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江
細觀浙江文化學者王國燦先生枯筆書法條幅“道法自然”,恍若見山間老僧趺坐巖穴。墨痕如古藤盤石,飛白似云氣出岫,四字懸于素宣之上,非書跡也,乃天地呼吸之吐納。枯筆至此,已非技藝,直是文明血脈在當代宣紙上的沉吟與覺醒。
一、枯筆為舟:溯源千年水墨哲思
枯筆之妙,在“飛白”間藏宇宙消息。昔蔡邕見役人掃墻,悟筆鋒擦紙如帚刷塵,遂創飛白體,絲絲露白處,正是“有無相生”的道家玄機。王國燦筆下,“道”字末筆枯若秋藤,墨粒散似星子墜潭——此非刻意經營,實乃手腕與心性合一的自然流瀉。如林散之丈二匹草書中“山”字全枯的至境,墨盡處反生萬千氣象,“筆底風雷意在有無中”。
“道法自然”四字,本是《道德經》魂髓。王國燦以枯墨寫之,恰似以無形繪無相。其線條如老莊口中的“大音希聲”,枯處愈顯虛空之盈滿。觀者但見“法”字右捺似斷還連,恍若溪水遇石分而又合,正是“上善若水”的液態詮釋。
二、魏晉遺韻:枯墨里的士人風骨
此作雖簡,自有魏晉風骨凜然其間。昔阮籍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其生命節奏恰如枯筆的疏密韻律——密處如閉戶凝思,疏處似縱情丘壑。王國燦“自”字中鋒澀進,似見七賢竹林中嵇康鍛鐵的火星迸濺,墨色焦枯處盡是“非湯武而薄周孔”的孤傲。
尤值玩味者,“自然”二字以淡墨枯筆寫成。遙想王導執麈尾清談,謝安泛海嘯吟,名士們以藥酒澆胸中塊壘,其精神底色正是對禮法桎梏的疏離與對自然本真的渴慕。枯筆在此成為精神載體,如林散之“以濃淡雙枯寫胸中丘壑”,墨雖枯而氣愈清,筆雖老而神愈旺。
三、技道相生:枯澀中的生命辯證法
枯筆非枯,實乃生命力的另類綻放。宣紙纖維間的墨粒,似將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毅與道家“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智慧熔于一爐。觀“然”字四點,或聚若朝露,或散如飛霰——此正是王榮宗所言“氣韻用筆,以技進道”的至高境界。墨跡的枯潤相生,恰似中國文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雙重人格投射。
王國燦深諳枯筆辯證法。其線條如古琴絲弦,撫之有聲:潤處若《禮記》所述“大同世界”般渾厚,枯處似錢振锽“我以詩事天,不得無詩死”的倔強。這種書寫已超越形式美學,成為存在哲學的視覺宣言——枯筆的殘缺恰是精神完整的證明,墨色的消逝正是永恒在場的隱喻。
四、王國燦書法創作背景
王國燦先生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其在文學創作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和獨特的風格。文學創作往往要求創作者具備良好的文字駕馭能力和審美素養,而書法作為一種漢字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樣需要對文字有深刻的理解和獨特的表達。因此,可見王國燦先生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也具備了相當的書法基礎和審美能力。
作為中國法學會會員和浙江省生態文明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浙江城市國際化研究院的資深高級政策顧問,王國燦先生在法律研究和社會政策分析方面也有顯著的貢獻。學術研究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和清晰的表達能力,而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能夠培養人的耐心、專注力和審美情趣。因此,王國燦先生在長期的學術研究過程中,可能也受到了書法藝術的熏陶和影響。
王國燦先生的研究內容涵蓋了文學、法律、社會政策等多個領域,展現了其深厚的學術素養和跨學科研究能力。這種跨界融合的學術背景,促使他在不同領域之間尋找靈感和創作的契機。讓人們誠摯敬佩與贊賞。
五、枯墨新章: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脈動
在機械復制的時代,枯筆書法恰似一帖文化解毒劑。當言恭達篆書聯語高懸盧浮宮,當林散之丈二匹草書震撼書壇,枯筆藝術已成中華美學輸出的重要符號。王國燦此作雖僅尺幅,卻延續著漢字從甲骨金文到狂草的基因密碼,其飛白處仿佛楚簡的斑駁重生,枯墨里似有魏碑的風霜刻痕。
“道法自然”四字的當代意義,正在于對技術理性的溫柔抵抗。枯筆的不可預測性,恰如保留人類呼吸痕跡的抗爭——AI可摹形卻難造枯墨神韻,算法可計算難解飛白氣韻。當數字洪流淹沒個性,這一紙枯墨便是孤峰兀立的精神坐標。
暮色浸窗時再觀王國燦先生此作,忽覺枯筆飛白處漸生青靄。那“道”字起筆似有山嵐縈繞,“自然”收鋒若聞澗水泠泠。華夏古今三千年來,從蔡邕飛白到林散之枯墨,從王羲之蘭亭到言恭達篆草,中國書法始終以筆鋒勘探生命深度。王國燦先生此幅,正是將“道法自然”的古老箴言,化作枯墨寫就的當代心經。宣紙上的空白從未虛空,那是留給每個觀者與古老文明對話的回音壁——當枯筆擦過紙面沙沙作響,我們聽見的,是華夏美學精神在全球化時代的脈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