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林宛央● 來源公號 ╳宛央女子
● 圖片 ╳來源網絡
我是宛央。
這兩天葉童宣布了退出《新白娘子傳奇》的演唱會。還是引發了不少爭議的,尤其是CP粉圈,各種罵戰,什么難聽的話都有。
我是宛央。
最近一直在沉浸式追《五十公里桃花塢》。
其實第一季我很早之前已經看過,當時很喜歡這個節目把社會學理論通過對明星們的社交觀察闡述出來。
第二季之后社交觀察相對沒有那么多了,我就沒怎么看了。最近又開始補看之前幾季,是因為寧靜在節目里制造了 新的 “尷尬 9 分鐘”,讓我感受到了她的社交焦慮,而碰巧,我身邊最近好幾個朋友都和講述了他們各自在職場社交和生活社交上的焦慮、困惑,問我有沒有同樣的感受。
然后我就有了很多關于社交的思考,于是就對《五十公里桃花塢》這種大型社交觀察節目重燃了興趣。
怕自己在觀看節目時迸發出來的思考與靈感會流逝掉,所以我把它們抓住并寫下來。
首先,我想和每個有社交焦慮的人說,沒關系,不要因此覺得自己糟糕,因為每個人,都有社交焦慮。只是有的選擇表達出來,有的選擇深深地掩藏起來。
《五十公里桃花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社交焦慮一個來自于宋茜,一個來自于徐志勝。
先說宋茜。《五十公里桃花塢》的節目形式是把互相不怎么熟悉,各種年齡層的藝人邀請到一個新的社區,共同生活一段時間。
因為性格、經歷不同,所以每個人對桃花塢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比如宋丹丹就覺得既然是一個節目,大家就要有集體意識,也要有為觀眾貢獻看點的責任感,所以很多人呢,就覺得宋丹丹太有強迫感了,但我理解宋丹丹這種喜劇演員,因為他們是真的把觀眾的反應當成是一種很重要的責任。
也有一些藝人呢,就覺得來桃花塢應該做自己,放松一點。所以桃花塢里一直有兩種社交生態,一種是比較卷,認同集體意識,另一種就是想做什么做什么,很敢對集體活動說不,或者直接擺爛。
然后到了第三季的時候,有個活動是廣場舞比賽(以房間為單位)。其他兩個房間的人,對這種活動沒那么上心,就覺得隨便玩玩就行,所以根本沒準備,甚至在賽場上直接說他們棄權。
而宋茜是準備得比較充分的人,也一直喊自己同房間的人一起練,因為她覺得既然來了,有這么個活動,那總得參加吧,參加了就總得認真吧。所以她自己編舞很認真地跳。
可是,奇異的是,最后宋茜因為自己太認真準備而哭了。
我瞬間理解她為什么哭,因為桃花塢看多了就會發現,其實他們的社交里面一直有個權力之爭的,只有有社交,就一定有C位,這是必然的路徑。
當時宋茜是新塢民,她又是相對沒那么喜歡彰顯個性的人,所以她在桃花塢的社交生態里,整體處于下位者。
當時桃花塢隱形的社交上位者,其實是幾個比較反對卷,不喜歡集體活動的人。
我沒有說任何人不好的意思哈,但是怎么說呢,處于上位者的人,其實會不自覺地傳遞出一種信號,就是在這里卷是很被人看不上的,自由有個性才是高貴的。這其實也是一種push啊。
其他新塢民以及本身在桃花塢存在感不算很強的老塢民,為了顯得自己比較好相處,就會不知不覺收斂起自己真實的想法,轉而向上位者的意識靠攏。
所以我一直覺得大型社交里,只有上位者能感覺到快樂,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孤獨感。
所以當宋茜看到別人都隨便跳跳,而自己那么認真嚴肅地對待這件事時,她覺得自己用力過猛了。但覺得自己用力過猛給讓別人有壓力,只是最表層的原因,真正讓宋茜難過的是,她覺得自己好像被孤立了。
其實她的認真一點也沒錯,如果放在浪姐那個節目里,宋茜絕不會覺得自己用力過猛。她只是一不小心在桃花塢里,走入了別人的評價體系。其實說白了,就是感覺自己沒有融入到社交上位者的圈子里。
人,真的是很容易不自覺抱團的。盡管節目里大家一直在強調桃花塢是一個很包容的地方,允許一切個性。但這其實很難,人是群體性動物,只要你進入社交體系,你就想成為那個合群的人,準確地說,其實我們追求的是被接納。
完全不被社會群體接納的人,想要實現自我接納是很難很難的。我五季桃花塢看下來,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真相,那就是人往往在成為社交上位者的時候,才比較容易實現自我接納,因為他已經完成了被社會接納這個過程。
這一點在孟子義和徐志勝身上表現最明顯,孟姐在前三季雖然好玩,但絕對不是桃花塢的社交上位者,她只是關閉了自己的敏感雷達,讓自己少去想是否被接納這種問題。
但是到了第四季、第五季,很明顯地就能感受到孟子義成為了桃花塢社交的上位者。這才是向上社交的真相——成為社交上位者。
所以孟子義在這兩季里,才是真松弛,而前幾季,則是充分給觀眾展現她是如何運用鈍感力,緩解自己在社交生態里的孤獨感。
徐志勝一樣的。只是作為喜劇演員,徐志勝用很多梗,用幽默的方式,掩飾住了自己前幾季拼命融入群體的疲憊與孤獨。
我一直覺得徐志勝其實過得很辛苦,因為他要一直扮演一個誰都能和他開玩笑的社交下位者。這是他安身立命的本事。不然在娛樂圈里,他能靠什么呢?
所以徐志勝面對大海講真心話的時候,他在話筒里爆哭,說自己是一個鞋帶開了都不敢系的人,只能跟著大家一起跑,因為怕(其實是知道)大家不等他,所以只好練成三秒鐘系好鞋帶的本事。
我覺得這種辛酸,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受過吧。在大型的社交場合里,我曾經連想去廁所都選擇能忍則忍。
真的是到很多年以后,我可以選擇社交or 不社交,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社交的人之后,我才會在社交場合里自如地表達“不好意思,我想去趟洗手間”。
我無比認同宋茜的那句話,就是人啊,不管到了什么時候,與人相處都很難,與靜物相處則比較容易,哪怕只是風吹過,植物有了輕微的葉子晃動,你都覺得自己被回應了。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這不僅僅是張愛玲這種高敏感天賦型作家的獨特感受。
在社交場合里感覺到孤獨與焦慮,可能是全人類共同的命運。
我們能做的是,努力去擁有一點選擇社交場合的 “相對自由”。
祝大家不焦慮,適當孤獨,相對自由。與大家共勉。
本期作者:林宛央。公眾號:宛央女子。 瀟灑派生 活者,暢銷書作者,未來知名編劇。 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灑的姑娘。 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 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 qiuxiangjie0122。
微博:@林宛央
個人公眾號:宛央女子(Apple1990-kun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