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6551
黑漆嵌厚螺鈿寶相花九宮多寶格
清早期(康熙至雍正時期)
北京保利,2025春季拍賣
77×31×176 cm
RMB: 3,000,000 - 5,000,000
來源:北京重要私人珍藏
展覽:
保利藝術博物館,“證圓明·致中和——雍正宮廷藝術大展”,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2025年05月08日-05月26日
參閱:
清中期 黑漆螺鈿瓜蝶紋多寶格,清宮舊藏 故宮博物院藏,出版于《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第15卷 櫥格·箱柜,之編號四六,頁362
如果家具里也有美人,這件黑漆九宮多寶格正是一位絕世佳人。
修長的體態,沉靜的黑漆與靈動螺鈿的對比,青綠背板的清新,以及細密如絲、充滿動感的黑漆線紋飾,精美絕倫。站在她面前,如欣賞美玉之骨,溫潤雅致,清冷高貴,韻味無窮。
有藝術家觀后感嘆道:“這是一件裝置藝術,九宮格在光影下顯得特別安靜。”
6月5日,北京保利2025春拍“禹貢——圓明主人的內廷恭造之器與明清宮廷御玩”專場,隆重呈現多件雍正宮廷御玩名品。
噢,對了,或許有人會問,“圓明主人”是誰?正是雍正。
雍正皇帝是繼宋徽宗后,第二位皇帝藝術家。上述多寶格位列本次圓明主人的專拍,堪稱宮廷家具中的“佳人”,線條簡單干凈,清新自然里流淌著雍容華貴,太符合雍爺的審美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此前出現過類似的螺鈿百寶格拍品,但形制不同,表面皮殼狀態過于完善,很難判斷是經過嚴重修復還是仿制。而對于一件古代器物來說,至關重要的切入點在于其上所呈現的與其誕生時相一致的風格特征。大修不如殘,本真與開門見山是螺鈿器物這類重工藝御制宮廷家具上最寶貴的特性,對于站在當下的我們來說,它能使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雍正,并看到一個時間流逝的真實的面貌,難能可貴。
清早期
黑漆嵌厚螺鈿寶相花
九宮多寶格
局部細節與背部
整件多寶格體態修長,高達177公分,外披麻,髹黑漆,黑漆嵌厚螺鈿為飾,黑漆的沉靜與螺鈿的白光相映襯,陳放于北京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大型殿堂中時,貝母如絲綢般若隱若現的光澤,視覺感受非常獨特。其背板髹青綠色素漆,其上以極細的黑漆線繪寶相花纏枝卷草紋樣。
黑漆嵌厚螺鈿,是漆家具制作工藝手法之一。做法是在木胎上做好灰漆,打磨平整后上生漆,在生漆未干固時將事先磨制好的螺鈿嵌件粘在生漆上,然后在地子部分上漆灰。漆灰分粗灰、中灰、細灰三種,先上粗灰,然后上中灰、細灰,每次都須打磨平整。漆灰干固后略有收縮,再上三遍黑漆,干固后打磨平整,再上一遍透明漆,將螺鈿花紋磨露出來,即為成器。
黑漆的沉靜與螺鈿的珠光相互映襯
《髹飾錄》中描述道:“螺鈿……百般文圖,點、抹、鉤、條,總以精細密致如畫為妙。又分截殼色,隨彩而施綴者,光華可賞。”意即按照畫面花紋的需要,采用不同色澤的螺片,裁切成各種不同的形狀,鑲嵌出各種畫面,達到近似設色的效果。
而厚螺鈿則一直是中國螺鈿漆器的主流,貫穿古今,由上古上周時代一直流傳至今。因為元代大量使用薄螺鈿,近代在螺鈿的使用上,是明代開始常把厚螺鈿鑲嵌技法運用在精細的大型家具之上,進入清代以后,康熙時期仍以薄螺鈿片為主,凸顯一種七彩的光澤,且常在小型器物之上,直到雍正時期開始厚螺鈿技法才再次逐漸興起。
故宮博物院現存的一對清中期黑漆螺鈿瓜蝶紋多寶格,可做對比,能夠非常清晰地看到兩件多寶格在設計和制作時的一致性。
清中期 黑漆螺鈿瓜蝶紋多寶格
L 135cm W 32.2cm H 154.6cm
清宮舊藏 故宮博物院藏
出版于《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第15卷
櫥格·箱柜
之 編號 四六,頁362
首先,二者在設計及制作上完全一致,白色的厚螺鈿片嵌于黑色大漆之上,多寶格內里背板滿髹青綠色素漆,并以極細的黑漆線繪寶相花及纏枝卷草紋,這種內外的搭配可見其設計上有著明顯的延續性。
清雍正六年 古玩圖 現藏于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其二,其內里背板上的卷草紋可以參考現藏于英國大維德基金會“雍正六年古玩圖軸(卷六)”中的一件明宣德時期青花卷草紋瓶上的卷草紋,雍正皇帝曾以此為藍本制作了慕古仿宣窯之作,可見這種紋飾應該被造辦處的工匠們運用在了當時的各類器物的紋樣設計之上,非常有雍正時期、或者說清代早期的時代風貌。
此件多寶格內里背板細節圖
故宮同款黑漆螺鈿瓜蝶紋多寶格內里背板細節圖
第三,二者在厚度上一致,均為32.2cm,只是此拍品多寶格在結構更為修長,格架的圍欄和板材的厚度更纖細,九宮的分布更為緊湊。
九宮當為天子所使用的制式,其在格間的設計上以九宮為基準,造型比例比故宮現存那對清中期同種工藝的多寶格更為細長,格板更纖細,和雍正皇帝在“內廷恭造式樣”中強調的“精”、“細”、“雅”、“秀”完全一致。
綜合考慮前面三點,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兩組多寶格之間的聯系,它們在設計和規制上完全一致,而從現藏于故宮的這對多寶格來推測的話,本拍品多寶格曾經應該也為一對中的一只,兩只成對,下設托泥,九宮的格間全部嵌飾華麗的牙板,牙板上以薄螺鈿及金箔再次嵌飾,不同螺鈿的光澤感形成層次主次間的區分,細膩、尊貴又典雅,不禁令人懷想其陳放于北京大型殿堂中時貝母如絲綢般若隱若現的光澤。同時,二者進深相等,我們可以推測,兩者或曾經陳設于同一面墻側,而此件多寶格明顯呈現出更為早期的時代風格,并以此為設計藍本制作了另一對同樣制式的多寶格家具。
《胤禛行樂圖冊·圍爐觀書》頁,清
絹本設色,縱37.5厘米,橫30.5厘米
《雍正帝讀書像》軸,清,宮廷畫家繪
絹本設色,縱171.3厘米,橫156.5厘米
從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胤禛行樂圖·圍爐觀書》、《雍正帝讀書像》兩幅雍正皇帝的畫像來看,此類家具應在皇帝的書房中使用。
此件多寶格在傳世的過程中大部分的螺鈿片幾乎保存完好,可見當年工藝之考究。
整件多寶格通體籠罩一層自然包漿,背板內部的青綠色素漆及貝母表面的顏色均有蒙塵之感,然其表面包漿應屬于自然塵埃及油污再氧化所致,如經養護應寶光十足,華麗異常。
螺鈿片幾乎保存完好
大漆家具的制作極為耗時耗力耗材,而縱觀整個清早期,康熙時期幾乎不見厚螺鈿的使用,雍正時期更是僅有十三年,即便其在樣式上與雍正皇帝所倡導的文雅精細的風格相吻合,在定年上還是以清早期更為妥善。但是從其制作工藝與樣式上看,此件黑漆嵌厚螺鈿寶相花九宮多寶格應為一件北京地區宮廷御制的文房家具,具有鮮明的唯一性。其在傳承過程中所呈現的痕跡皆極為真實,未經任何個人的主觀修復,不僅具有極強的藝術性,還蘊含了深厚的文物價值,難得一見,彌足珍貴。
拍賣日程
Lot 6551
黑漆嵌厚螺鈿寶相花九宮多寶格
“禹貢——圓明主人的內廷恭造之器與明清宮廷御玩”專場
6月5日預展,誠邀藏家蒞臨現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