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詩會
閱長江·道中華
·歌詠中華民族母親河·
6月1日,細雨織就輕紗,來自“閱長江·道中華——詩詠中華民族母親河”端午詩會活動的嘉賓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詩歌委員會主任、著名詩人吉狄馬加;中國詩歌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著名詩人王山,以及宗仁發、陳先發、胡弦、雷平陽、李戈、張執浩、海男、李哲、李揚、毛子、劉波、祥子等十余位著名詩人、藝術家齊聚三峽人家。
他們循著千年峽江文脈,在龍津溪的空靈與巴王寨的厚重間,開啟了一場浸潤于山水與歷史深處的詩意采風。
龍津溪:
空山新雨覓詩魂
山間薄霧升騰繚繞,恍若仙境帷幕輕啟。詩人們或駐足溪畔,靜觀雨打漣漪,聆聽自然天籟;或穿梭于煙波深處,身影融入水墨長卷。濕潤的空氣里,草木芬芳與詩意靈感悄然交織萌發,低語交流間,已有佳句悄然醞釀于胸。
燈影石:
石影婆娑引詩情
詩人們移步至聞名遐邇的燈影石。這組造型奇絕、薄如刀削的巨石群,在迷蒙煙雨中更顯神秘莫測。他們駐足凝望,雨霧賦予了它別樣的朦朧與詩意,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巴王寨:
雨叩石階溯古音
午后雨歇,詩人們轉至盤踞于山間的巴王古寨。行走于蜿蜒石徑,凝視滄桑的建筑遺跡,感受古韻非遺,歷史厚重的氣息撲面而來。古老的山寨在當代詩人的凝望與思索中煥發新生。
當暮色輕染雨霧彌漫的峽江,雨水洗過的三峽山水,以其更澄澈的容顏與更悠遠的意境,深深烙印在詩人心間。他們帶走的不僅是滿身煙雨,更是龍津溪的空靈、燈影石的奇幻、巴王寨的雄渾所激蕩的豐沛詩情。
來源:三峽人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