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現貨在觸及2800元/噸以后,那叫一個嚇人,不少人都有點心慌,擔心豆粕可能要跌到無底洞里面去。
一方面是本來市場情緒就弱,另一方面呢,南美大豆嘩嘩到港,更是要把豆粕碾到稀碎。
但是我們之前分析過,豆粕在2800的位置是比較有支撐的。
一是這基本是近兩年來的低點,想要再突破這個低點并不是太容易,或者說需要有進一步的實質性的利空。
二是雖然南美大豆嘩嘩到港,但這已經是早有預期的了,所謂“買預期、賣現實”,市場已經提前把這個消息消化了,所以后續對市場的實質性影響反而小了。
所以事實上,我們也看到,豆粕在觸及2800元/噸的位置以后,沒有再向下探,反而還漲了兩天。
為什么又漲了呢?
一是觸底反彈,這個就不用說了,都有這么個過程。
二呢,要知道4月份進口大豆到港實際是低于預期的,只有608萬噸,不僅低于預期,甚至還創下了近10年來的低點。
所以有反彈一點兒也不意外。
不過好景不長,也就彈了兩天就又跌回去了,畢竟供應不缺,且源源不斷地新豆已經到港,所以豆粕挺不住也是狗咬屁股——啃腚(肯定)的事。
那么,跌回去以后還能再漲嗎?這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短期來看,豆粕再想動彈著實不易。
因為巴西大豆正在源源不斷到港,并且未來至少連續三四個月都將是千萬噸的級別,即便通關再收緊,也不過是半個月二十天的事,對豆粕的影響并不大。
另一方面,現在是中美貿易摩擦的緩和階段,所以也很難掀起什么大風浪來。
第三,就是巴西大豆預期明年依舊創紀錄豐收,這一點也把豆粕壓制得夠嗆。
所以,豆粕在這幾重壓力下,想再抬頭并不容易。
那么長期來看,也不能說就是一潭死水,也存在變數。
而這個變數就存在于兩個條件下:
一是南美大豆與北美大豆銜接的時候。
在南美大豆出口的旺季,豆粕想抬頭不易,只有等到南美大豆出口結束,而美豆出口窗口還沒開啟的時候,市場處于相對空缺的時候,或許會為豆粕創造條件。
當然這還得取決于國內的需求情況,以及市場對接下來進口大豆到港的預期。
二是美豆的天氣炒作。
美豆雖然告別了中國市場,但是依然有影響力,這個影響力就表現在對國際大豆市場的影響上。
尤其是美豆的天氣炒作幾乎每年都會上演,如果美豆炒高,必然也會影響國際大豆行情,從而拉高進口大豆成本,也會影響國內豆粕的行情。
所以近期可以說豆粕的日子不太好過,但是呢,也不會太難過了。
因為最動蕩不安、最提心吊膽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接下來豆粕將進入低迷狀態。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