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革命前輩榮光,賡續抗戰紅色血脈。5月26日,第十三屆八路軍文化旅游節期間,“榮光之旅——重走八路軍總部在山西的抗戰之路”啟動儀式在位于武鄉的山西太行干部學院舉行。八路軍總部在山西駐扎過的主要縣區代表、紅色文化研究專家以及作家代表50余人參加。
啟動儀式現場
88年前,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總部東渡黃河,以“太行山作證,黃河水為憑”的豪邁氣概,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寫下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八路軍總部是全國抗戰期間的指揮中心,為奪取抗戰的全面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1937年9月八路軍從陜西出發到達山西之后,總部曾歷經周折駐扎多地,在山西輾轉26個縣區、69處村鎮,其中在武鄉駐扎時間最長、進駐次數最多,曾指揮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寫下了“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的壯烈史詩,孕育了“小米加步槍”的抗戰傳奇,更鑄就了“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萬眾一心、敢于勝利,英勇斗爭,無私奉獻”的太行豐碑。
授旗儀式
八路軍總部率領廣大軍民在抗日戰爭時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山西是敵后抗戰的戰略支點,是華北敵后抗戰的指揮中心和中樞機構所在地,迅速形成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和山東四大戰略區。山西也是華北抗戰的主戰場和抗日游擊戰的發祥地,在對敵作戰中,抗日軍民依托復雜變幻的山川地貌,以小搏大,以弱勝強,創造了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破擊戰、窯洞戰、圍困戰、聯防戰等多種抗日游擊戰形式,使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八路軍在山西迅速壯大,改組犧盟會、成立山西新軍和戰動總會,使山西迅速形成抗戰有利局面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山西黨組織和八路軍充分利用合理合法的形式,實現黨的抗日主張,改造舊政權,發展游擊隊,壯大八路軍、山西新軍和地方人民武裝。山西還是開拓華北、華東和華中根據地的出發地。八路軍以山西各抗日根據地為踏板,向周邊地區實施大規模戰略展開,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突破以山西為中心的山區推向廣闊的平原,推向整個華北,推向華中和華東,彰顯山西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
啟動儀式結束后,八路軍總部在山西駐扎所在地代表與采風團部分成員合影
由武鄉縣組織發起的此次“榮光之旅——重走八路軍總部在山西的抗戰之路”活動,體現了八路軍總部在山西足跡所在地連線發展、協作發展、聯盟發展的歷史主動,由武鄉籍作家蔣殊召集,杜學文、巨文輝、郝雪廷三位歷史與紅色文化專家全程指導,13位籍貫為八路軍總部駐扎所在地的優秀作家參與創作,山西人民出版社提前介入,以精品工程標準跟蹤集結出版。這不僅是一次致敬和尋訪,也是一次特殊意義的“尋親”,八路軍總部駐扎所在地的文化工作者將肩負起時代的責任和使命,從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所在地武鄉出發,追尋八路軍總部在山西的抗戰足跡,循著榮光之旅,弘揚抗戰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獻禮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 文字:水中亭 圖片:武千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