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首輪談判結束后,就有不少外媒評論道,美國落了下風。畢竟在稀土的關鍵問題上,中國并未做出讓步。或許是為了挽尊,亦或是為了施壓,特朗普再次針對中國AI、中國大飛機以及中國留學生采取了“三板斧”打壓。
當然,這些招數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虛招,且在中方的強硬態度下,美方也偷偷做出了改變。重點要說說中國大飛機C919的問題,作為國產大飛機,C919還是存在一定被“卡脖”風險的。
起初,為了可以獲得外國適航證,國產C919大飛機在使用核心零部件和技術方面做出了妥協,大量選擇了從外國進口,其中就包括從美進口的發動機等。但盡管中方拿出了自己的態度,但依舊沒能順利拿到美國適航證,一而再再而三被刁難。而這一次,美國索性用發動機對華進行了施壓,希望可以在稀土問題上占據上風。
然而,可能連特朗普都沒有想到,C919早就有“備胎”計劃了,一顆國產“心臟”時刻準備著。根據最新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發動機CJ1000A已經完成了技術驗證和適航,預計最快2025年就能搭載到C919機型上。就算沒有了美發動機,C919也依舊可以順利啟航。
事實上,早在2023年,長江CJ-1000A發動機就已經搭載在運-20上完成了試飛任務,距離國產民航機實現“完全國產”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根據以往的經驗,美國每一次的打壓和技術封鎖,都會給中國科技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刺激,有壓力,但更多的是動力。這些封鎖反而加速了中國科技技術的突破和前進。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用使用外國核心零部件換取外國適航證的想法,現在已經驗證是錯誤的了。國產C919大飛機目前能做或者應該做的,就是好好打磨產品,先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國內航空公司有多少?需要多少飛機?這本就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一旦國產C919能夠拿下國內市場,這就意味著徹底打破了空客和波音在民航飛機市場的壟斷。
從美國的態度就能知道,C919要拿到外國適航證,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能夠拿到,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既然如此,何必再委曲求全呢?使用外國的設備和技術,不管在任何領域,都不是100%安全的,有太多前車之鑒了!不止華為,不止C919,中國科技企業都需要有“備胎”計劃,今日不同往日,和朝令夕改的美西方,還有何信任可言?堅持獨立自主,才能100%保障自身安全。
那么問題來了,美失去發動機底牌,還能用什么來換稀土?說實話,稀土這張“王牌”,短時間內,美國都無解。盡管美國有稀土礦,但稀土精煉技術則牢牢掌握在中國的手里,在全世界范圍內,美國都找不到替代,所以說,技術才是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