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文摘出品
據路透社報道,Anthropic的營收年化突破 30 億美元了。
要知道,2024 年底還只有 10 億美元的年化營收,到 2025 年 5 月,這個數字已經是 30 億。
做個對比:OpenAl去年的收入是 37 億美元。
這意味著,短短五個月,這家位于舊金山、由前 OpenAI 核心成員創辦的公司,營收增速超過了幾乎所有 SaaS 公司歷史上的記錄。Meritech 的合伙人 Alex Clayton 甚至說:“我們看過 200 多家軟件公司的 IPO,沒有任何一家增長這么快。”
而推動這輪增長的,不是廣告、也不是大模型跑馬圈地,而是一項非常具體的應用:代碼生成(codegen)。
真正有需求的,不是聊天,是寫代碼
Anthropic 的產品 Claude 在消費者市場的存在感遠低于 ChatGPT,Web 流量只占后者的 2%。但在企業市場,Anthropic 找到了自己的“護城河”——為開發者寫代碼。
與 OpenAI 主攻消費者訂閱不同,Anthropic 的營收絕大多數來自企業客戶,尤其是購買其模型 API 來自動生成代碼的團隊。這項應用有幾個優勢:第一,可量化的生產力提升;第二,易于集成進已有開發工具鏈;第三,AI 生成代碼比自然語言回答更容易標準化與驗證。
這并不新鮮。幾年前 GitHub Copilot 就嘗試過。但 Anthropic 模型的優勢,在于高準確率、可控性和上下文記憶。某種程度上,它讓“代碼即語言模型”的愿景更近一步。
Google、Amazon 為什么愿意賭這家公司
Anthropic 的融資節奏也像它的營收一樣迅猛。今年初,公司完成 35 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 614 億美元。背后的出資方,是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和 Amazon。
兩大科技巨頭為什么看好 Anthropic?答案之一是團隊。Anthropic 創始團隊大多來自 OpenAI,曾參與 GPT 系列模型的早期研發,也經歷過“營利化”的戰略分歧。2021 年離開后,他們另起爐灶,試圖做一個“更安全、更穩健”的大模型系統。
另一個原因是定位。Google 和 Amazon 都在構建 AI 平臺,但和 OpenAI 正面競爭有代價。相比之下,投資一個偏向 B 端的、重視合規和工程質量的替代選項,風險更小,也更容易與現有云服務整合。
Amazon AWS 已將 Claude 模型作為 Bedrock 平臺的核心產品之一。Google Cloud 則推廣 Claude 作為代碼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底層模型。
這種綁定,不僅是技術協同,更是商業戰略的試探:AI 模型未來是平臺化,還是去中心化?是被少數幾家公司控制,還是嵌入到每一個 SaaS 工具中?
當然,Anthropic 的路并非沒有對手。OpenAI 正加速拓展企業訂閱業務,ChatGPT Enterprise 的付費席位已從 2 月的 200 萬增至 5 月的 300 萬,客戶名單中包括 T-Mobile 和摩根士丹利。OpenAI 計劃 2025 年全年營收突破 120 億美元,遠高于 Anthropic。
但兩者的路徑已漸分明:OpenAI 更像是 AI 時代的“超級 App”,目標是終端用戶;而 Anthropic 更像“下一代操作系統”,嵌入在企業流程深處,安靜卻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