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初晴,梅雨季節的江南,難得的一個好天。
昨天,央視新聞發了一條令人震撼的消息,震撼到都不敢相信,但這是央視報道的,可以說有足夠的權威性。央視援引烏克蘭安全局內部人士消息稱,烏克蘭代號“蛛網”的特別行動歷時18個月的策劃和實施,成功摧毀41架俄軍戰略轟炸機。此次行動由澤連斯基親自協調,安全局局長馬柳克率隊直接實施。
這對俄羅斯來說,是一次傷害性極大,羞辱性極強的巨大損失,不僅暴露了國土防御的巨大漏洞,也暴露出情報工作的內部危機。而烏克蘭方面的行動,也揭示出未來戰爭“智能化、無人化”的重大趨勢。
一
從賬面上來說,俄羅斯從蘇聯繼承的戰略轟炸機有135架。但俄羅斯首先已經喪失了生產戰略轟炸機的能力,賬面上的135架都是繼承自蘇聯,少一架是一架,很難補充。
這些年,俄羅斯軍工聯合體拼命折騰,也無法再生產出一架。2017年,俄羅斯宣布復產圖160戰略轟炸機,用了7年時間,到2024年初宣布交付4架,其中2架聲稱是“從零開始全新制造”的。
但巧的是,蘇聯解體的時候,留下了4架未組裝的機體和零件。這4架飛機實際上是用蘇聯庫存的舊機體的零件組裝而成,看看普大帝視察所謂“圖160生產線”,看看那幾乎已經包漿的機體內部,一切就非常清楚了。所以,又是一年半過去了,再沒有任何新的圖160下線的消息。
【雪白的外表】
【已經包漿的內部】
飛機不是造好就不管,連家里跑的車子都要定期維護,昂貴的戰略轟炸機更不用說了。俄羅斯花了大力氣在戰略轟炸機上,但實際能飛可用的,還要打個不小的折扣。2025年4月2日,一架圖-22M3轟炸機在伊爾庫茨克州墜毀,官宣事故原因是技術故障。技術故障,要么是零件老化,要么是維護不當,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俄羅斯的維護能力。
除了維護不當,還有戰斗中的損失。2024年4月19日,俄羅斯另一架圖-22M3在在俄羅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地區墜毀,烏克蘭方面宣稱,烏克蘭空軍防空導彈部隊與烏克蘭國防部情報部門合作,用遠程防空導彈擊落了這架飛機。此外,在之前的戰斗中,俄羅斯戰略轟炸機被摧毀的消息也時有耳聞。
這就是說,俄羅斯家的戰略轟炸機,起手是135,一部分當了“器官捐獻者”,一部分日常維護不當墜毀,還有一部分在之前的戰斗中被摧毀,實際能用的,也就100架左右。一次性損失41架,相當于半個戰略空軍沒了。
所謂的核大國,都建立有“三位一體”的核威懾力量,包括海基的戰略核潛艇、陸基的洲際戰略核導彈、天基的戰略轟炸機。沒有這三個家伙,就無法確保二次核打擊能力。所以有些國家只能稱為“有核國家”,有些國家被稱為“核大國”。區別就在于后者擁有二次核打擊能力,能夠確保在被首次攻擊后依然具有毀滅對方的能力。現在,俄羅斯的戰略空軍一下子被打掉一小半,這對一天天嚷著要丟煤氣罐的普大帝來說,真正是鋸下一條大腿來了。
二
要實施這樣的行動,單靠烏克蘭一方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一是規模大。此次行動涉及到摩爾曼斯克州、伊爾庫茨克州、伊萬諾沃州、梁贊州和莫斯科州的五座軍用機場,可以說十分精準。最北的已經到了北極圈附近,最遠的到了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其中西伯利亞地區的機場,是第一次遭到襲擊。整個行動需要同時進行,烏克蘭方面的組織協調能力難以想象。
二是情報準。從畫面看到,烏克蘭方面的無人機從緊挨著機場的路邊起飛,非常精準的進行了目標識別,并發起了進攻。要知道,俄羅斯國土面積有多大,要精準找到這些機場,并且清楚了解到這些機場停駐了戰略轟炸機,還要知道這些飛機的停駐點,都需要十分準確的情報信息。
三是俄羅斯太粗糙。一方面確實地方廣大,人口稀少,防不過那么多戰略要地,總是顯得疏漏百出。但是另一方面,俄羅斯在軍事調動方面幾乎毫無遮掩,腦子里似乎也沒有什么保密的意識。今年年初,在這次遇襲的摩爾曼斯克州奧列尼亞軍用機場,當時就聚集了45架戰略轟炸機,距離芬蘭邊界僅有150公里。
每一架戰略轟炸機都是戰略空軍的寶貝疙瘩,平時很少集中部署,都是分散化保密化,結果俄羅斯愣是不信邪,非要聚集到一起秀肌肉,給芬蘭施加壓力。結果這次現了大眼。不得不說,俄羅斯的軍事部署太粗糙。
戰略轟炸機的調動在任何國家都是絕對機密,但情報卻對烏克蘭單向透明,能夠得到這些信息,說明不僅有外部的情報系統支持,還在俄羅斯內部關鍵位置有同情并支持烏克蘭,愿意為烏克蘭提供情報的專業人員。
烏克蘭方面在后續的通報中也說了,整個行動人員已經撤回,包括“幫助了我們的人”。這意思很明確了,烏克蘭在這方面確實得到了俄羅斯國內心存不滿的人的支持。
這不是第一次俄羅斯軍事情報系統漏洞百出的事件。前不久,《丹麥觀察報》和《明鏡周刊》獲得了詳細記載俄羅斯戰略核設施的200萬份機密文件。
其中包括11處俄羅斯戰略核設施的機密情報,有部署了“先鋒”高超音速洲際導彈的亞斯尼基地,有戰略核設施的建筑平面圖、隧道圖、IT 系統、安全布局和警報示意圖,從洗手間位置到安保系統、監控攝像圖等,無所不包,甚至連運動器材、墻報和士兵們的休閑活動清單都有,可以從里到外被人看了干干凈凈。
媒體當然沒有這么大的本事,一定是有內部人士予以配合。據說,這是因為俄羅斯軍事承包商把所有的信息都放到了網絡服務器上,而被歐洲媒體發現。這個話,聽聽就算。
接二連三在情報方面出現問題,說明經歷了三年多的俄烏戰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的俄羅斯人跟普大帝離心離德。
俄羅斯內部出了大問題。
三
人類戰爭來到了新的階段。
無人化、智能化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要模式。烏克蘭的無人機已經在俄烏前線取得了巨大的戰果,無人艇多次取得攻擊大型戰艦的成功,由無人艇攜帶的防空導彈,也獲得了擊落俄軍戰機的成效。這一次的戰果則更加輝煌。
這些被襲擊的機場,相互有萬里之遙,遠離烏克蘭本土。但是烏克蘭利用情報系統,將數百架攜帶炸藥的小型無人機送到俄羅斯境內,利用集裝箱卡車裝載無人機,在精準情報的支持下,將卡車停在靠近戰略轟炸機停駐點的機場外馬路上,遙控指揮無人機起飛進行轟炸,采用了無人機協同作戰系統,幾十上百架無人機在系統的支持下,利用人工智能進行目標識別,精準打擊飛機油箱,實現了以小博大,一擊致命。
整個過程,現場沒有一個人。以至于被俄羅斯民眾發現了一輛停在路邊的“木馬卡車”,幾個膽大的爬上車頂,破壞了起飛企圖,不然,俄羅斯的損失更大。
今后,越來越多的戰爭形態將向無人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這可能是核武器出現之后又一次跨時代的軍事技術革命。傳遞的信息是,人比物寶貴,能用武器辦得到的,就堅決不上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