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vol.387
CHEERS BOOKS
- 選本好書,讓生活松弛有度
無論我們是有意還是無意,邏輯無處不在,它滲透在職場、生活、家庭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每個人。然而邏輯到底是什么,也許并沒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今天,湛廬君為你推薦一本邏輯學的經典之作,受到數萬讀者好評的實用之書——《簡單的邏輯學》,美國著名邏輯學家、哲學教授D.Q.麥克倫尼將一門寬廣、深奧的邏輯科學以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的語言娓娓道來。它既沒有刻板的理論教條,也不是正規的教科書,而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現實指南。
本文摘錄自《簡單的邏輯學》
點擊書封,立即入手
01 全神貫注
許多錯誤的產生源于我們注意力不夠集中,尤其是在面對相似的情景時。相似性使得我們忽略眼前的實際情況,對應該關注的地方視而不見,草率地得出結論。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相似的情景只不過是對之前經歷的簡單重復。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世界上沒有兩片絕對相同的葉子。每個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而我們必須對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俗話說,觀察是知識的重要來源,這正說明注意力是有價值的。注意力要求我們對所處的每個環境以及組成環境的每個要素都作出敏捷主動的反應。全神貫注與被動接受是不兼容的。不要對周邊的事物漠然處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聽。學會關注細節,不因事小而疏忽。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02 確認事實
事實是既成的,它獨立于我們的觀念而存在,所以有其客觀性。我們需要主動去認識事實,一旦我們忽略事實的存在,它就會露出猙獰的面目。
事實的客觀存在有兩種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即存在的實體,如動物、蔬菜、礦藏等。例如,可以把“白宮”看作事物的代表,把“林肯被刺”看作事件的代表。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礎的存在形式,因為事件是由事物組成的,或者是由事物的表現形式組成的。在美國白宮舉行國宴,首要條件是存在美國白宮和其他相關事物,否則這個事件就不會存在。無形事件的存在基礎是有形的事物。
要確認事物的存在,你只須實地去考察。如果它真實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個地方;如果這個地方是你可以到達的,就可以通過直接觀察來確認它的真實性。以“白宮”為例,為了證明白宮并非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你可以去華盛頓旅行,親眼看看它,這是最直接也最可靠的方法。不過,你也可以通過間接方法來證明。例如,從值得信賴的人口中證實白宮確實存在于華盛頓特區,或者以照片為證也是個有效的方法。
但是,對于類似“林肯被刺”之類的事件,如何證明其真實性呢?我們說這是一個事實,依據是什么?這個事件年代久遠,我們無法直接找到證人求證。顯然,我們自己不能證明其真實性,直接證據法已然失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求助于一些可以作為間接證據的事物。例如,官方記錄(警局記錄和死亡報告等)、當時的報紙、照片、回憶錄、日記、國會檔案等,所有這些不同領域的資料只能用“林肯被刺”是事實來解釋。在這些史料的基礎上,我們確認了此事件的真實性,由此,我們確認了一個歷史事件的存在。
事實(fact)可以被認為是客觀的,也可以被認為是主觀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觀的,它們都存在于公眾領域,原則上可以為每個人所獲得。主觀事實受限于其主體對它的體驗。例如,頭痛就是一個主觀事實,如果我體驗過頭痛,我就有第一手資料證明其真實性。但是,如果是你頭痛,我就只能聽你描述頭痛的情形來間接地建立我對頭痛的概念。因此,主觀事實的真實性完全依賴于體驗主體的可靠性。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如何直接確認事實:如果某個事物是我們可以親身體驗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親自投身其中,獲得第一手資料。如果沒有條件獲得第一手資料,我們就必須嚴格考察所獲間接資料的真實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礎上確認事物的真實性。
現實生活中,我們能親身體驗的重要公共事件非常有限。這就意味著,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必須依靠間接證據。同間接求證一個事物真實性的方法一樣,在利用間接證據求證一個事件真實與否時,我們必須投入足夠的注意力,因為認真審查證據來源的真實性及可靠性是最重要的。
源于主觀體驗的主觀事實,在通常條件下是自動呈現的。但是,由于人腦中的自我錯覺或理性化思維機制,人們甚至可能無法確認關于他們自身的事實。
由于主觀事實得以確認的基礎是對其他當事人完全信任,所以你必須首先考慮是否對其他當事人完全信任。
03 觀念與其對象
我們大腦中的每個觀念最終都源于對事物的描摹,而真實存在的事物卻獨立于觀念之外。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正確觀念忠實地反映其對象的客觀秩序,與之相反,錯誤觀念則是對客觀世界的歪曲表達。
雖然我們對觀念的控制力有限,但并非無能為力。因此,我們在面對錯誤觀念的時候也并非無計可施。我們可以通過檢驗觀念與其對象的關系來確認觀念正確與否。如果某一觀念與其對象的對應關系扭曲或脆弱,我們就可確認該觀念是錯誤的。
我們只能通過觀念來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認為我們只能把握觀念。觀念是人類認知的工具,而非最終目的。觀念是人與外部世界之間的橋梁,正確觀念能使此橋固若金湯。而最有效的確認觀念正確與否的方法,是透過觀念本身去觀察其所表現的對象。
04 留意觀念的本源
欣賞自己的觀念是人之天性,因為我們大腦所產生的想法就像自己的孩子,但這種觀念產生的根源只能是其對象在外部世界的際遇。歸根結底,觀念的本源依舊是獨立于人腦意識的客觀事物。
與事物接觸得越多,對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對事物的理解越深刻,觀念就越清晰。如果我們認為觀念是不依靠客觀事物的無根之花,就永遠不可能真正理解它。理解觀念的關鍵點在于,理解它在外部世界的本源。
越是忽略觀念的客觀本源,觀念就會變得越不可靠。如果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客觀與主觀的聯結紐帶就會斷裂。到那時,我們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腦的創造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觀念將與世界脫節。
當我們說“確認事實”的時候,并不是說把這個關于現實的觀念在大腦中確立起來。如我們所知,大腦中的觀念是主觀的范疇,而我們所關注并意欲確認的事實,卻是客觀的范疇。要確認事實,我們必須繞過觀念直接觀察外部世界。如果我們成功地為觀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對應物,那我們就確認了一個事實。
我的大腦中有一個特定的觀念,我稱之為“貓”,其對應物是現實存在的貓。但是,如果我的大腦中另有一個觀念“牛頭馬面”,它就沒有對應的現實事物。類似“牛頭馬面”的觀念就是主觀事實,因為它僅存在于我的大腦中。
05 觀念聯系事實
人類認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
(1)客觀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映;(3)我們為其創造的語言,借之我們才能與他人交流。
以貓為例,首先要有一只貓,然后才會確立關于貓的觀念,隨后才有“貓”這個大家認可的詞。所有一切都來源于貓的客觀存在,如果沒有這個客觀存在,就無所謂關于貓的觀念和語言。我已經強調過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主觀事實都是清晰明確的。
我們這里又講到,所有觀念在客觀世界中都有其特定的本源。現在,我們必須深入探討,觀念與客觀事物如何發生并非簡單的聯系;接著,我們將解決這個問題:錯誤觀念是怎樣產生的。
有時觀念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直接明了,就如我們舉例中的貓,我們稱之為簡單觀念。符合我們大腦中“貓”的定義的是一種特殊的、毛茸茸的、會“喵喵”叫的動物。簡單觀念相對容易驗證,因為它所對應的客觀事物只有一個。比如我們提到的貓,它所包含的意思是明確而具體的。
與簡單觀念相對應,復雜觀念指的是那些與客觀事物并非一一對應的觀念。這種觀念在客觀世界中通常具有多個來源。例如民主,它是明確具體的觀念嗎?至少從潛意識上來說,是的,因為我們可以把它聯系到客觀世界。但是民主的內涵有其豐富的來源:人物、事件、憲法、立法行動、舊制度以及新制度等。
如果我要和其他人討論民主問題,為了避免因走入主觀主義的歧途而無法與別人溝通,我討論的必然是現實中大家都明白的事物。我必須不斷地涉及現實中的種種事件,而這些事件即民主內涵的現實土壤。
我們如何解釋那些錯誤觀念的產生呢?錯誤觀念即對客觀事物偏離本源的錯誤反映。沒有任何觀念可以完全脫離客觀世界,即便是最荒謬的想法。但是觀念與客觀世界的聯系可以變得遙遠而難以捉摸。
錯誤觀念已經偏離了事物的本源,它或許不能提供客觀事物的真實情況,但卻可以反映出產生錯誤觀念的人的精神狀態。錯誤觀念是我們在應該全神貫注時卻麻痹大意的產物,是我們對客觀世界作出一廂情愿的假設的結果,它只能由我們自己負責。
點擊書封,立即入手
「夜讀好書」欄目往后將每日晚間更新,由編輯們從數百本經典書目中精選呈現。在紛繁的世界中,讓好書陪你度過一段深邃、寧靜的晚間時光。好書夜讀,讓生活松弛有度~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點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