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病,早有“上病下取,百病治足”的說法。也就是說,全身的許多疾病都可以從足治愈,像眼睛不適、高血壓、靜脈曲張等。
足底藏著人體各個器官的反射區(qū),與臟腑連成一個整體。中醫(yī)認為,腳,行氣血、聯臟腑、通內外。
很多時候,身體上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通過腳上對應的反射區(qū)就能幫助調節(jié),而這些反射區(qū)就是治愈疾病的“特效治療點”。
生活中,如果出現以下健康問題,就可以通過腳部進行調理。
眼干
揉大腳趾
肝主目,開竅于目,如果眼睛有問題,通常要從肝論治。
大腳趾是肝經的起始處,刺激大腳趾能激發(fā)肝經氣血,讓肝血充盈,濡養(yǎng)眼部,滋潤雙眼。眼睛濕潤了,就能緩解眼干眼澀等癥。
風熱咳嗽
按揉腳背
按揉腳背治療風熱咳嗽,源于小兒推拿。這一治療手法簡單有效,所以被廣泛應用。
當出現風熱咳嗽或伴有扁導體炎癥時,在足背部會有明顯的反應點,按揉會有痛感。一般按揉五分鐘就會有緩解效果。
高血壓
轉動腳腕
腳踝周圍分布著肝、膽、脾、胃、腎、膀胱經的多個重要穴位,這里為臟腑經脈之氣血轉輸、運送、匯集壯大的通道。
高血壓患者經常轉動踝部,能刺激下肢經絡的輸、經、原穴,可以滋陰降火、舒經活血,幫助調節(jié)臟腑功能,輔助控制血壓。
消化不良
扳腳趾
足背跖趾關節(jié)附近是下肢經脈“滎穴”分布的位置,能治熱證、火證,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養(yǎng)胃、疏肝理氣、清熱除濕的作用。
對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的患者,宜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以達到瀉胃火的目的。(可配合二、三腳趾之間的內庭穴進行按摩)
腎氣不足
揉腳心
腎氣不足最常見的表現為: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等。所以,我們要補足腎氣。
腳底心是腎經經脈原氣所出的位置。經常搓揉能滋陰益腎,提起腎中精氣,潤養(yǎng)人體臟腑組織,推動臟腑功能。
靜脈曲張
踮腳走
有研究顯示:踮腳運動會讓小腿后側收縮,肌肉收縮產生的擠壓會促進血液循環(huán)。
踮腳時會帶動腿上的肌肉和腳踝的關節(jié),促進雙腿的血液循環(huán),能有效預防靜脈曲張、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參考文獻:
[1]王峰. "自我捏趾療法治百病." 醫(yī)藥前沿 6(2000):45-45.
[2]洪長明. "按腳底 養(yǎng)全身." 養(yǎng)生保健指南 10(2013):1.
[3]劉昌倫. "腳部按摩治病小記." 科學大眾:中學生 8(1997):1.
[4]葉勇, and 陳小東. "養(yǎng)生要養(yǎng)腳." (20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