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醬說:
不要用外部的壓力去驅動孩子,而是要讓他自己愿意往前走,讓他體驗到“我能行”、“努力是有回報的”的成功感。
全文3200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 者:暖爸老白 來 源 :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 ( ID : fumuxue199 )
兒子今年13歲,讀初一,我卻感覺越來越不認識他了!
小學時,他是個妥妥的學霸,成績穩定在前三。
聰明、聽話、自覺,不管我提出什么樣的要求,他都乖乖照做,從不讓我費心。
那時候我真覺得自己是個成功媽媽,感覺教育孩子方面,盡在掌控。
可自從兒子升入初中,一切都變了。
學習難度直線上升,節奏也越來越快,兒子開始有點力不從心。
下課時間他跟同學打打鬧,還生龍活虎的,可只要上課鈴一響,他就立馬蔫兒了,沒精打采的、不是走神就是發呆。
回來還跟我抱怨:
媽,上初中太累了,東西又多又難,我根本跟不上啊。 一看到那些題我就頭疼,你讓我歇會兒行不行? 煩死了,作業這么多,誰寫得完??! ……
每次一聽他在那唉聲嘆氣的,我就氣不打一處來,話趕話地說他:
行了行了,快閉嘴吧!有這工夫都能寫兩道題了。怎么就不能打起精神來,給我爭口氣!
兒子也不甘示弱,一個白眼翻過來,不耐煩地懟我:
你懂什么?整天就知道催催催,你以為我不想學好嗎?我也很煩?。?/blockquote>反正就是,我說他一句,他能有三句等著我,句句抬杠,非要跟我爭個輸贏不可。
最后我倆常常鬧得不歡而散,我一肚子火,他“砰”地一聲甩門回屋。
到后來,只要我一提學習這兩個字,他立馬就豎起刺來,進入“戰斗模式”。
眼看兒子對學習的熱情幾乎消失殆盡,我又急又氣,只能一次次地施壓,一次次地嚴厲管教。
可結果換來的,是他更激烈的對抗和逃避。
我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不再是那個“一切盡在掌握”的媽媽。面對兒子,我有點手足無措!
01
后來我通過學習青春期孩子溝通方法,慢慢引導孩子坐下來和我們冷靜、理智溝通,才搞清楚兒子對學習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兒子在學習上長期受挫,體驗太多負面感受,陷入了對學習的“習得性無助”!
當一個人在反復遭遇失敗、挫折,自己又無法改變時,就會有“無論我如何努力都沒用”的無力感。 即使后來有機會了,孩子也失去了嘗試的動力。想想兒子,小學時,他成績一直不錯,對我來說是“好掌控”的。
我對他嚴加管理,他也能給我一個不錯的結果,我們之間是一種“我指揮,你執行”的模式。
雖然表面上是我在“管”,但他也能獲得我的肯定和表揚,這種“努力有回報”的循環是成立的。
但是升入初中后,隨著科目增多,學習難度變大,競爭也更加激烈,兒子一下子跟不上了。
特別是發現,即使自己已經做出了努力,但成績提升也很有限。
再加上青春期本就敏感、渴望自主,面對我的壓力和批評,只能用“懶”來做無聲的抵抗——“反正我怎么做都達不到媽媽的要求,甚至還會招來更多的指責,那還不如干脆擺爛得了?!?/p>
而我,也從最初的“引導者”,慢慢變成了“監督者”、“批評者”和“懲罰者”。
一味地強調“高要求”、“嚴管教”,只盯著兒子“沒做到什么”,卻沒看見他“已經努力了什么”,以及他內心的掙扎和無助。
所以,我越是逼迫他“必須學”,他就越是覺得“學習真沒意思”,越是想逃避。
這其實是一種“負反饋”!
我的每一次催促和打壓,都在不斷地給兒子注入“你不行”的心理暗示,強化他的無力感。
最終,耗盡了他學習的內在動力。
如果當初在兒子遇到困難、最需要我的時候,我能給予他足夠的情緒支持、理解和鼓勵,而不是指責和催促。
那么,結果應該會不一樣。
為了挽救兒子,也為了挽救我們日益緊張的母子關系,我用以下2個心理學的“小套路”,給他“對癥下藥”。
02
1、放低姿態,傾聽孩子的心聲,“看見”和理解他,先共情再解決問題
過去,我管控兒子太多了,方方面面,都想他做到最好,一抓住點小錯就揪著不放,上綱上線地批評。
從沒真正靜下來聽聽,他心里的想法,理解他因為挫敗而產生的真實情緒,只是條件反射般講些大道理。
家對他來說是沉重的,像是另一個戰場。
如今,我準備閉上嘴巴多傾聽,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讓他可以安全地釋放情緒。
兒子回家后,我不再第一時間問“作業寫了沒”、“今天考多少分”。而是主動跟他打聲招呼:
“累不累?要不要喝點水,吃點水果?”
要是他抱怨學習或者學校里的事情,我就耐心聽著,不反駁,偶爾附和一句:
“嗯,聽起來確實挺不容易的?!薄澳惝敃r肯定挺生氣的吧?”
有一次單元小測試后,兒子居然主動跟我說,他沒考好,感覺很丟人。
以前,我肯定劈頭蓋臉地一頓罵,“笨”、“不努力”,但這次,我輕輕拍了拍他的背,安慰道:
考砸了心里肯定不好受,媽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這太正常了,誰都有考得不好的時候,沒關系,咱們下次再努力。他聽我說完,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像是找到了一個出口,開始跟我復盤:具體哪道題不會做,哪里思路錯了,越說越覺得憋屈。
我耐心地聽他說完,不打斷,也不急著給建議。
等他情緒平復了些,我才開口:
兒子,你能跟媽媽說這些,我很高興。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沒關系,咱們一起來看看問題出在哪兒。當我不再急于“糾正”兒子,而是而是真正俯下身去,接納他的情緒。
理解他為什么難過、為什么生氣,給他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孩子真得能感覺到自己“被看見”了,他心里會想:“原來媽媽是懂我的”。
那逆反情緒,自然就松下來了。
2、將大目標拆解成小任務,及時肯定孩子,幫他重建“我能行”的信心,喚醒內驅力
其實,每個孩子心里都是向上的。
他在選擇“擺爛”之前,可能已經偷偷努力過很多次了,只是屢戰屢敗的挫敗感,最終耗盡了他所有的力氣。
每一次掙扎,都換來了又一次的失望和打擊。
時間久了,孩子真的相信自己不行了,干脆破罐子破摔,家長再怎么推著走,他也懶得再動一下了。
這個時候,不能再用外部的壓力去驅動他,而是要讓孩子自己愿意往前走。讓他體驗到“我能行”、“努力是有回報的”的成功感。
所以,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太高孩子會覺得遙不可及,反而更容易放棄。
必須是那種“跳一跳夠得著”的微小成功,而且一旦做到,要及時給孩子正向反饋。
雖然兒子懶,但有時候遇到感興趣的課題,比如關于宇宙、科學實驗、歷史事件解析類的,他的眼睛是放光的。
等看完,還能跟我講得頭頭是道。
這就是學習上的積極信號。我抓住這個點,先是使勁夸他,然后順勢引導:
兒子你看,你不是學不好,只是不喜歡枯燥的東西。 一旦碰到你感興趣的,你研究得比誰都透徹。這說明你腦子很好使,學習能力一點兒也不差! 其他知識也一樣,只要找到你感興趣的點,就會覺得有意思,而且學的也快。兒子被我這么一夸,果然很受用,有點小得意地點了點頭。
我趁熱打鐵,跟他商量:
那咱們試試把大目標拆成一小步一小步地走,怎么樣?就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 比如數學學新單元,咱們不求一口吃成個胖子,先弄懂那一章最關鍵的一兩個知識點,能把基礎題做對,就算勝利! 英語也一樣,復雜的語法先不管它,這周就專心搞定20個單詞。完成了,咱們就慶祝!兒子聽完,像是找到了方向,門檻也不高,有了立即行動的動力,當天晚上就開始背起了單詞。
每當他完成一個這樣的小目標,我都會立刻認可和表揚他,讓他感覺到:“原來我能行!”
再后來,當他遇到難題,或者考試沒那么理想時,我會認真聽他分析,商量下一步該怎么做,而不是直接替他規劃。
慢慢地我看清了一個事實——兒子不是討厭學習,只是討厭“被安排著學”。
只要是讓他自己說了算的學習任務,哪怕我完全不插手、不催促,他反而能堅持到底,完成得很好,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抱怨“累”、“煩”。
一個學期下來,兒子的總成績終于從班級墊底,重新沖回了前20名。
現在,他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煥然一新,是那種發自內心地想學,主動去探索未知、享受學習樂趣的狀態。
放學回來,根本不用我催,他自己就會主動鉆進書房,安安靜靜地先把作業寫完。
看著兒子重新找回學習的節奏和快樂,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我也終于明白:教育不是一場“馴化”,而是去“喚醒”孩子內在的自我和成長的渴望。
當我們不再執著于“管”,而是學會去看見、理解,支持和賦能孩子,他的內驅力才會真正地爆發出來。
*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 fumuxue199),擅長處理青春期階段孩子厭學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請關注我。
*注:本文圖片來自于網絡(部分圖片來源于圖蟲創意),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也許你會喜歡
【社交】
【方法】
【真實】
【羨慕】
添加教育助理個人微信號( yanzhijiasuo )為好友,備注您孩子的年齡或自己的身份,我們將把您加入到相應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資源福利。
歡迎關注人民家庭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