流行的今天,紅旗選擇堅持一個項目五年,并持續優化參與內容結構,顯然體現出其對“長期資產積累”的重視程度。
馬拉松,既關乎速度,也考驗定力。而紅旗選擇了用“實際行動”跑出可信軌跡,在變化加劇的行業環境中提供了一個關于智能化“穩健推進、場景落地”的方法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