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這陣風,吹了這么多年,終于要變天了。
以前各家車企搞自動駕駛,其實都是預設規則玩法,將各種交通規則寫進算法里,然后關鍵是,大家可以相互借鑒,因為技術路線大同小異,相互抄作業完全沒問題,所以技術差距最后都不明顯,大家越來越相近。
可現在AI時代一來,端到端系統直接掀了桌子:以后想抄作業?沒門!
過去自動駕駛的套路,是靠硬件堆料加預設規則。硬件分兩派,特斯拉死磕攝像頭搞純視覺,其他車企大多選激光雷達+傳感器融合。算法更簡單,就是把交通規則拆成無數個“如果……就……”的指令:遇到紅燈停,前車急剎躲,行人橫穿讓……規則寫得越細,車開得越穩。這時候車企之間互相“參考”,就跟學生抄作業似的,反正交通規則全球通用,誰也不比誰高貴。
可端到端系統一出手,整個邏輯全變了。這玩意兒像給車裝了個“黑盒子”,不教具體規則,直接喂海量數據讓AI自己“悟”開車。說白了,就是讓車像人一樣,開多了自然懂路況——什么時候該變道超車,怎么預判鬼探頭,全憑數據喂出來的“直覺”。這下可好,各家技術路線成了商業機密,連對方系統怎么運行的都不知道,還怎么抄?
這波技術換擋,直接把車企分成兩派。有實力的,比如特斯拉、華為、小鵬,一直在砸錢囤數據、訓模型。特斯拉FSD全球跑了十幾億公里,數據量堪比天文數字;華為ADS 3.0直接把BEV+Transformer架構玩出花,城區NCA都能當老司機使。這些玩家現在樂開了花:以前大家規則寫得差不多,差距拉不開,現在端到端一上,技術壁壘瞬間拔高,領先身位能甩對手三條街。
但那些技術儲備不足的,可就尷尬了。以前還能靠“借鑒”勉強跟隊,現在連作業都沒得抄。某新勢力車企之前被曝自動駕駛團隊解散,為啥?端到端研發燒錢又燒腦,沒有千人團隊、沒有百萬級車輛數據,根本玩不轉。更要命的是,消費者現在越來越精,以前吹“全國都能開”可能還有人信,現在實車一上路,是騾子是馬立馬現原形。
說到底,自動駕駛這行當,終于要回歸技術本質了。過去靠堆料、靠營銷能忽悠一時,現在端到端時代,數據量、算力、算法樣樣都是硬門檻。就像高考數學最后大題,以前還能套公式混分,現在直接考奧數,沒真本事只能交白卷。可以預見,接下來一兩年,自動駕駛江湖要上演大逃殺:頭部玩家技術越用越順,底層選手遮羞布被扯得稀碎,潮水退去后,誰在裸泳一目了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