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利潤表看,快手今年一季報的業績比較穩健。
從收入凈利潤表現看:
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9%,經營利潤同比增長6.63%;通過計算得出,今年Q1快手毛利率達到了55%。
從期內利潤看:
今年第一季度快手凈利潤為39.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1.20億元同比下降3.42%;剛開始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我心里很疑惑,因為凈利潤下降通常意味著盈利能力下滑。
看完利潤表里期內利潤下滑的原因,我懸著的心就放下了。
如上表所示,2025年Q1快手的毛利潤、經營利潤和除所得稅前利潤都是增長的,但是,為什么它的期內利潤是下滑的呢?
原因就在于所得稅支出。
隨著快手凈利潤由虧轉盈,公司的要繳納的所得稅款也隨之增加,并在2025年Q1增至2.58億元。
經營數據是向好的,可是反映在利潤表上扣除所得稅后的凈利潤卻是同比下降的;但是先別慌,我們從營運參數看,今年一季度快手的日活、月活用戶數量以及平均線上營銷服務收入等指標,均有所增長。
我把快手每年1季度的營運參數列出來做了下對比,發現快手的特點在于多個指標能持續保持增長。
日活月活用戶的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2025年Q1快手平均日活用戶為4.08億,月活用戶達到了7.12億;日活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達到了33.8分鐘。
在龐大的用戶群體的基礎上,快手每位日活用戶平均線上營銷服務收入達到了44.1元,并拉動了電商GMV的增長。
通過柱形圖,更難感受到電商GMV增長的明顯變化。
說了這么多,我們再從快手的收入構成說起,聊下為什么AI會成為快手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線上營銷服務對快手收入增長的貢獻不容忽視。
今年Q1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增速為7.97%,低于直播和其他服務的收入增速;但是,線上營銷服務的收入增長貢獻度達到了41.47%。
線上營銷服務不僅是快手收入占比最大的業務,為55.1%;同時,它也是對收入增長貢獻最大的業務;因此,發展線上營銷服務業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推動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增長的內驅動,到底是什么呢?
這個時候大家盡可以發散思維,談到以用戶為中心、滿足用戶需求、技術創新等等,但個人覺得線上營銷最重要的工具目前來看就是AI。
對企業來說,在線上營銷領域,AI應用的競爭非常激烈,幾乎是一場不能掉隊、也不能輸的競爭。
今年一季度百度網絡營銷收入173.06億元,這幾年百度的廣告收入幾乎止步不前;騰訊則在一季度的廣告收入突破200億的基礎上,一直保持增長勢頭。
今年一季度,快手的線上營銷收入為178億元,已經超過了百度;這有點新勢力超過老牌企業的感覺。
數據是這樣體現的,我們在日常使用中也能感受到,百度在AI應用領域并不靠前。
騰訊在一季報里多次提到AI對線上營銷的作用。
2025年Q1騰訊營銷服務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20%,至人民幣319億元。
騰訊通過提升生成式AI能力,升級了廣告技術平臺。
例如改進圖像生成與視頻編輯功能以加速廣告制作,推出數字人解決方案以促進直播活動,以及加深對商品與用戶興趣的理解以提升推薦效果。
騰訊講的這些東西很熟悉,因為快手的一季報里也著重提到了AI業務。
2025年第一季度,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80億元,同比增長8.0%。
快手通過AI技術對線上營銷服務解決方案的全流程賦能,幫助各行業的客戶進行高效的品牌營銷和效果轉化。
快手也將大語言模型的內容理解和推理能力應用于營銷內容推薦,疊加對用戶行為的思維鏈推理,不斷提升營銷素材轉化效率。
為什么AI要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因為大家都在做,大家都把錢花在AI應用的研發上,以此賦能、改造、升級原有業務,以此拉動收入增長;2025年Q1快手的研發投入為33億元。
新華社今年有報道指出,2025年一季度,全國881家廣告行業頭部企事業單位實現廣告業務收入3435.3億元,同比增長11.3%。
市場監管總局的統計調查則顯示,互聯網廣告發布收入達到1886.2億元,同比增長14.6%,占總廣告發布收入的81.7%。
這個市場很大,而AI的應用讓諸多互聯網公司再次進入到了競賽階段,競爭激烈,甚至勝負就在毫厘之間。
但還有另一句話: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