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最近又攤上事了。不是手機爆炸,也不是存儲芯片賣不動,而是華爾街那幫分析師們嚷嚷著要三星趕緊把“芯片代工業務”給拆分了,單過。
三星的芯片代工如今為什么演變成了“燙手山芋”?
先說說這個“雙重身份”的尷尬。三星一邊自己設計芯片(比如獵戶座處理器),一邊給高通、英偉達這些老對手打工代工芯片,擱誰心里不打鼓?難怪英偉達每次找三星代工都要簽七八個保密協議,估計連車間里飛進去幾只蒼蠅都得登記。
看看市場數據更扎心。臺積電一家就吃掉64.7%的市場份額,三星拼死拼活才搶到8.1%,差距天壤地別。更慘的是一個季度就能虧14億美元,相當于每天早上一睜眼就先賠出去1500萬。
難怪三星證券兩年前就急得跳腳,說要拆了去美國上市,估計是看透了這買賣在韓國本土根本玩不轉。
但問題來了:為啥三星死活不肯拆?這里頭的水可比釜山海還深。
首先存儲芯片雖然賺錢,但跟股市似的說跌就跌;芯片代工業務雖然現在虧錢,可好歹算個“技術備胎”。現在AI芯片火成這樣,臺積電的5nm產能都被搶瘋了,三星要是現在拆了代工部門,等于是自廢武功。
再者說了,三星電子那個龐大的半導體生態,就像個精密鐘表,拆個齒輪可能整個表都不走了。
客觀地說,行業大趨勢確實在變。早年間大家都學英特爾搞IDM(垂直整合),從設計到制造全包圓。現在呢?臺積電這種專業代工廠把模式跑通了,連英特爾都放下身段來搶代工生意。三星還死抱著自產自銷的老套路,確實顯得有點軸。
看看隔壁臺積電怎么玩的。長期以來專心做代工,客戶從蘋果到AMD排著隊送錢。反觀三星,去年給谷歌代工Tensor芯片就被吐槽“拿客戶練手”,這口碑能好嗎?
財務數據更讓三星頭大。芯片部門銷售額漲了8.7%,利潤卻暴跌42.1%,明擺著是代工業務在拖后腿。存儲芯片賺的錢全填了代工的坑,這種劫富濟貧的玩法能撐多久?特別是去年AI芯片大爆發,三星居然因為技術延遲錯過風口,這反應速度比諾基亞轉型智能手機還慢半拍。
但拆了就萬事大吉?未必。
首先三星手機、家電這些業務都需要定制芯片,拆了代工部門等于把命脈交給別人。其次建晶圓廠動輒百億美元,拆出去誰接盤?最后韓國官方也不可能答應,畢竟半導體是國家戰略產業,哪能說拆就拆。
所以這事本質上是個“囚徒困境”:不拆客戶不放心,年年虧損;拆了,技術協同沒了,戰略布局亂了。
最近聽說三星在搞芯片部門重組,估計也是被逼急了。但要我說,與其在組織架構上折騰,不如先把4nm工藝的良率搞上去。客戶才不管你是不是獨立運營,芯片做不好,說啥都是白搭。你看臺積電3nm工藝雖然貴得要死,蘋果不還是乖乖掏錢?
說到底,當行業從垂直整合走向專業分工,曾經的巨頭都得經歷“斷臂求生”的痛苦轉型。拆不拆不重要,關鍵是要么做到極致,要么趁早離場。不過以韓國人的倔脾氣,估計還得再糾結幾年。畢竟,讓財閥承認錯誤,比讓泡菜不辣還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