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飛馬的粉絲們,我們遇到了問題。(或者正如我的跑步教練說的,一個機遇。)
隨著5月10日耐克飛馬Premium的發布,飛馬愛好者現在有了飛馬、飛馬Plus和飛馬Premium三個選項。
耐克這是在做什么,要我們像在加油站油泵前選擇按鈕一樣做決定嗎?
我從2009年起就開始穿耐克飛馬跑步。那應該是耐克飛馬26,憑借其塊狀外底和高度分區的結構鞋面,我或許可以直接從路跑訓練跑到籃球場。(更不用說耐克飛馬26就像1983年以來的前25代一樣,悄然代表了當時最輕量、最流暢的日常訓練鞋之一。)
42年來,耐克幾乎每年都在重塑這款日常訓練鞋,采用最新泡沫、面料和科技,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耐克飛馬41作為市面最新款,采用雙氣墊("Air Zoom單元")和中底的ReactX專利科技,我的體驗是,它提供了足夠靈敏的路感與恰到好處的緩沖感。工程網眼鞋面比以往更修身、更輕量、更透氣。
飛馬是我不想思考穿什么時的首選。就像大學時期一樣,我發現自己幾乎每天都在穿它跑步。
那么為何耐克要在去年夏天推出的飛馬Plus和飛馬Premium,讓事情選擇變得如此復雜?如同加油站里的汽油,"普通"飛馬價格最低,Plus定位中高端,Premium則以210美元登頂。
更貴是否意味著更好?
出于好奇,我決定進行三款鞋的對比測試。
結果出乎意料。
?飛馬41初體驗
穿上耐克飛馬41的感覺就像回家。這款可靠的日常訓練鞋通過關鍵升級,顯著超越了中庸的第40代。
ReactX泡棉更具活力。鞋型經過改造,前掌下新增圓形Air Zoom氣囊,中底高度增加1毫米。工程網眼鞋面更輕更透氣,鞋舌與后跟領口的填充恰到好處。在我看來,其緩震仍處于甜蜜點——既不像Nike Vomero那般綿軟到只想慢跑,也不會硬到關節疼痛。
輕松跑、稍快配速的長距離、土路、鋪裝路面甚至非技術性越野賽道——耐克飛馬41都能從容應對。如果現在必須選擇余生唯一跑鞋,它將是強力候選。
雖非最靈敏的訓練鞋,緩震也需微調(后跟過多,前掌略不足)。但相比厚底碳板競速鞋,它提供了舒適的過渡。最重要的是,它就如純粹的老朋友般可靠。
?飛馬Plus初體驗
我要向耐克命名部門提意見。是的,我們明白你們的用意——在任何名稱后加"Plus"都顯得更高端。但飛馬Plus實質是飛馬Turbo的轉世重生,而"Turbo"(渦輪增壓)的含義人盡皆知。而且即便測試這三款鞋數月后,我仍會混淆Plus與Premium。
然而,這種新命名法的模糊性恰恰是本次三方評測存在的原因。
耐克,這招玩得漂亮。
好玩的是,初上腳時,我感覺飛馬Plus過于極簡。中足區域狹窄,ZoomX中底雖相對靈敏,但觸地感單薄,尤其在中前掌區域。它很輕,卻不如預期柔軟。Flyknit鞋面(可能是最佳部分)、麂皮鞋舌和極簡后跟強化了這種精簡感,甚至喚起了對數十年前極簡鞋款的懷舊之情。或許這正是它隨著我跑的里程增加而漸入佳境的原因。
如今超級跑鞋盛行(我穿著它們進行跑道訓練、法特萊克、節奏跑和長距離中的強度段),我的鞋柜已難容輕量極簡鞋款。輕松跑、熱身和冷身時,我需要“普通”飛馬般的額外緩震與舒適。但在帶間歇跑的輕松跑訓練中,我可能會享受飛馬Plus帶來的些許輕量化觸感。
?飛馬Premium初體驗
耐克將全新飛馬Premium標榜為"超級訓練鞋"。我持保留態度。誠然這是工程奇跡:貫穿全掌的新穎耐克Air"板"夾在兩層泡棉之間(中底ZoomX與后跟ReactX)。理論上可實現流暢跟趾過渡與彈性路感,耐克宣稱其能量反饋為飛馬系列之最。
實際體驗中,飛馬Premium后跟非常柔軟,足底彈性十足。但45-35mm的厚中底與女款8碼277克的重量抵消了額外能量反饋。笨重感更接近籃球鞋而非跑鞋。
作為前/中足著地跑者,我卻不由自主想用后跟著地以利用其厚重后跟與氣囊的彈簧效應。加厚鞋舌、后跟領口,以及內外前掌加固支撐區的厚實網眼鞋面,更添累贅。以我的經驗,這雙鞋對跑步而言實在負擔過重。
外觀設計強化了籃球鞋既視感——這點我倒是很喜歡。貫穿鞋身與外底中部的可視氣囊,反光條與金屬裝飾帶來實打實的炫目效果。
這是雙回頭率爆表的鞋。只是我不認為它屬于"超級"訓練鞋,甚至不屬訓練鞋范疇。我會穿飛馬Premium通勤上班或健身房擼鐵后直奔晚餐——但不用于跑步。
?三款飛馬總評
跑鞋命名是門藝術——坦白說多數品牌尚未掌握精髓。若在長跑15英里后仍記不住所穿鞋款名稱,就必須改變這些用縮寫、字母(或多個字母)、生造詞等取的名字。
耐克通常是命名高手。
源自希臘神話的帶翼白馬,飛馬是90后能共鳴的名字(我會立刻聯想到《小馬寶莉》的奇幻形象,這是壞事嗎?絕對不是。)但測試完三款飛馬后,我認為此次耐克讓事情變得過于復雜。
回到加油站的油品取名:按命名慣例,飛馬應是最基礎的"低端"款,Premium是最高品質(理應最快),Plus居中。
但在我看來,經典常規款飛馬才是王者。Plus欠缺的緩震,飛馬有;Premium的厚重,飛馬沒有。因此用最少的錢,你能獲得我認為最全能的鞋款。
當然這只是個人觀點。有些車只能用高級汽油,有些則適合常規汽油。跑鞋同理:若你從不穿碳板鞋,飛馬Plus可能是鞋柜中受歡迎的補充,讓你足下輕盈又能感知地面。若你習慣健身前短跑熱身,飛馬Premium或許能提供渴望的炫酷柔軟腳感——且保證吸睛無數。
作者簡介
Abby Levene
《Outside Run》高級編輯。
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
是NCAA一級聯賽跑步項目運動員,
隨后在科羅拉多大學攻讀新聞學碩士學位并繼續跑步生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