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2025年05月28日第007版
初夏,忠縣東溪鎮江風徐徐。長江畔的灘涂上,一場“巡回審判”引來了上百人。
“現在宣判!”萬州區法院“紅巖先鋒法官”王翔敲響了法槌。1萬余尾魚苗躍入江中。兩名被告人被判非法捕撈,不僅被判處拘役,還各自繳納3000元生態修復費。
這一幕,是重慶法院用司法利劍守護長江母親河的生動縮影,更是一場生態司法深層變革的創新探索。
長江保護法實施以來,重慶法院著眼長江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在全國率先出臺非法捕撈犯罪的量刑指引(試行),助力“長江十年禁漁”,在“1+1+6”環境資源審判組織體系下,讓環境資源審判庭的法官組成“紅巖先鋒法官”深入一線,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打造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南岸區法院在長江邊公開開庭審理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紅巖先鋒法官”在庭審后就長江生態保護進行普法。孫利東 攝
違法者繳的生態修復費,用在何處
長江,在巴渝大地上蜿蜒奔騰近700公里。青山碧水,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
然而,當非法捕撈的漁網悄悄伸向這幅美麗山水畫時,司法利劍便在此刻出鞘。
“兩名被告人在禁漁期使用禁用漁具,捕撈雜魚、蝦米、龜等水產品,其根源在于對水產資源法規和長江生態保護認識嚴重不足。”王翔是重慶首批環保法官之一,從事環境審判工作已有14個年頭了。這次,他決定將庭審搬到忠縣東溪鎮長江江畔。
巡回法庭搭建的那一刻,周邊百余名村民和鄉鎮干部圍聚而來,見證這場特殊的法治課。
被告人羅某、黃某陳述:為滿足口腹之欲,他們6次在忠縣長江流域段,用定置倒須籠壺、三重刺網等違禁漁具進行捕撈。
“我真的知道錯了,愿意交生態修復費,也希望大家別學我……”兩人悔悟的話語,隨著長江的浪濤聲傳開。最終,羅某被判處拘役一個月、緩刑二個月,黃某被判處拘役一個月、緩刑三個月,各自繳納3000元生態修復費。
“這些生態修復費,用在哪里呢?”現場有村民問。
“納入一個專門的資金池,用于購買魚苗增殖放流、種樹等生態修復項目?!蓖跸杌卮?。
比如在萬州,就有一片司法保護示范林。2016年,曾有人因非法占用林地,被判繳納7萬元修復費。當時,三峽庫區大周鎮長江沿岸消落帶生態脆弱,王翔和同事們決定用這筆資金購入中山杉。
如今,6萬余株中山杉扎根江畔,600余畝“水中森林”傲然挺立。每逢周末,萬州區法院會組織違法者在此增殖放流、植樹造林等。
▲白鷺在萬州區法院司法保護示范林中嬉戲。榮騰龍 攝
在江津,同樣上演著長江司法生態修復的故事——
江津區法院發現,部分漁民在魚類產卵期過度捕撈。為此,法院聯合漁業部門,在長江江津段打造了“魚兒產房”——人工魚巢。
前不久,在鼎鍋浩產卵場,法院干警和十余名漁業工人蹲在滿是石礫的岸邊,專注地用竹竿和水游草捆扎著棋盤狀的方格,搭建人工魚巢。
這是江津區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黨支部的一次黨建活動。黨支部書記、“紅巖先鋒法官”姜玲高興地說,“司法+生態”協作機制正日益顯效,現今,“魚兒產房”內魚群穿梭、水草搖曳,成為長江魚類繁衍生息的樂土,也成了江津區生態司法保護的生動名片。
▲重慶環境資源法庭聯合榮昌區法院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鐘麗君 攝
據統計,長江保護法實施以來,重慶法院已審結973件非法捕撈犯罪一審案件,1818名被告人被依法追究刑責。全面助力生態環境修復,累計放養魚苗219萬余尾,種植樹木2.6萬余株,一批生態保護基地如璀璨明珠,鑲嵌在長江上游。
河灘“傷疤”是怎樣被“治愈”的
合川區的米口碼頭,霧氣如薄紗般漫過河灘,江面泛起朦朧詩意。應合川區人民檢察院生態修復監督回訪之邀,渝北區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紅巖先鋒法官”陳果,再次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
河道中水清沙白,兩岸的狗尾草蓬勃生長,像一條綠綢帶蜿蜒伸展。
望著眼前充滿生命力的河道,陳果的思緒不禁飄回兩年前——彼時,這片河灘因非法開采,遭到破壞。而如今的美麗蛻變,得從他接手的一起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說起。
“被告人雷某、李某全、李某林、顏某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相互伙同,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采礦……”剛拿到案件卷宗,陳果就坐不住了。
他知道,米口碼頭屬于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核心區域。“非法開采,會對當地環境資源造成損害?!毕氲竭@,他決定到現場勘查一趟。
眼前的景象讓陳果倒吸一口氣:渾濁的江水不斷沖刷著裸露的砂石層,河灘上那幾處因為盜采砂石而留下的不規則凹陷的水凼,像被人用巨勺剜去血肉留下的“傷疤”。
陳果蹲下身,捻起一撮砂石,粗糲的顆粒間夾雜著細碎的貝殼殘片?!斑@是河床基質,正是大口鯰保護區魚類早期資源的重要補充地。”
為精準鎖定證據,陳果與書記員徒步丈量,確認受損區域沿岸長達400米,最深坑洞向河道延伸30米。
從米口碼頭回來后,陳果迅速安排了開庭審理,并組織合議庭合議。暮色四合時,判決書漸成:4名被告人犯非法采礦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
案子能結,河道“傷疤”如何修復?
“被告人必須繳納生態環境修復費,用于河岸灘基質修復?!蓖徍?,陳果第一時間給被告人家屬打去了電話。
電話里,陳果耐心地釋明法律規定、闡明生態環境修復的重要意義。最終,被告人家屬主動配合,繳納了生態環境修復費用3.82萬元。
“盜采砂石后形成的水凼面積較大,對周邊魚類繁殖、航道運輸、群眾安全等造成不同程度的隱患,相關單位在對長江流域砂石的監管措施全面執行上還有不足。”陳果拿出筆記本,寫下了“司法建議”4個字,并在下方重重劃了一道紅線。
依據該院建立的“代表委員+司法建議”工作機制,陳果邀請了全國人大代表劉平參與司法建議的辦理,并邀請劉平代表到現場走訪。
“盜采砂石不僅損害生態環境,更有可能引發安全生產事故。法院要主動延伸司法職能,針對發現的監管漏洞問題向責任單位發送司法建議,切實保護砂石資源。”從現場回來后,劉平對陳果說。
根據劉平的建議和案件審理中發現的監管漏洞問題,陳果草擬了針對合川某投資公司的司法建議。正式制發前,陳果又將建議文本送給劉平,聽取他的意見和建議。
很快,陳果將吸納了代表建議的司法建議書送往合川某投資公司。不到兩個月,就收到了公司回復:“公司高度重視貴院提出的司法建議,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和梳理……公司將完善監管體系和監管措施,加強與相關單位協同配合,加強生態環保宣傳引導……”握著這份復函,陳果暫時松了一口氣,“過段時間,我要邀請劉平代表再到現場去看看?!?/p>
幾個月后,陳果、劉平以及4名市人大代表來到這家公司考察司法建議落實情況。來到米口碼頭,一行人發現,河道“傷疤”已消失不見。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蓖責ㄉ鷻C的河道,劉平深有感觸地說,法院堅持多元共治理念,不僅用法律利劍斬斷盜采黑手,更通過預防性、恢復性司法規則,讓受損的生態環境重獲新生。
如今,這片修復后的河灘綠草搖曳,正是重慶法院司法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動注腳。
百株野生紅豆杉有了“智能護衛”
▲市五中法院組織小學生在南山植物園開展“行走的環保思政課”。鐘麗君 攝
打通鎮余家村,是綦江區南部一個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的古樸村落。這里生長著百株野生紅豆杉,其中不少樹齡已逾百年。
3月的一個下午,余家村天朗氣清。夕陽為野生紅豆杉披上一層金紗,一只山雀掠過樹頂,枝葉輕輕搖曳。
此時,100多公里外的重慶南岸數智生態司法實踐基地里,正在開展生態司法研學的小學生通過屏幕看到這一幕,興奮地呼喊。南岸區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紅巖先鋒法官”嚴蓓佳為大家講述了一段司法守護生態的故事——
2023年1月10日,一場特別庭審在余家村院壩里舉行。公訴人指控,2021年,穆三明知需辦采伐手續,仍委托趙大滿砍伐余家村柴山上一株紅豆杉??撤ズ?,穆三將樹干運走,給趙大滿1300元好處費,后因擔心敗露,將樹干燒毀熏臘肉。
經鑒定,被伐紅豆杉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樹齡262年,造成生態損害價值34860元。最終,穆三獲刑一年二個月,緩刑二年,罰金1萬元;趙大滿獲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罰金5000元。
在辦理穆三等人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時,嚴蓓佳與南岸區法院環資團隊的“紅巖先鋒法官”先后兩次前往余家村走訪調查,并到深山實地查看案發現場。
走訪中,嚴蓓佳等人發現,紅豆杉在余家村比較常見,數量超過百棵,其中有一批樹齡在百年以上。
紅豆杉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種群數量極為有限,被譽為“天然活化石”“植物大熊貓”。“當時,很多村民錯誤地認為這是自家山頭的普通植物,可以隨意砍伐。”嚴蓓佳說。
案件審結后,這群“紅巖先鋒法官”意識到:生態司法保護,僅僅靠懲罰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預防和修復。于是,法官們將砍伐后的樹樁制成標本,放置在南岸區法院數字生態司法實踐基地。
實踐基地里,嚴蓓佳告訴孩子們:“現在,余家村所有的紅豆杉都已被守護起來!”
原來,南岸區法院聯合多方在余家村設立了“環境資源法治工作聯絡站”,樹起了醒目的紅豆杉法治宣傳牌;村中現存的紅豆杉古樹也掛上了“身份證”——印有二維碼的保護標牌;在紅豆杉密集區域還架設了高清監控設備……
“剛剛大家看到的畫面,就是監控實時回傳的。一旦畫面中出現異動,它就會發出警報?!眹垒砑褜⒆觽冋f。
據了解,長江保護法實施以來,重慶法院創立了千年古樹司法守護人制度,聘任千年古樹所在區縣12名人民法院院長擔任27棵千年古樹司法守護人,并建立古樹名木“屬地+屬案”協同保護機制。
▲萬州區法院建在長江邊的司法保護示范林。榮騰龍 攝
市高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重慶法院系統將推進環境資源專門化建設,落實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第六個五年改革綱要(2024-2028)》,構建“1+1+6+N”審判新格局,建立生態司法修復規則體系,推動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工作規范化、流程化、體系化;強化審判職能,發揮案件歸口審理機制作用,創新生態法治宣傳,升級生態修復基地;凝聚流域區域共治合力,升級長江經濟帶司法協作,抓實川渝環境司法協作,深化執法司法協同,為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提供司法保障。
如今的重慶,“司法之筆”在長江生態畫卷上揮灑,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新圖景徐徐鋪展。
重慶法院涉民生執行案件“2025·迅雷行動”典型案例
失信曝光 | 江津法院“曝光臺”第185期
你的知情權,司法來守護!
來源:重慶日報
編輯:“法庭內外”新媒體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