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清理牙結石可能對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造成多方面影響
牙科醫生使用潔治器(洗牙工具)去除牙齒表面的牙結石
一、牙結石是怎么形成的?
牙結石是口腔內細菌、食物殘渣與唾液中的礦物質混合后,經礦化形成的堅硬塊狀物,附著于牙面或牙齦邊緣。其表面粗糙,容易吸附更多牙菌斑,并且無法通過普通刷牙去除,需要專業洗牙或齦下刮治清除。
二、長期不清理會怎么樣?
1. 引發或加重牙周疾病
牙齦炎:牙結石持續刺激牙齦,導致牙齦紅腫、充血、觸碰易出血,嚴重時牙齦邊緣潰爛,出現疼痛或癢感。
牙周炎:若牙齦炎未及時控制,牙結石向齦下延伸,破壞牙周膜和牙槽骨,形成 “牙周袋”(牙齦與牙齒分離的間隙)。此時會出現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牙槽骨吸收:牙周炎發展到中晚期,牙槽骨逐漸被破壞吸收,牙齒支撐力減弱,最終可能導致多顆牙齒脫落。
2. 影響牙齒美觀
牙齒變色:牙結石本身呈黃色、棕色或黑色,堆積在牙頸部或牙縫中,影響牙齒外觀;如果合并色素沉著(如吸煙、喝咖啡),顏色更深。
3. 導致口臭和口腔異味
牙結石表面的細菌代謝會產生硫化物(如硫化氫),散發出腐臭味,且牙結石本身也會吸附食物殘渣和細菌代謝產物,加重口臭。
4. 增加其他口腔疾病風險
齲病(蛀牙):牙結石堆積處易殘留食物碎屑,為細菌提供溫床,加速牙釉質脫礦,增加齲齒發生率。
種植體周圍炎:若口腔內存在種植牙,牙結石堆積可能導致種植體周圍組織感染,影響種植體穩定性,甚至導致種植失敗。
三、那么應該如何預防與應對呢?
定期專業清潔:建議每 6-12 個月到口腔科洗牙,牙周炎患者需增加洗牙頻率,必要時進行齦下刮治。
日常口腔護理:使用巴氏刷牙法,每天刷牙 2 次,早晚各一次,配合牙線或沖牙器清潔牙縫,減少牙菌斑堆積。
控制風險因素:戒煙(吸煙會加速牙結石形成和牙周炎發展),減少高糖飲食,定期體檢監測血糖、血壓等指標。
牙結石是牙周疾病的重要誘因,長期不清理可能從輕微牙齦炎發展為不可逆的牙周組織破壞,甚至影響全身健康。一旦發現牙齦出血、紅腫、口腔異味或牙齒松動,需及時就醫檢查,避免病情惡化。預防勝于治療,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定期專業清潔是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