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已經成為未成年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成長空間。資料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經突破1.96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7.3%。
在今日舉行的北京市未成年人網絡司法保護新聞發布會上,北京互聯網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姜穎表示,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和未成年人用網普及,未成年人大額充值打賞問題備受關注。
近三年來,北京互聯網法院共審結涉未成年人游戲充值和直播打賞案件近700件,單案最高標的額為310萬元,平均標的額8萬余元。此類案件呈現出消費主體低齡化、消費金額大額化等趨勢。
在一起案件中,未成年人為抽取其心儀的游戲盲盒皮膚,僅一晚就充值4萬余元;另一起案件中,未成年人因輕信主播關于打賞可送禮物的宣傳,一場直播就打賞了8萬元。在這些案件的審判過程中,北京互聯網法院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以裁判樹規則,督促平臺充分履行未成年人保護法定義務,累計為家庭挽回經濟損失數百萬元。
姜穎介紹,在協同治理層面,法院強化糾紛化解與源頭預防協同推進,一方面,開辟了涉未成年人糾紛“綠色通道”,通過“示范判決+調解”模式,提升糾紛化解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家庭的維權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發送司法建議,推動網絡平臺完善身份驗證技術,敦促網絡平臺切實改進未成年人的保護措施。此外,還通過發布典型案例、開展“法治副校長”普法進校園活動,向未成年人及家庭普及網絡消費法律風險,從源頭上減少這類糾紛的發生。
這位互聯網法院院長建議,家長要妥善保管各類網絡賬號及支付密碼,定期核查賬戶流水,一旦發現異常消費應當立即修改密碼,及時聯系平臺。同時,要充分運用“未成年人模式”,設置消費限額,從技術上筑牢安全防線。
她還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用網“公約”》,明確每日的上網時長、內容訪問權限及設備使用規則,并通過設置獎懲機制,激勵孩子主動遵守約定、合理規劃用網時間,讓孩子在參與中學會自我管理。
她表示,可以通過開設兒童銀行賬戶、發放定額零花錢,鼓勵孩子設置儲蓄目標;通過增加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現金使用機會,并鼓勵其參與家庭預算討論,幫助孩子更直觀地理解金錢的價值。
原標題:《未成年人一夜充值4萬,打賞超8萬,家長必看:如何守護網絡消費安全》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王成浩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余晨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