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綠豆湯
最近,#固態電池 板塊又活躍了。因研發適用于固態電池的#硅基負極材料,#濱海能源(000695)已經連拉6個板。
來源:濱海能源, 截至2025年5月23日
然而這邊濱海能源狂歡不止,那邊早早布局了硅基負極材料的行業龍頭,如#貝特瑞(835185)、#杉杉股份(600884),股價卻不斷下跌。
炒的是固態電池,是#硅基負極,但卻沒有漲更有可能兌現業績的。某種程度上,這是不是也恰恰說明,炒的不是業績,甚至都不是預期,只是概念而已?
來源:2025年5月22日數據
固態電池有自己的發展痛點,硅基負極材料也有自己的應用難題。階段性的炒作,更像是一場熱鬧罷了。
一、固態電池利好頻傳,然難題待解
這幾年,#鋰電池 在技術層面不斷創新突破。正極材料向高鎳三元發展,#電解液 向固態電解質探索,相應的對負極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使用的石墨負極,理論容量較低。目前國內主要負極材料企業,都在前瞻布局硅基負極。硅基負極理論比容量可達4200mAh/g,達石墨負極的十倍。
但是,硅負極充電時會大幅膨脹,導致顆粒破裂脫落,還會反復生成SEI膜消耗鋰離子,導致電池容量持續衰減,極大限制了大規模應用(SEI膜是電池首次充電時,硅負極和電解液發生反應,生成一層薄薄的“保護膜”,可以阻止電解液和硅繼續反應。但硅膨脹會把SEI膜撐裂,電解液就會涌進去反復反應消耗鋰離子)。
來源:貝特瑞2024年年報
不過,固態電池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硅負極的缺點。例如,在硫化物體系中,電解質具有較高的離子電導率,可以有效促進硅負極極片中離子擴散,同時硫化物電解質具有優良的機械延展性,可以緩沖硅負極的體積變化。
由此,#硅基負極材料 順利和固態電池掛上了鉤。
但問題是,固態電池自己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究竟使用哪種固態電解質還在探索中。比如前邊提到的硫化物,整體性能雖好,但與空氣中的微量水即可發生反應,釋放出有毒的硫化氫氣體。
近日,固態電池又傳利好。#國軒高科(002074)宣布已建成全固態電池中試線,目前已進入預量產階段。
看到這種“好消息”,筆者只覺得有種莫名熟悉的感覺。從半固態、到準固態、到全固態,一會研發,一會測試,一會裝車,現在又來了個預量產。二級市場最不缺的就是這樣的好消息,讓人眼花繚亂。
不可否認,行業在進步,在不斷解決固態電池應用中遇到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且不說技術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即便解決了技術問題后,還有成本問題。距離真正大規模落地還差多遠,又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
二、硅基負極反復迭代,仍應用受限
硅基負極材料與固態電池相輔相成。目前,負極材料企業也正在對硅基負極材料不斷進行迭代升級。
貝特瑞是國內最早量產硅基負極材料的企業之一,其硅碳負極材料已開發第六代產品。據其2024年年報介紹,公司成功開發高壓實、低膨脹快充型新硅碳負極,并順利通過頭部電池廠商測試;新一代硅基負極產品打入國際頭部客戶供應鏈;CVD硅碳產品獲全球多家主流動力客戶認可,預計2025年批量供應。
來源:貝特瑞2024年年報
杉杉股份也表示,公司硅基負極產品保持技術和產業化進程領先,不斷實現技術突破,相關硅基負極產品已實現批量化應用。同時寧波硅基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一期部分產能已實現投試產,并實現海內外頭部客戶的批量供貨。
在不看數據的情況下,貝特瑞和杉杉股份硅基負極都進展順利。但所謂批量究竟是多大的量,還不好說。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硅基復合材料出貨1.9萬噸。而根據鑫欏資訊數據,2024年全球負極材料產量216.73萬噸,同比增長23%,中國產量占比攀升至98.5%。
對比之下,硅基材料占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據GGII預測,到2030年硅基復合材料出貨量預計將超3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超50%。未來3-5年內出貨規模提升主要靠大圓柱電池帶動,中長期主要受固態電池帶動。
來源:高工產研
其中,圓柱電池也是因為其結構特性更能適配硅基負極的膨脹需求。那么反過來,這也恰恰說明,硅基負極的應用仍然存在極大限制。
三、負極材料供給側過剩,量增價跌
總的來說,無論固態電池還是硅基負極材料,都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發展方向。但無論宣傳如何,顯然都還沒到能夠大規模兌現業績的階段。
現如今,負極材料依然石墨的天下。
負極材料市場格局較為集中,貝特瑞和杉杉股份穩居前二。其中,貝特瑞總體市占率居前,而杉杉股份是國內第一家研發#人造石墨負極的企業,24年公司人造負極材料蟬聯榜首。
不過整體來看,無論貝特瑞還是杉杉股份,都面臨負極材料量增價跌的困境。
數據顯示,2024年,杉杉股份負極材料實現銷量約34萬噸,同比增長28.44%,但營收僅同比增長12.8%,遠低于銷量增速。
而貝特瑞負極材料更是在銷量突破43萬噸(2023年36萬噸,同比增長約20%)的情況下,營收反而同比下降了13.04%。
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來,由于鋰電池行業的發展前景較好,產業資本加大對該領域的投入。隨著市場新增產能的陸續釋放及下游需求增速放緩,市場競爭日趨加劇。短期內,行業將面臨供給側過剩及價格低位運行等挑戰。
某種程度上,向硅基負極材料布局,也是跳出傳統領域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只是無論硅基負極、還是固態電池,顯然都還需要一些時間。
而即便硅基負極最終走向規模化,本質上,也不過是對傳統石墨負極的替代,此消彼長。從這個角度來看,與時俱進是對企業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但卻并不代表新的增長點。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