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作為北京市“回天行動計劃”重點工程項目--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二期工程開診。二期工程新增床位500張,投入使用后醫院總床位數達到1500床,日門診容量可達萬人次。因應回天地區百姓就醫需求,急診科、婦產科、兒科等科室全面擴容。升級智慧醫院,打造藝術療愈空間,隨著二期的投入使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健康醫療服務將會更可及、更智慧、更人文。
二期工程建于醫院現有院區,由北京市出資建設,總建筑面積15.6萬平方米,設有門診、急診、病房以及手術室、重癥監護室、檢驗科以及影像檢查、藥學、病理科等平臺科室,新增床位主要用于急重癥科、婦產科、兒科以及肝膽胰中心、器官移植中心、腫瘤中心和消化中心等整合式中心建設,“一站式”就醫使百姓就診更便利。
婦兒科床位擴增123%
打造京北地區婦兒中心,總床位數擴增123%,兒科和婦產科接診能力大幅提升,產科建檔量大幅增加,籌建生殖中心并預留空間,充分緩解此前兒科、婦產科醫療服務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
打造京北地區急重癥救治中心。二期工程建設了一體化急診區域,將過去因響應救治需求而分散擴建的急診內科、創傷中心及留觀室整合一體,就診面積擴容161%。
“精綜合、強??啤?,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在現有60個臨床??苹A上,已經建有7個卓越發展中心,即肝膽胰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神經中心、心血管中心、消化中心、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眼科中心,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引領性的技術,包括精準肝膽外科、多器官移植、心腦卒中急救、遺傳性心律失常、胃腸腫瘤的微創治療、消化內鏡、脊髓髓內腫瘤切除、運動醫學、腹膜腫瘤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病因學診斷及精準治療、女性微生態精準診治、泌尿系結石微創治療、小兒膽道閉鎖等。二期工程投入使用,醫院戰略布局學科矩陣,新成立整合式中心6個,即腫瘤中心、婦產中心、兒童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口腔醫學中心、全科與健康管理中心。
此外,改善醫院交通環境,醫院二期工程投用后,新增停車位1000余個,陸續開放,醫院停車難的問題將得到極大改善。
啟用智能預問診系統
看病前生成電子病歷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自2014年開業,即通過信息系統對醫療活動進行全程支持和流程管理,并于2022年通過國家衛健委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六級評審,2023年通過智慧服務三級評審,構建了涵蓋“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教學、智慧健聯體”六大版塊的智慧醫院。今年年初,全院已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隨著二期工程投入使用,醫院面向臨床一線全面建設智慧醫療,覆蓋醫院門診、急診、手術室、病房、平臺科室等醫療全流程。
門診服務中,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已經實現了一部手機或者一臺自助服務機,完成預約掛號、檢查治療預約、異地醫保自助結算、影像報告自助查詢、用藥提醒、互聯網看診、電子發票等一攬子自助服務。
隨著二期的開診,醫院智慧服務再上新臺階,實現由“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的模式轉換,力爭為患者提供及時、主動、高效、智能的服務。全程電子伴診可基于患者門診就診進度主動推送患者流程引導;智能客服可24小時回應患者院內就診問題;智能分導診系統可結合患者反饋的癥狀和病史等信息,智能推薦合適的科室或醫生;智能預問診系統可模擬真實醫患交流模式,仿真醫患對話,生成電子病歷,在醫生看診前即備好患者病情資料,借助AI,在醫療場景里實現人機智能交互,精準識別患者需求。
圖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二期病房(楊欣/攝)
醫院病房,已實現住、出院全流程信息化服務,預住院患者可通過醫院APP實現自主辦理住院,實現由“家”到“床”一站式入院。病房里的智能設備隨處可見:醫護人員通過智慧病房交互平臺、電子床頭屏、智能呼叫系統、生命體征智能采集系統、病情早期預警系統、全閉環智能輸液管理系統、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智能移動工作站等智能設備和信息化系統,對患者實施從入院到出院的精細化智慧管理。
醫院全面提升輔助醫療決策的平臺科室智慧化水平,輸血科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血液制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病理科通過AI分析自動定位腫瘤的病變關鍵區域及數量計算,生成輔助診斷內容及建議;放射科通過AI自動檢測和分類病變,為醫師提供智能診斷建議,縮短醫生的診斷時間。
來源: BRTV新聞(記者賈湧強)
編輯:孫迪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