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5月30日,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如期而至。中國科協副主席、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在湖北武漢向全國科技工作者送上真摯祝福:“今年的主題為‘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愿各位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踐行者,讓我們攜手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智慧與力量。”
在這個致敬科技追夢人的特別日子里,我們精選一系列記錄科技創新征程、展現科學家精神的精品圖書。這些著作承載著科技工作者們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奮斗歷程,也凝聚著他們化繁為簡、啟迪后學的智慧結晶。
01.《Adaptable Desig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可適應設計方法及應用)》
顧佩華 薛德意 彭慶金 張健 著
在設計中嵌入可適應能力,可以應用已有產品及系統設計,更快更好地完成新產品設計,以滿足產品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可適應性強的產品和系統,能夠支持產品升級換代、部分模塊和關鍵零部件的重用和再制造,實現全生命周期可持續發展,不但滿足工業產品的綠色低碳制造要求,延長復雜和大型工程系統生命周期,而且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這些是可適應設計(adaptable design)的核心思想。自可適應設計提出以來,相關概念、方法和應用一直在不斷發展。本書對可適應設計的基本思想、概念以及關鍵技術進行了概述,對可適應設計的建模、評價與優化方法進行了系統總結,并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了技術工具以及應用案例。在總結過去進展的同時,本書也旨在促進可適應設計在數字化、智能化、碳中和與工業元宇宙時代中的發展。本書可作為設計領域研究生的專業課程教材,也可以作為工程和設計領域的技術人員的培訓教材及參考資料。
02.“醫學機器人手術學叢書”
叢書總顧問:陳孝平
主編:張旭 李鶴成 湯紹濤 等
本叢書按照臨床上已廣泛開展機器人手術且發展相對成熟的專科共分6個分冊,是我國首套系統闡述醫學機器人手術學的原創性著作,旨在反映我國近年來在機器人外科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動我國微創外科的整體發展。本叢書內容包括各專科醫學機器人領域新進展及手術要點、難點等,具有內容新、作者權威、成果原創等特點,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03.《超高強鋼構件熱沖壓成形理論與技術》
華林 宋燕利 路玨 著
復雜薄板構件是一般汽車、軍車、工程機械等運載裝備中起承載和安全防護作用的關鍵構件,占車身重量90%以上。超高強鋼復雜薄板構件具有強度高、輕量化、耐碰撞、成本低等優勢,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依托。相較于傳統冷沖壓,熱沖壓能夠顯著地提升材料成形性能,減小變形抗力和回彈,抑制破裂和起皺缺陷,是超高強鋼構件先進制造領域國際發展方向。
本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出版基金立項支持的成果。本書以超高強鋼構件熱沖壓成形制造技術為背景,系統闡述了超高強鋼構件熱沖壓成形理論、工藝及裝備。全書共分6章,在介紹超高強鋼構件熱沖壓成形研究背景和重要意義的基礎上,詳細闡述了超高強鋼熱力耦合塑性變形行為與組織演變機理、超高強鋼構件等強度/變強度熱沖壓成形工藝、伺服熱沖壓成形工藝設計方法與系統、熱沖壓模具與伺服成形裝備等。
本書適合從事超高強鋼構件熱沖壓成形理論研究,工藝裝備開發、生產和應用的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書。
04.《先進車輛系統動力學與控制》
李克強 羅禹貢 郭景華 著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分布式車輛系統動力學與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應用技術。全書共分為五章,內容包括分布式電動汽車的國內外研究動態、縱向動力學控制、橫向動力學控制、縱橫向運動綜合控制和容錯控制等。本書力求科學、系統和全面,可讓讀者充分了解并掌握分布式車輛系統動力學與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比較適合從事車輛工程領域的科研人員及研究生使用。
05.《分布式驅動電動汽車底盤穩定性控制》
殷國棟 金賢建 著
本書以分布式輪轂驅動電動汽車為研究對象,集中展現作者多年來在電動汽車操縱穩定性的影響分析、車輛系統狀態參數自適應估計、底盤容錯穩定性、時滯非線性分析及控制、節能控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書力求讓讀者系統地掌握分布式驅動電動汽車底盤穩定性控制的理論、技術本質及相關前沿科學問題。本書可作為車輛工程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為從事汽車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參考。
06.《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建模與管理系統設計》
楊世春 劉新華 著
本書討論了電動汽車及其電池管理系統的相關產業背景和關鍵技術難題,重點介紹了動力電池的狀態估計、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詳細闡述了動力電池荷電狀態、健康狀態、功率狀態、能量狀態與安全狀態估計方法,以及主被動均衡管理、優化充電控制策略與基于電池熱安全的熱管理策略。特別地介紹了電池管理系統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技術,展望了基于數字孿生的下一代電池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應用。
本書以動力電池建模與控制為重點,管理系統設計為導向,理論和實用性強,可供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等相關領域從業人員參考,還可供大專院校師生作為教學參考書使用。
07.《電動汽車無線電能傳輸技術》
張希 朱翀 宋海濤 著
在車輛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無線充電模式由于可解決有線充電因天氣和應用便利性因素產生的缺陷和局限性問題,已逐漸成為熱點話題。過去幾年采用不同的無線電能傳輸(WPT)方法已建成一批高效和安全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設施。本書從基礎理論到實際設計和應用,系統性地介紹最新的電動汽車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特別集中在電路分析方法、諧振補償網絡、磁耦合機構和電力電子電路等方面。此外,為了給產業化落地應用提供足夠的洞察,本書還介紹了一些其他的設計考慮,包括通信系統、異物/活物檢測、電磁兼容問題和電池充電策略等。最后本書對電動汽車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未來趨勢進行了展望。
在這個屬于科技工作者的節日里,讓我們通過閱讀,向每一位在實驗室、在野外、在車間、在講臺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致敬!他們的智慧與汗水,正匯聚成建設科技強國的澎湃力量。
廖智:命運將她打落深淵,她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 世說新語〉風物》:夢回風流魏晉,一覽市井百態與人間煙火。
生活可以很美好。如果累了,不妨慢下來,喝杯茶,看看書。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