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長有多累?
這么說吧,白天是職場打工人,晚上是家教輔導員,周末是司機+陪練+心理醫生,硬生生把“家長”這個身份活成了24小時待機的全能AI。
歡迎走進《中國家長的疲憊日記》——
(友情提示:下文過于真實,請謹慎閱讀)
1
996結束還要輔導作業,累還要隨時待命
專屬于中國家長的痛苦:下了班,回家又要上班了。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優化上海市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提高作業育人水平的通知》,其中再次明確:
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新聞一出,一時引發熱議,無它,中國家長苦做作業、輔導作業久矣。
打工人吐槽996?家長笑了:我們可是“007”:
0點前別想睡:孩子作業沒寫完,哪個家長敢睡?
0周末自由:盯著孩子寫作業,接送孩子到處跑,再一看周末已經過完了
7天待機:老板的消息可以已讀不回,班級群@全體成員不敢不看
更扎心的是:
上班累了能摸魚,輔導作業時孩子摸魚家長急眼;
上班有工資,輔導作業只有“血壓飆升大禮包”。
家長累,但家長不說,只是默默地深呼吸。
2
最怕收到老師消息,累到發麻
家校工作又多又累,到底是孩子上學還是家長上學???
據新京報統計,家長平均每月1-2次要幫孩子做手抄報、ppt等,每學期至少一次去學校參加活動,平均每天都要處理孩子的學校作業。
做PPT、輔導作業、做手工、護學崗值勤、班級群搶接龍、秒回“收到”、多線程處理,一邊開會一邊填群內表格……
看似都是小事,然而家長們苦不堪言。
“孩子一二年級就要做PPT,只能家長幫忙,做得不好還會讓孩子沒面子。”
“好像是我在讀書一樣,天天都在檢查、簽字,有時還得幫孩子做?!?/p>
“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其中一個家長辭職回家!”
家長吐槽:“以前以為當家長是養孩子,現在發現是給學校當 ' 編外員工 '。”
這和工作的區別就是,累,還不給錢。
3
養育成本爆炸,累到沒錢
“吞金獸”的花錢能力有多強?占了家里三分之一的消費!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ISSS)發布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0-2018的數據顯示:
孩子的養育成本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接近50%,而其中教育支出占養育成本比例達34%。
據《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53.8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約68萬元。
養孩子費錢,想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更費錢。
學區房、研學活動等隱形支出更是不容小覷。
工資到賬秒變教育經費,購物車全是孩子相關的東西。
這哐哐花錢的速度,誰敢信只是在養孩子啊!
家長自嘲:"不是在賺錢,就是在為孩子攢錢的路上。"
只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中國家長(錢包扁扁版):花!使勁花!
4
陪讀熬出病,累到健康透支
陪讀有風險,陪出病的家長深有同感。
某三甲醫院兒科數據顯示:陪伴孩子就診的家長中,其中15%本身也在生病。
家長職業病清單:
腰椎間盤突出:看著孩子寫作業坐到腰痛
神經衰弱:深夜思考“孩子考不上高中怎么辦”
甲狀腺結節:"這道題講了 8 遍還錯?"(氣到結節)
長期高壓導致家長出現失眠、情緒失控等問題,極端案例中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還有陪孩子寫作業寫到心梗住院的,氣到拍桌子手骨折的,吼完頭痛胸悶腦出血的……
難怪有家長說:
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么的就隨其自然吧。
5
比較壓力窒息,累到心理焦慮
看著嚴峻的升學現狀,看著親戚、朋友、同事家孩子的比較,家長的焦慮持續升溫。
《2018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長教育綜合焦慮指數達到67點,整體處于比較焦慮狀態,68%家長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焦慮。
孩子的每一場考試、每一次升學、每一次比較,都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牽動著家長的心弦。
“每天都過得很緊繃,根本不敢停下來”;
“現在不敢參加同學會,開口就是學區房、競賽獎……”
“表妹家女兒三年級已經過了 PET 考試,鋼琴八級,我家孩子連英語繪本都讀不利索。”
卷娃就算了,"雞娃先雞自己" 成了新準則。
家長們捧著《自驅型成長》熬夜做筆記,還要研究蒙特梭利、華德福等教育理念,甚至跟著線上課學兒童心理學、時間管理法。
難怪有家長苦笑:"以前上班考職稱,現在養娃考 ' 家長執照 '。"
6
親子關系緊張,累還不討好
家長耗盡心力,換來的卻是親子關系的緊張。
中國青年網的數據顯示:有69.7%的家庭顯示出親子關系的緊張與不足。
2019年的《青少年家庭教育調查報告》顯示:約50%的中學生不再或極少與父母溝通。
家長的累,藏在日復一日的付出里。
可常常得到的卻是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冷漠的回應、或是激烈的爭吵。
“這周已經第三次大吵大鬧了,真是又著急又沒辦法”;
“陪讀三年,我和兒子的關系降到了冰點,早知如此打死也不陪讀”;
“勞心勞力,換來的就是一句:別再自我感動了”;
家長:累了,毀滅吧。
7
隔代養育和夫妻教育分歧,累到失去battle的力氣
家長不僅要應對外部壓力,更要處理家庭內部的矛盾沖突。
中國社科院2024年《家庭代際關系調查報告》顯示,67.3%的隔代撫養家庭存在育兒觀念沖突。
老人的寵溺常與家長的嚴格對立。
孩子想吃零食,老人立馬遞上;寫作業喊累,爺爺奶奶立刻護短。
家長夾在 “得罪老人” 與 “耽誤孩子” 之間,左右為難。
夫妻間也難達成共識。
《社區家庭教育現狀的抽樣調查數據報告》顯示:近半數家庭存在教育分歧。
一方推崇快樂教育,另一方堅持應試導向;有人主張嚴管,有人傾向引導。
家長:“沒想到養孩子,先把婚姻養出了裂縫。”
8
在焦慮與迷茫中徘徊:教育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一個問題始終縈繞在家長心頭:教育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卷上高中,卷上大學,卷到有工作,卷到什么時候才是頭”;
“all in 教育真的有價值嗎?是不是讓孩子快樂長大才是最好的?”
“教育,是騙局嗎?”
有人耗盡積蓄送孩子去好學校,卻發現孩子失去了學習熱情;
有人嚴格規劃孩子的每一分鐘,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叛逆與疏離。
教育就像一個迷霧重重的迷宮,家長們拼盡全力奔跑,卻始終找不到出口。
更令人迷茫的是,社會對 “成功教育” 的定義似乎永遠在變化。
有家長說:“以前以為考上名校就是終點,現在發現就算孩子進了好學校,未來的路依然充滿未知,我到底該怎么幫他?”
家長:或許根本不存在的“教育答案”。
中國家長,真的太累了,方方面面。
很少有國家的家長,像中國家長這么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承載著如此大的壓力。
我們說家長雞娃也要雞自己,忽略家長也卷得很累;
我們說不要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也忘了說,不要讓中國家長累倒在養娃賽道。
當一個教育環境下,孩子也累、家長也累、人人都累,是時候,在不停卷的節奏中踩踩剎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