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發布關于對《天津市城市更新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涉及城市體檢、城市更新規劃、城市更新實施、保障政策和監督管理等。
部分內容如下
【適用范圍及更新內容】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更新活動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市更新,是指在城鎮開發邊界內開展持續改善城市空間形態和功能的活動,具體包括:
(一)對城鎮危舊房屋、非成套房屋、老舊房屋等住房開展更新,提升房屋安全和宜居水平;
(二)對城鎮老舊小區開展更新,建設完整社區,提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
(三)對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開展更新,提升業態功能品質;
(四)對閑置商業辦公等存量房屋和低效存量用地開展更新,完善城市功能;
(五)對老舊市政基礎設施等開展更新,提高安全韌性保障能力;
(六)對城市環境和城市生態系統開展更新,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水平;
(七)對城市文化遺產資源開展更新,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
(八)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城市更新活動。
【城市體檢工作要求】
城市體檢從生態宜居、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產城融合、安全韌性、智慧高效等方面重點查找城市業態、功能、品質提升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城市體檢的具體要求由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制定。
【規劃編制要求】
編制城市更新規劃應當重點把握以下要求:
(一)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立足“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著力調整空間布局,增強載體功能,優化產業結構。
(二)以科技創新和產業煥新為重要途徑,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善作善成,加強科創園區建設,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三)聚焦保障居民安居樂業為頭等大事,補齊供給短板,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居住質量。
(四)聚焦生態城市建設目標,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藍綠系統建設。
(五)聚焦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建筑防災性能,提升城市生命線工程保障能力,優化防災減災救災設施區域布局。
(六)聚焦歷史文化利用保護傳承,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發掘、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彰顯城市文化特色和現代化新風貌。
【規劃政策支持】
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補齊城市短板而實施的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安全設施項目以及老舊住宅成套化改造等項目,在對周邊不產生負面影響的前提下,其新增建筑規模可以不受規劃容積率指標的制約。
為滿足安全、環保、無障礙標準等要求,對于增設必要的樓梯、電梯、公共走廊、無障礙設施、風道、外墻保溫等附屬設施以及景觀休息設施、地下停車設施等情形,其新增建筑量可以不計入規劃容積率。
對保留歷史風貌建筑、無償移交政府的公共服務設施較多的項目,其建筑面積可以按貢獻的相應建筑面積補足。
【土地政策支持】
支持零散用地整合開發,對面積小于五畝的邊角地、夾心地,允許合并開發,用于建設停車場、綠地、公共空間,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公益性項目,并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
鼓勵在符合規范要求的情況下,充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加強地上地下空間的統籌建設和復合利用。
【直管公產房屋管理】
城市更新項目涉及直管公產房屋的,按本市有關規定經直管公產房屋經營管理單位同意后,實施主體可以通過回購承租權、房屋置換等安置補償方式,對直管公產房屋承租人進行搬遷。
【搬遷安置和征收】
城市更新項目需要對房屋所有權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進行搬遷的,實施主體應當與房屋所有權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充分協商,制定搬遷安置補償方案并簽訂協議。
相關權利人搬遷安置協議簽約比例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實施主體與未簽約相關權利人可以向區人民政府申請調解。調解不成且項目實施涉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公共利益,確需征收房屋的,區人民政府可以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對未簽約的房屋實施房屋征收。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區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規劃用地管理】
城市更新中利用閑置用房等存量房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以及運營國家支持發展產業的,在不改變用地主體和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國家規定在一定過渡期內暫不辦理變更用地主體和土地使用性質的手續。過渡期滿涉及轉讓的,可以按照新用途、新權利類型、市場價格法采取協議方式辦理相關用地手續。
產業園區整體盤活應當與周邊區域統籌謀劃,補齊住房、餐飲、商務等配套設施短板,產業園區內新型產業用地的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的建筑規模占地上總建筑規模比例可以提高至百分之三十,其中用于商業、餐飲、宿舍等生活服務設施建筑規模比例不超過百分之十五,用地性質仍按主導用地性質管理。
城市更新因歷史風貌保護需要,建筑容積率受到限制的,可以按照規劃實行異地補償。
【改造后小區管理】
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完成后,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規定加強物業服務管理,完善改造后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
(來源: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