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擺一年三個月的高合汽車,終于迎來了「救世主」。
根據企查查的消息,「江蘇高合汽車有限公司」于 2025 年 5 月 22 日成立,注冊資本約為 1.43 億美元,華人運通(原高合汽車的母公司)持股比例為 30.2%,剩下的 69.8% 則由一家名為 EV Electra Ltd. 的黎巴嫩車企持股,法人代表不再是丁磊,而是該黎巴嫩企業的 CEO Jihad Mohammad。
截圖:企查查官網
還記得早在 2023 年 6 月份,沙特投資部與華人運通簽署了約 56 億美元的諒解備忘錄,但就 2024 年宣布停工停產以及申請破產預重整的事實來看,華人運通大概率沒有收到 56 億美元的投資。
當新勢力在國內市場混不下去之后,似乎都會設法尋求海外市場的援助,比如愛馳、哪吒、威馬等等,但當中很大一部分新勢力都已銷聲匿跡,能夠真正獲得外企扶持的新勢力很少,高合汽車還算幸運,至少算是勉強活了下來。
然而,高合汽車已經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都敗下陣來,這家黎巴嫩企業為什么仍然樂意投資高合汽車?高合汽車又將走向何方?
來自黎巴嫩的「救世主」是何方神圣?
和高合汽車一樣,EV Electra 也是在 2017 年成立的,直到在 2021 年才推出品牌首款純電動車,官方對外宣稱自己是「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家電動汽車制造商」,曾設立 1 萬輛的年產能。
進入 EV Electra 官網后才發現,主頁的五款車型中,中間三款車都是高合汽車的產品,旁邊則是 EV Electra 還沒有量產的車型。進入產品介紹主頁后才發現, EV Electra 共有四款定位不盡相同的高性能超跑,且均處于沒有公布價格的狀態。
也就是說,EV Electra 目前還沒有一款真正落地的量產車。
截圖:EV Electra 官網
要是以國內新勢力的標準來看待,EV Electra 肯定會直接被定性為「用 PPT 造車的汽車新勢力」,而且旗下產品的超高端定位,在很大程度意味著市場受眾群體不廣泛,品牌很難在短時間內回籠資金。
然而就這么一家還沒有十年歷史的車企,卻已經學習了吉利控股集團的「買買買」戰略。
- 2021 年,EV Electra 收購了底特律電動汽車公司 Detroit Electric 的大部分股權,投資金額高達 5 億美元。
- 2023 年 12 月,Jihad Mohammad 購買 NEVS Emily GT 和 PONS Robotaxi 項目的所有權。
- 2024 年 4 月,EV Electra 收購意大利的一家汽車工廠。
除了收購之外,今年 4 月 30 日,投資公司 Silver Rock Group 宣布與 EV Electra 簽署了 4.5 億美元股權信用額度,資金用途主要包含電池/自動駕駛的技術研發、擴建制造基地以及豐富全球市場的銷售網絡體系。
畢竟市場的資歷不夠,EV Electra 需要用大量的投資來拉近自身與全球知名的汽車品牌之間的差距,雖然官方暫未公開具體銷量數據,但現在的 EV Electra 確實有錢。
要想在全球新能源車市站穩腳跟,EV Electra 不僅要擴大影響力,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產品線,最省錢的辦法自然是「拿別人的雞來生自己的蛋」。
在投資高合之前,Jihad Mohammad 曾發起「哪家中國電動汽車公司值得拯救,且具有巨大潛力」的投票,其中高合汽車以絕對票數,超越了哪吒汽車和恒大汽車。
截圖:linkedin @Jihad M.Mohammad
仔細想想也很合理,對比入局主流細分市場的哪吒汽車和恒大汽車,高合汽車旗下的產品定位與 EV Electra 高度貼合,自然是 EV Electra 的首選。
不過電車通還是不得不潑一下冷水:即便 EV Electra 將高合汽車從市場的淘汰邊緣拉了回來,但不代表就能在國內市場東山再起,最好的結局也不過是變成一家「深耕海外市場的國產品牌」。
國內市場已成血海,但海外也并非避風港
高合汽車在國內市場混不下去,并非自家產品本身的問題,而是車市競爭環境在改變。
剛進入市場之時,設計大膽激進的高合汽車確實成為部分富二代的大玩具,但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上漲,推出高端新能源車的車企在逐步增多,比如小米、蓮花、騰勢(參數丨圖片)等等,本就依靠差異化優勢分得一點市場蛋糕的高合,顯得更為窘迫。
即便后來推出三十萬級別的高合 HiPhi Y,不再拘泥高端的市場定位,高合汽車的品牌光環已經明顯減弱。
圖源:高合汽車官網
根據 4 月的新能源銷量數據,比亞迪、零跑、小鵬、理想、問界、小米、深藍等新能源車企的月銷量超過 2 萬輛,旗下主銷產品的市場定位不盡相同,比亞迪、零跑、小鵬和深藍主打性價比,理想、問界面向高端家用 SUV 市場,小米扎根性能純電動市場。
這些品牌基本涵蓋了國內絕大部分主流細分市場,更別說還有阿維塔、嵐圖等其他品牌。
對比當年以「蔚小理」三家新勢力為主的新能源時代,如今的新能源市場已經形成「一超多強」的格局,比亞迪處于遙遙領先的位置,零跑、小鵬、理想、小米等新能源品牌緊隨其后,并且在主流市場不斷擴大競爭優勢。
高合汽車就算換副面孔,也很難與這么多新能源車企競爭,抓住市場增長風口的難度難于登天,而且新的市場風口何時能出現,更是難以預知。
因此,發展海外市場則是生存下來的唯一機會。
當然,海外車市從來不是避風港,隔壁官宣出海的愛馳汽車和威馬早已沒了消息,哪吒汽車官宣在4月中旬舉辦的泰國車展期間獲得 1219 輛訂單,但快兩個月了還沒有公布新訂單,近日反而還傳出「總部 LOGO 被連夜拆除」的負面新聞。
圖源:電車通攝制
更何況,比亞迪、奇瑞、小鵬等國產品牌已經加大的全球化戰略,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在穩步上漲,高合汽車要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開辟出一片天地,確實很厲害,但老實說電車通對高合汽車的未來不太樂觀。
造車不只是需要錢,還需要「赤子之心」
對于高合汽車而言,EV Electra 無疑是一位「救世主」,但電車通還是要指出的是,EV Electra 是一家還沒有一款量產車落地的純電動車企,而且有沒有財報數據、銷量數據等關鍵信息,唯一的優勢就剩下「有錢」。
有資源確實能解決不少事,但在國內市場,兩家同樣有錢的企業入局造車領域,卻面臨不同的結局。
一個就是小米汽車。2021 年春季,雷軍用一句「我們有錢」來讓投資者對小米汽車的未來充滿信心,經歷三年的造車時光,小米 SU7 憑借優于特斯拉 Model 3 的實力以及在科技領域積累的市場口碑,正式進入中國汽車市場,最終將特斯拉 Model 3「趕下神壇」。
圖源:恒大汽車官網
另一個是恒大汽車。在首款車型上市之前,許家印透露恒大投入到汽車行業的錢已經高達 474 億元,而且在同年上海車展期間一口氣發布 9 款全新車型。在首款車型恒馳 5 上市發布會期間,當時的恒大汽車總裁劉永灼毫不避諱地表示「恒馳 5 大賣已成定局」,但根據官方財報,恒馳 5 在 2023 年的累計銷量也不過是 1389 輛。
歸根到底,恒大汽車在推出首款車型之前,放出「30 萬以內最好的純電SUV」「15 款車型同時生產」「實現 500 萬輛的年產能」等大口氣的語錄,并沒有給消費者留下好印象,而小米汽車確實能讓消費者感受到其進入汽車市場的敬畏和誠意。
因此,兩家車企的結局才截然不同。
同樣有錢的EV Electra,現在其實也是處于大力投入的階段,但汽車行業光靠錢可砸不出市場銷量,需要讓消費者感受到產品的誠意,才有更多市場機會。
(封面圖源:高合汽車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