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去看身邊的孩子,你會發現,有些小朋友,就是自帶一種讓人舒服的氣場。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愿意和他們玩一會兒或聊兩句。
這些孩子,和人說話時,總是溫和有分寸,既能表達自己,又很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
他們既不搶風頭,也不會因為一點小事鬧情緒。
其實,這就是情緒穩定和高情商的表現。
而且你會發現,這類孩子嘴邊,常常掛著幾句簡單卻很有分量的話。
高情商的孩子,愛說4句“口頭禪”,將來易成大器。若你家孩子也愛說,那你就偷著樂吧。
一:“沒事,等等他。”
有一次,我帶女兒排隊買果汁。
因為在公園里,所以排隊的,大多是孩子。
排在最前面的那個小男孩,可能忘記家長的吩咐了,拿著電話手表問那頭的媽媽,需要帶些什么飲料回去。
這時,后邊大一點的孩子,有些不耐煩了,推推搡搡就要往前擠,嘴里還念叨著:“快點了,怎么這么磨嘰。”
這時候,我聽見旁邊一個小女孩說:“沒關系呀,等他問清楚嘛。”
當時我就多看了她幾眼,這孩子的同理心,真強。
現在太多孩子,什么都想著“我先來,我要搶”。
稍微等一等,就能鬧情緒。
但這位女孩,沒有著急,也沒催促,反而多了份體諒和包容。
這其實,是自控力和共情心的結合體——明明也可以“急”,但她選擇了理解。
孩子們大多數都會經歷“排隊搶玩具”“爭著發言”這些小場景,情緒一激動,很容易就變得沖動。
但若能主動選擇等一等,不覺得自己“吃虧”,這就是內心真正能照顧別人的體現。
說到底,能等的孩子,心里其實很有底氣,懂得為別人留出空間。
這樣的性格,將來走到哪里都會讓人覺得舒服。
二:“你還好嗎?需要幫忙嗎?”
很多人覺得,情商高就是嘴巴甜,說話討人喜歡。
可真正讓人舒服的孩子,是那種能主動關心別人的小朋友。
我認識一個叫可樂的小女孩,每次和小伙伴玩,都很會照顧人。
有一次,一群小朋友追逐打鬧,其中有個孩子沒跟上,摔了一跤。
別的孩子都只是看一眼,繼續往前跑。
只有她停了下來,蹲下身問:“你沒事吧?要不要我幫你?”
這就是共情和行動的結合。
一個孩子,不僅能發現別人的情緒,還會用行動去溫暖對方。
這種習慣,其實比成績好更難得。
懂得伸手幫別人,愿意主動分擔別人的不安,這樣的孩子,他的人際關系一定不會差。
畢竟,能被同齡人喜歡、被別人認可,這份能力,比什么都寶貴。
三:“我能說說我的想法嗎?”
我們會發現,孩子之間,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爭吵。
誰的主意更好,誰說了算,這些,一言不合就炸毛。
但我見過一個小男孩,他總是先聽別人講完,然后很自然地說:“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但我也有不同的想法。”
他不會把氣氛弄得緊張,而別的孩子也愿意聽他講,有時候,大家還會一起討論出更好的辦法。
其實,這樣的表達并不常見。
太多孩子,要么一味地順從別人、壓抑自己,要么就是一味反對,誰也不讓誰。
而能做到既認可對方,又敢表達自己;既不咄咄逼人,也不悶聲不響。
這需要很強大的自信。
我一直覺得,孩子能這樣溝通,背后一定有被家長平等對待、認真傾聽的經歷。
爸媽肯聽他說話、鼓勵表達,不隨意打斷或者批評,他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家里的娃,也能這樣溫和又堅定地表達,真的會讓你省很多心。
四:“我不會,你能教我嗎?”
有時候看孩子們玩,我們會看到,有些小朋友,非常樂于向別人請教。
比如有一次在小區玩,有一個小女孩玩滑板特別溜。
旁邊一個男孩羨慕地看了一會兒,然后大大方方走過去:“你這個好厲害,我還不太會,你能教我一下嗎?”
小女孩立刻笑了,兩個人很快成了朋友。
這種愿意承認自己不會、主動請教別人的孩子,最讓人喜歡。
他們不怕被笑話,不怕示弱,也不會把“不會”變成自卑,反而把它當成一種學習和交朋友的機會。
現實中,很多孩子遇到不會的東西,要么干脆不參與,要么心里憋著小情緒,不肯開口。
可敢于說“你教我一下”的孩子,更容易打開心扉,擁有更多朋友,也能一直在進步、成長。
以后無論讀書還是工作,這樣的心態都太重要了。
說到底,所謂高情商的孩子,很多時候不是天生的,更多是家庭和日常點滴里,一點點養出來的。
他們的話語背后,藏著他們的自信、體諒、勇氣和善良。
也許你覺得這些都是小事,但長遠來看,這些品質,會一點點長成孩子性格里的底色。
你家孩子,平時最常說哪一句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