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盧旭
游 歷 馬 島
在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學術大廳的大屏幕上,硝煙滾滾、炮聲隆隆。波濤洶涌的大西洋海面上,艦隊劈波馳騁、艦載雷達在旋轉、船塢登陸艦配合直升機蛙跳登陸、空中精確打擊和特戰部隊施展身手、現代戰爭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教員告訴我們:“這是
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兩個國家為爭奪南美洲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戰爭。交戰中,兩國均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并演繹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場高科技的戰爭。”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美麗、略顯憔悴的面孔出現在屏幕上,她果斷地派出以兩艘航空母艦為核心共有37艘戰艦組成的特混艦隊。20架“鷂”式戰斗機、58架直升機、3500名海軍陸戰隊員,前往13000公里之外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皇室安德魯王子,以直升機飛行員身份全程參戰。
強大的氣勢,使英國贏得了這場耗時74天的戰爭。阿根廷軍隊最終敗退,馬島至今由英國人控制。
馬島之戰,讓全世界看到了英國這樣一個老牌的二流西方強國老辣的政治外交、高效的臨戰準備、強大的戰爭動員和完善的后勤組織。
教員用了大約一周的課時,向我們如臨其境般地講述和分析了這場戰爭,要求我們認真研究這個重要戰例。
——馬島一直被英國人占領。對所有的阿根廷人來說,這是一場噩夢,他們始終痛徹心扉地感覺在自己的床上睡著別人。用中國話來講,就是“臥榻之上,他人正在酣睡”。
一個寒冷的夜晚,已被解職的阿根廷總統和陸軍總司令加爾鐵里正用手支著頭坐在壁爐前打盹,敲門聲驚醒了他。他去開門,隨著一陣寒風警察出現在他面前。
“你就是前總統萊奧波爾多·加爾鐵里嗎?”警察神色冷峻。“你被捕了,你被指控要對這場失敗的戰爭承擔全部責任。”
加爾鐵里老眼昏花,他噙著淚水注視著警察良久無語。
16年后的1998年世界杯足球賽,英國隊與阿根廷隊宿命對決。當阿根廷國歌奏響,全體隊員都揮淚痛哭。對于阿根廷運動員而言,這場足球比賽包含了濃烈的政治、歷史、民族的因素,一切只因為
1982年馬島上的那場戰爭。
戰爭會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可是那埋藏了30年的仇與怨,會不會在某個干燥的日子重新被點燃?
30多年過去,我跨越大半個地球欣然探訪馬爾維納斯群島這片神秘的土地。今天的馬島,更美麗、更迷人。
今天的馬島陽光燦爛、鮮花遍地,1982年戰爭的硝煙和陰霾已經散去。
馬爾維納斯群島迷人的風光,島上民居簇擁著魯冰花和罌粟花。
島上隨處可見的罌粟花
戰爭留下的遺跡:
阿根廷軍隊被擊毀的60年代法國產潘哈德輪式裝甲車
戰爭中發射的導彈殘骸
英國修建的馬島戰爭紀念碑屹立在島上。
海灘上小憩的企鵝
在海灘上如紳士般高傲踱步的企鵝
馬爾維納斯群島上的特有植被
蘆旭夫人李元
蘆旭夫婦在馬島留影
這是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區中心的馬島戰爭紀念碑,有士兵日夜守衛
世界被黑暗統治著,沒有星光、沒有月亮。
柔和的海風陣陣吹來,像少女用手輕拂人的臉頰。南大西洋的夜晚顯得那么寧靜,遠眺馬島有幾點嫣紅的亮光,那是牧羊人的篝火時隱時現。側耳聽有風笛的聲音,不時為夜色所吞沒,但又裊裊不絕。一首古老而憂傷的曲子,讓人平添一懷思鄉愁緒。戰爭,在此刻仿佛遠離了。
無論怎么衡量,阿根廷現在都不可能再用武力奪回馬島了。多情的阿根廷人除了對著馬島哭泣,基本上沒什么能做的了。
本刊獨家原創 抄襲剽竊必究
作者蘆旭 江蘇連云港人,1951年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曾任陸軍第二十師高炮營三連戰士、班長,營部指揮排長,西安政治學院學員,二十師司令部直政科和寧夏軍區政治部宣傳處干事,南京軍區守備第三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江蘇省軍區炮兵團政治處主任,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學員,南京軍區守備第一團政委,江蘇省軍區炮兵團政委,連云港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上校軍銜,1985年赴云南老山前線戰場見習榮立三等功。轉業后,曾任連云港市質監局副局長、調研員,現任連云港市關工委秘書長。
原文編輯:曹益民 趙蘇平 鞏天寶
本文編輯:徐建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