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的伊始,即1946年,我方軍隊便遭受了三位高層將領的不幸隕落,他們的名諱如今卻鮮為世人所知,導致他們的英勇事跡漸被遺忘。若他們未曾逝世,必將在建國偉業中授予高位。
首位是羅炳輝將軍。
在1927年春,羅炳輝居于南昌時,曾偶遇朱德將軍的演說,此事深刻改變了他的命運。1929年春,他秘密加入了共產黨,不久便指揮了贛西起義。
1930年,長汀會議落幕后,他被任命為紅十二軍代理軍長。
隨后,他還曾擔任紅九軍團軍團長,在長征中建立了顯赫戰功。其后逐漸晉升,羅炳輝的地位表明,他位居于陳毅之次。然而,久居艱辛環境之中征戰,導致羅炳輝罹患嚴峻之高血壓,終于1946年6月21日因腦溢血而辭世,年僅49。論及羅炳輝之歷程與職位,可謂完全有資格被譽為國之開創之將。
第二位是關向應將軍。在羅炳輝逝世僅一個月后,即1946年7月21日,他也不幸病逝。關向應的地位在黨內及軍中皆高于羅炳輝。他出生于大連金州區的一個貧苦家庭,自幼飽嘗饑餓之苦。勤學苦練的關向應,憑借自身努力,早在1922年便接觸到了馬列主義。1925年1月,23歲的關向應加入了共產黨,在上海參與工人運動,并被派往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候補委員。
在1932年,一命之下,他遠赴湘鄂之西,負責紅軍三軍的政務,與賀龍元帥同心協力,二人并稱“賀關”之佳話。當紅軍三方重組為紅軍二大軍團時,關向應的職責則是擔任副政治委員。隨著紅軍的二方面軍成立,關向應的地位仍居于副政治委員之位,并在紅軍三方面軍會師之后,接替任弼時的位置,擔任二方面軍的政治委員。八路軍成立之后,關向應則被指派為120師的政治委員。
比較八路軍其他師長和政委的成就,關向應堪稱元帥級人物。可惜,由于長期勞累,他于1941年前往延安休養,卻于1946年7月21日病逝。假若他得以生存,縱然未能晉升為國之奠基元帥,亦絕對具備晉升為國之建立大將之資格。
第三位是謝祥軍將軍。
在這三位不幸殉職的高階軍事領袖中,謝祥軍的地位相對于羅炳輝和關向應略顯遜色,曾歸屬于羅炳輝的麾下。
在一次戰斗中,謝祥軍遭遇不幸,腿部遭受傷害,因未能及時得到妥善治療,導致傷口感染。在當時醫療條件下,醫生建議采取截肢以保命之策。謝祥軍淚眼求助羅炳輝,堅決主張保留自身腿部完整,寧愿犧牲生命也不愿失去參戰能力。
終究,謝祥軍的腿部得以保全,他重返戰場,歷任抗大第五分校校長等職,率領部隊參與了蘇中戰役,取得了七戰七捷的輝煌戰績。然而,在1946年10月25日保衛漣水的戰斗中,謝祥軍在前線指揮時,不幸被敵軍狙擊手暗算,英年早逝,時年僅32歲。從謝祥軍的職務和成就來看,他完全有資格被封為開國中將甚至是上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