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新京報調查新聞部發布《》報道。此前,新京報曾調查油罐車運輸食用油環節,曝光安全隱患,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和相關部門重視。此次華萊士事件,新京報再次將食品安全問題推至公眾視野。
本次復盤,我們從暗訪流程切入,圍繞籌備、執行、總結三個維度,全方位呈現調查記者臥底華萊士門店、探尋食品安全真相的全過程。
調查新聞部記者程亞龍
代表作品:
稿件梳理及對話復盤整理如下:
1、前言
2、正文
第一部分聚焦華萊士餐品質量問題引發的消費者投訴。云南、廣東的兩起案例顯示,其餐品質量問題較普遍,部分門店面對消費者反饋時存在推諉責任現象。
第二部分中,新京報記者臥底河南鄭州、安徽合肥的華萊士門店,揭露其食材管理嚴重違規行為,并通過專家點明使用過期肉類產品會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第三部分揭示華萊士門店炸油管理存在嚴重問題。新京報記者臥底發現河南鄭州百福街店存在炸油酸價超標現象。專家指出,酸價超標的油炸制食物會增加顧客食用后嘔吐、腹瀉的風險。
第四部分揭露華萊士門店健康證管理違規行為。鄭州經北六路店店長承認長期通過中介辦理假健康證,百福街店也存在健康證制度落實不到位的情況。
第五部分揭示華萊士在擴張中忽視食品安全的深層原因。前店長透露,為降低成本,店長常修改效期標簽;促銷活動使食材解凍量難以把控,出餐不足會受到更嚴厲的責備。湖北經視曾曝光其后廚衛生亂象,且督導更關注業績。
一、聚焦投訴后確定
Q:您是如何關注到這個選題的?確定暗訪選題時會有哪些考量?
A:我是新京報調查新聞部的記者,我們部門的“3·15”選題以暗訪、臥底為主,這類選題通常周期較長。大概在春節過后,部門便開始商討選題。華萊士與其他食品安全相關選題都在考慮范圍內。最終敲定華萊士,主要基于兩點:其一,華萊士作為擁有2萬多家門店的全國連鎖企業,它規模龐大,具有代表性;其二,該品牌的投訴較多,網絡上也常有相關調侃。我們希望通過暗訪,了解這些投訴背后的原因,以及華萊士后廚是否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和管理漏洞,以及華萊士管理層對食品安全持何種態度。
公共價值是我們確定選題的核心標準。以餐飲行業為例,街邊小店即使后廚再臟亂差,也不在我們的暗訪范圍內。而華萊士門店遍布全國,涉及的公共利益廣泛。同理,此前我們暗訪的油罐車運輸食用油選題,食用油與大眾食品安全息息相關,同樣具備重要公共價值。
Q:臥底前有哪些必要步驟?這次案頭準備大概用了多久?
A:首先,需判斷選題是否適合采用臥底形式。對于像“華萊士”這類難以通過常規采訪獲取有效信息的選題,臥底采訪往往是較好的選擇。
其次,要充分了解選題背景,做好前期準備并收集相關材料。此次華萊士選題的案頭準備大概用了四五天時間,主要是在網上搜集消費者的投訴,大部分都聚焦于食用后出現嘔吐、腹瀉等情況。當時我們對華萊士的認知基本源于網絡信息和網友調侃。此外,了解華萊士企業的背景資料、官網信息之后,我們發現,華萊士官網每月會公示部分門店的考核打分情況,列明違規門店、當月檢查項目及不合規情況。
再次,要確定合適的臥底身份。臥底華萊士需以員工身份入職后廚獲取信息。部分暗訪可能需要虛構身份與對方接觸獲取信息,記者需提前擬定采訪提綱——我想要獲得什么信息、如何以合適的身份提問、怎么才能讓對方回答這些問題……不同暗訪方式所需準備工作也有所不同。
Q:對于稿件內容和結構是否有一定預想?如何結合已有信息擬定調查角度和采訪提綱?
A:暗訪類選題與普通選題不同,報道內容主要源于臥底拍攝和收集到的素材。在臥底前,我們很難預判具體問題。前期我們不會預設稿件內容和結構,而是先收集素材,之后再構思稿件框架,確定各部分的先后順序及如何調整。我在臥底之前不做采訪提綱,但會有一個大致的調查方向,具體到采訪什么樣的內容,大多的情況是在暗訪的過程中,發現了某一個問題。然后就這一發現,去與暗訪對象交流,獲得更多的信息。比如:對華萊士的臥底中,發現了食材過期,除了要想辦法拍到更換效期標簽證據外,還會與暗訪對象交流:這種換簽行為,是不是經常發生?為什么要這樣做?會不會因為食材變質,引發顧客投訴?
二、第一次臥底:鄭州門店的偶然發現
Q:第一次臥底入職的是什么崗位?應聘入職前做了哪些準備?
A:暗訪的關鍵在于塑造合理身份,我覺得所有的暗訪或臥底都是如此——以特定身份接觸目標對象并獲取信息。若身份不合理,易引發懷疑,比如程序員放棄七八千元月薪,轉而來華萊士拿三千元工資,明顯不合常理。
調查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問題,肯定是需要進入后廚的。華萊士門店的崗位比較單一,我入職就被安排在后廚工作。在開始臥底之前,我并不能確定,華萊士的后廚一定存在問題,前期就是不斷的去嘗試,先隨機的去面試了解情況。
第一次臥底的目標并不是在百福街店,而是鄭州經北六路店。店長告知我辦理健康證是餐飲店必備條件。當我表示健康證丟失時,她直言無需去醫院,交30元通過中介就能辦理,還稱門店和中介合作已久,員工健康證均由此渠道獲取,隨后向我展示了兩人的轉賬紅包聊天記錄。
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這家店違反了規定,員工沒有正規健康證,存在傳染病傳播風險,可能通過食材危及消費者;第二,健康證來源存疑,究竟是醫院正規發放還是偽造,存諸多疑點。我特意拍攝墻上健康證,查看發證醫院。這些發現讓我意識到該店健康證管理松懈,后廚或存在更多隱患。這家店帶來意外收獲,也讓我有信心繼續暗訪。但后來我沒能入職這家門店,印象是第二天,我跟店長說確定能入職時,店長表現得非常謹慎,以“臨近3·15了,他們招聘需要回報領導”為由,拒絕了我。
為避免引起懷疑,我轉換地點詢問招聘情況。如果門店距離過近,店長間可能相識,若在一家應聘失敗立刻轉投另一家,容易招致懷疑,所以需盡量規避這種情形。
Q:入職鄭州百福街店后,每天的工作安排是怎樣的?
A:正式入職后,每日工作時長8到10小時。因入職時店里缺夜班人手,我被安排上夜班,工作時間從晚上6點至凌晨2點,有時甚至到四點。夜班的晚餐高峰時段,外賣訂單多,壓力很大。
店里日均訂單約100單。由于人手不足,入職沒幾天我就成為晚班主力。晚班僅兩人搭班,另一位年長的同事負責后廚。有個周末訂單激增,我不熟悉流程,出餐緩慢,導致外賣員抱怨影響他們跑單。
入職前幾天,我未進行任何錄音或拍攝。一方面,我需要熟悉工作流程,包括各類食材存放位置、炸制時間(如雞塊、雞翅的炸制時長),以及漢堡制作流程(分類、抹醬、包裝等);另一方面,雖然臥底是最終目的,但我們也要保障店鋪正常運營,不能因暗訪干擾營業。同時,只有熟悉流程,才能精準發現問題,為提問和拍攝創造條件。
Q:您是如何獲取關鍵線索的?怎樣才能發現更多的線索和細節?
A:關鍵線索都在日常工作中自然浮現。在鄭州百福街店擔任夜班核心工作時,我對店內事務十分熟悉,拍攝內容均為實際發生,無需刻意設計。例如,我在冰箱發現肉類過期,先詢問搭檔,現在是晚上11點,這塊肉下午3點就過期了,按要求該怎么處理。對方答復“換袋貼標重新使用”。隨后我致電店長說明情況,也得到相同回應。新員工詢問店長規章合情合理,同時證明是店長默許違規,而非員工個人行為,如此獲取的證據也更扎實。
此外,我還發現炸油酸價超標問題。華萊士僅有兩個油槽,卻需要炸制大量食物,而且每五天才換一次油。我作為夜班最后離開的人,在打烊后取樣,送往專業機構檢測酸價和極性組分,結果顯示酸價超標。
對于其他過期原材料,我會與員工交流其用途。這些內容雖在視頻提及,但并非刻意記錄,因為普通員工發現問題也會詢問,而作為記者,這些也在采訪范圍內。我會選擇合適安靜的時機與員工溝通。
若想發現更多線索細節,首先要熟悉企業或店鋪的工作規則,清楚規則才判斷違規之處。工作中留意自身或同事操作,發現問題后及時取證。熟悉流程時,自然能察覺潛在違規行為。比如華萊士生菜過期時員工都已知情,這時就要關注他們的處理方式。
不過,并非所有違規都適合報道,一些輕微違規,我并未在稿件中體現。
三.第二次臥底:合肥門店的相似問題
Q:第一次臥底結束后,為何決定繼續第二次?您又是如何選擇和定位入職門店的?
A:華萊士在全國有2萬家門店,僅臥底一家店后廚,其問題可能不具代表性,至少需臥底兩家門店。為讓稿子更扎實,第二次是必要的。
我選擇鄰近河南的山西省,前往晉城和長治兩地準備開展第二次臥底。因健康證辦理周期長(需三天),我在等待晉城健康證期間,同步到長治應聘,并在兩地均辦好健康證。后來發現,山西長治的門店也歸華萊士河南公司管理。全國門店多由屬地公司管理,若第二家門店仍屬河南公司,會削弱報道代表性,且同一人重復應聘同公司門店易被察覺,于是我決定離開晉城。
之后我前往合肥。選擇門店時,主要通過外賣平臺查看評分與評論,篩選存在食材問題或投訴的店鋪。先后應聘三家店后,選定了上派路店。
Q:第二次入職的工作環境和內容如何?與第一次相比有何差異?
A:第二次臥底發現的問題比第一次少。首訪門店僅兩人負責全店事務,而上派路店后廚就有三人,導致我的工作局限于后廚特定崗位,接觸其他環節的機會大幅減少。但我依然發現了食材超官方規定使用時間仍被使用的情況。
Q:兩次臥底分別存在哪些難點?第二次相較第一次積累了哪些經驗?
A:臥底的首要難點在于前期門店篩選,門店有無問題直接決定調查的成效。進入店鋪后,如何固定證據也是難點。例如,面對肉類過期,即便標簽明確標注時間,但店內有監控且禁止使用手機,記者需設法找到合理取證方式。
第二次臥底時,我對華萊士的情況已經比較熟悉,能夠預判潛在問題點。在上派路店工作僅四五天,第一天就發現過期食材問題,這得益于之前積累的經驗。
Q:在店內工作時,如何在保持工作狀態的同時發現并記錄有效信息?發現證據后,會在店面內記錄文字素材嗎?影像素材又該如何拍攝?
A:拍攝需擇機而行,關注周邊情況。鄭州百福街店管理相對寬松,未強制要求將手機放置指定位置。我有時把手機放在口袋里,在監控下稍加留意,也能拍攝到清晰畫面。例如,當后廚僅有我一人時,便是拍攝的好時機,能保證不被同事發現,至于是否會被監控拍到,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不能因忌憚監控而放棄取證。此外,我還采用其他方式獲取證據:如稿件中提及的員工透露包裝袋未過期但生菜已過期等情況,可通過錄音,或在店門外用手機拍攝與員工交談畫面等途徑留存證據。工作期間,我并未在店內記錄文字素材,主要以拍攝和錄音方式收集證據。
四、成稿與發布:食品安全持續引起社會關注
Q:線索收集完畢后,如何確保兩次臥底所得線索信息準確?具體如何進行事實核查?
A:暗訪報道與突發報道不同,它無需向官方求證,因為我們已經親眼看到、并且證實了。例如,過期肉標簽上清晰標注解凍、腌制、使用及過期時間,且為機打信息。同時,店鋪明確規定超期食材禁止使用。我不僅拍攝到相關畫面,還與員工、店長溝通確認,證實食材超期仍被使用,這些足以證明信息真實可靠。同時我們在暗訪時盡可能選擇不同門店、擴大樣本范圍,且確保門店分屬不同管理公司。稿件中提及的三家華萊士門店,分別屬于湖北、河南、安徽公司管理,這使得報道具有一定代表性。
Q:成稿過程是否順利?暗訪結束后如何搭建并確定文章框架?
A:整理文稿耗時兩天,整體過程較為順利。我3月15日從上派路店離職,兩天時間完成寫作,3月18日發稿。前期準備好拍攝素材與同期聲后,一天多便完成初稿,經編輯修改后發布。
臥底稿件的重點在于呈現證據。這篇報道的框架也比較簡單:先是案例,然后呈現了臥底發現的問題,接著由專家分析了問題,最后采訪華萊士店長。
不同的選題有不同的框架,將用戶投訴置于報道第一部分,主要有兩點考慮:其一,網絡上關于華萊士的投訴量較多;其二,報道涉及的三家門店僅覆蓋三個省份,而網上投訴涉及更多地區,這表明問題具有普遍性,因此將投訴納入報道內容。
Q:稿件發布后收獲哪些反饋?您對此有何看法?
A:稿件閱讀量可觀,傳播效果良好,引發強烈社會反響。我未收到負面評價,也無人向我質疑報道的必要性與準確性。
圖注:截至5月13日,稿件閱讀量超10萬
圖注:報道評論區留言
報道發布后,我一般不太愿意再見暗訪對象。因為,暗訪期間,他們視我為同事,稿件發布后身份轉變,部分人難以接受。后續回訪經北六路店時,我遇見向我透露“健康證全是假的”的那位店長,她的情緒比較激動,認為是我騙了她。
我們的暗訪報道是扎扎實實地發現了對方的問題,而且盡量去找這些問題發生的緣由。我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暗訪結果督促相關企業改進問題,給顧客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讓行業健康發展。
Q:您對這篇報道的操作是否滿意?有哪些可復制的經驗?
A:報道仍有提升空間。采訪僅觸及店長層級,若能接觸分管人員與管理層,了解其對過期食材問題的態度,獲取更多信息,報道結構會更完整,內容也將更充實。
每次暗訪都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唯一可復制的經驗是堅定信心。許多人在暗訪前難以確定企業是否存在問題,對行業也缺乏深入了解,僅能依據現有資料掌握背景,因此臥底過程充滿不確定性。
第一,保持耐心,堅定信心。
有些題材,是在臥底前掌握不了太多信息的,可能剛開始的時候無法很快發現問題,我覺得這也是正常的。初入后廚無法迅速發現問題很正常,一方面對工作不熟悉,接觸內容有限;另一方面,即便門店存在違規,也不會輕易暴露給新員工。既然選擇暗訪,就應堅定信念,耐心學習工作規則與各崗位操作。
第二,要膽大心細。
臥底的時候,首先要進入員工的角色,先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再伺機收集證據。發現問題時,要敢于以“新人”的身份去詢問“這種行為是否違規?違法?”。取證時要膽大,但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避免在調查未完成的情況下被人發現。
第三,工作要勤快。
入職后工作可能局限于某一環節,但可以主動接觸職責外內容。違規行為通常在營業前進行,或新員工無法涉及,因此臥底記者需更早到崗、主動承擔更多工作或者與老員工多交流,才可能發現問題。若僅被動執行任務,可能因錯過違規時段,耗費大量時間卻一無所獲。
系列統籌丨黑佳慧 黃柏涵
作者丨葉佳鑫 黑佳慧 陳琳琳
編輯丨黃煒彤
值班編輯丨孫旺琪
編委丨葉沛琪
運營總監丨溫泓燁 梁 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