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病不出船,大病早干預”(引題)
中交廣航局廣州港項目部“幸福船員小屋”打造海上健康防線(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葉小鐘 通訊員李佳玫
5月14日,中交廣航局廣州港項目部開展“醫路護航·情暖人心”“幸福船員小屋”送醫上船活動,將專業醫療服務送上“智龍”“敏龍”等施工船舶一線,為30余名船員提供健康診療服務,同步開展急救技能培訓,這標志著廣州港項目部“幸福船員小屋”從陸上溫馨驛站向海上健康防線延伸邁出關鍵一步。
健康服務上船頭
據悉,廣州港項目部“幸福船員小屋”是廣東省總工會、廣東省海員工會授牌的第32家“幸福船員小屋”。“幸福船員小屋”以50平方米空間為載體,集海員證代辦、醫療服務、技能培訓、考證服務、快遞轉運、生活補給等各類服務,服務船員。面對船員長期海上作業面臨的“看病遠、急救難”痛點,項目黨支部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聯合屬地醫療資源,創新推出“健康服務+應急培訓”雙軌模式。活動通過“船員需求清單”精準對接健康服務。
活動現場,專業醫護團隊針對船員高發的心血管疾病等職業病,開展專題講座與一對一診療。心電圖檢測、血壓監測等“船上體檢”服務讓船員直呼驚喜,“智龍”船長何文輝感慨:“醫護專家不僅為我們普及了職業病防治知識,還一對一解答健康問題,更把專業設備搬上甲板,這種‘零距離’的健康守護,真正把關懷送到了船員心坎上,這樣的服務既暖心又硬核!”心肺復蘇與AED操作培訓則通過情景模擬強化實戰能力,參訓船員現場完成急救實操考核,為船舶安全應急能力注入專業力量。
構建海上“預防+診療+應急”三維健康防線
此次活動是“幸福船員小屋”立體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項目部立足船員需求,構建起“預防+診療+應急”三維健康防線。
預防為先。定期組織職業健康體檢,建立個性化健康檔案,精準掌握船員身體狀況;常態化開展職業病防治專題講座,針對海上作業高發的關節炎、心腦血管疾病等病癥提供預防指導與康復建議,配套配備醫療箱及常用藥品。
診療下沉。聯動南沙區醫療機構,形成“送醫上船+遠程問診”雙通道,實現“小病不出船,大病早干預”。這種“岸上+船上”的立體服務網絡,讓船員健康有了雙重保障。應急兜底。構建完善應急網絡,在小屋及船舶配備AED等急救設備,組織開展心肺復蘇、AED操作等急救技能培訓覆蓋全體船員;海上交通船在符合海事規定的條件下24小時待命,項目部做好船員應急用車預案,為有突發情況需要下船的船員建立綠色通道。
服務升級背后是機制創新,項目部通過“需求收集-資源整合-服務落地”閉環管理,深入船舶班組一線,聽取、收集和協調船員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解決船員“急難愁盼”事項,收集船員物資補給、應急醫療、家屬關懷等需求,形成“需求清單”與“服務清單”雙臺賬。
讓船員感受“家”的延續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幸福船員小屋”網絡的逐步完善,廣州港項目部“幸福船員小屋”正謀劃著更深遠的服務升級。“送醫上船不是終點,而是深化服務的新起點。”廣州港項目黨支部書記潘耀表示,“我們將探索‘小屋聯盟’模式,與灣區其他港口小屋聯動開展心理健康沙龍、船員技能比武等活動,讓船員在流動中感受‘家’的延續。”
從陸地到海上,從單一服務到系統保障,廣州港項目部“幸福船員小屋”正以有溫度的服務擦亮船舶產業工人幸福底色,這座海上“健康驛站”將持續創新實踐,為打造高素質船員隊伍、助力大灣區航運高質量發展提供“廣航經驗”,讓每一位逐浪前行的勞動者都能感受到“此岸即家園”的溫暖。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