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開始拍著胸脯說“繳獲”的霹靂15E導彈殘骸沒什么稀奇,還放話不如自家造的空對空導彈,結果沒過多久又突然變臉,把這殘骸吹成“技術富礦”,甚至要拉著日本等國的技術專家一起研究,說是能找到中國武器的“軟肋”。這一前一后的說法,簡直自打耳光,讓人看了直搖頭!
印度這態度轉變得比翻書還快,背后藏著的小心思再明顯不過。一開始貶低霹靂15E,無非是想在面子上過得去,不想讓人覺得自己被中國武器給“震懾”到了??勺屑氁蛔聊?,發現這導彈沒那么簡單,又趕緊換個說法,想借著殘骸研究撈點好處,順帶著吸引國際上的關注和技術支持。說到底,就是在軍事技術上心里沒底,只能靠這種自相矛盾的言論給自己壯膽。
但光嘴上說可沒用,印度心里比誰都清楚自己幾斤幾兩。在破解霹靂15技術這件事上,折騰了半天也沒搞出個名堂,自家的國產導彈研發更是沒什么起色。再看看中巴那邊的導彈技術,一天比一天先進,印度這下徹底坐不住了,只能把目光轉向俄羅斯,緊急采購R-37M“高超音速遠程空對空導彈”。
印度這邊對R-37M導彈吹得神乎其神,按照印媒的說法,這導彈簡直就是“空戰神器”。射程能達到300到400公里,是巴基斯坦霹靂15E導彈145公里射程的兩倍還多,就連解放軍自用版本的霹靂-15在射程上都比不過。而且這導彈速度也快得嚇人,最高能達到6馬赫,戰斗部重量足足有60公斤,還配備了“復雜先進的制導系統”,什么慣性制導、中斷更新、主動雷達尋的和末端半主動雷達制導模式全都有,做到了“發射后不用管” ,基本上所有俄制戰機都能適配,像蘇-30、蘇-35、蘇-57這些,裝上就能用。印度滿心指望靠著這款導彈,在超視距空戰里把中巴給比下去。
可現實真有印度想得那么美好嗎?先不說別的,俄羅斯外銷版本的R-37M,性能大概率是要被“打折扣”的。有消息稱,外銷版的射程可能只有200公里,和印度吹的400公里差了一大截。再看霹靂15,雖然在射程和戰斗部重量上比不過R-37M,但它勝在重量輕,只有R-37M的三分之一,尺寸也小很多。而且霹靂15E和巴基斯坦的中式空戰體系配合得相當默契,在實戰里能發揮出“1+1>2”的效果。
更要命的是印度空軍自己的問題。印度的軍事裝備向來是“萬國造”,飛機、導彈來自各個國家,型號復雜得很。這種情況下,裝備之間的兼容性和協同作戰能力就成了大難題。之前“陣風”戰機紙面數據那么好看,可在面對殲-10C和霹靂-15的組合時,還不是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現在就算印度拿到了R-37M導彈,能不能把它的真實性能發揮出來都不好說。就印度空軍這“萬國造”的裝備體系,想要靠一款導彈扭轉空戰劣勢,簡直是異想天開!
俄羅斯也沒閑著,提出要把R-37M和印度空軍的272架蘇-30MKI戰機整合到一起,還要升級蘇-30MKI的雷達和火控系統,讓它能跟得上R-37M的射程。甚至還同意支持“印度制造”戰略,允許在印度國內的HAL“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組裝生產R-37M導彈。表面上看,俄羅斯這是在幫印度提升軍事能力,可實際上,俄羅斯也有自己的算盤。一方面能通過軍售賺一筆錢,另一方面還能擴大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
印度滿心歡喜地以為抱上了俄羅斯的大腿,有了R-37M導彈就能高枕無憂,可卻忽略了自身軍事體系存在的根本問題。從一開始貶低霹靂15,到后來緊急采購R-37M導彈,印度看似在積極提升軍事力量,實際上不過是在軍事技術博弈里走投無路的無奈之舉。
未來,印度靠著R-37M導彈能不能在空戰里扳回一局,現在看來希望渺茫。軍事裝備的較量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引進一款先進武器就能解決的。
#印度軍事 #霹靂15 #R-37M導彈 #軍事采購 #空中對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