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點擊支持原創,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在中國地圖的東北角,曾有一個比臺灣、海南和崇明島加起來還大的島嶼——庫頁島。這座76400平方公里的巨島,像一顆被遺忘的明珠,靜靜躺在黑龍江出海口。它離俄羅斯遠東只有7.5公里,與日本最北端也不過50公里之遙,簡直就是盯著東北亞咽喉的看門人。
這么重要的地方,就算看著荒涼,俄羅斯也得死死攥在手里,道理很簡單——誰占了它,誰就捏住了進出的鑰匙。
要說這島跟咱中國的淵源,那可真夠深的。考古學家曾在島上挖出新石器時代的鍋碗瓢盆、石器工具,跟咱黑龍江流域老祖宗們用的,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島上最早的居民,像阿伊努人、尼夫赫人,還有后來赫哲、鄂倫春這些通古斯族群的祖先們,世世代代靠打漁狩獵過日子。
島的名字“庫頁”,本身就從女真語里來的,意思是“入海口”。在唐朝,它叫“窟悅”,元朝管它叫“骨嵬”,明朝又改叫“苦夷”,名字變來變去,但根子都在咱這邊。
歷史書上記得明明白白。唐朝那會兒,島上就有使者千里迢迢跑到長安城給皇帝磕頭進貢,還被唐太宗封了官兒呢!元朝把它劃進了遼陽行省的地盤。到了明朝,管理更細致了,把島分成北中南幾塊,設了衛所,歸奴兒干都司管,朝廷還派大太監親自去巡視了十趟!清朝嘛,自家龍興之地就在東北,庫頁島自然在版圖里頭,嘉慶年間島上貴族還能奉旨去北京娶媳婦安家。
島民們特別喜歡中原的“黑金”大鐵鍋,一口鍋能換二十張上好的貂皮!島上還發現過成堆的宋元銅錢,甚至有過咱中國人建的廟,可惜后來被毀掉了。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割不斷的血脈相連。
可惜,這好端端的家業,后來怎么就丟了呢?這事得從明清交替那會兒說起。中原亂成一鍋粥,朝廷哪還顧得上這遠在天邊的苦寒之地?這時候,北邊那頭貪婪的“棕熊”——沙俄,正拼命往遠東擴張,眼睛就盯上了咱的東北邊疆,庫頁島自然成了目標。
雖然康熙爺厲害,打了勝仗簽了《尼布楚條約》,白紙黑字寫著庫頁島是咱的。但到了乾隆年間,朝廷心思都放在西北開疆拓土上,庫頁島這地方,又冷又偏,慢慢就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沙俄瞅準機會,偷偷摸摸就把島北給占了,還把它當成流放犯人的苦寒監獄。另一邊,隔海相望的“島國狐貍”日本,也悄悄伸爪子,在南邊建漁場、搞交易,賴著不走了。
到了19世紀中葉,沙俄仗著拳頭硬,逼著軟弱的清廷簽了《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像切蛋糕一樣,硬生生把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給割走了!但這還沒完,沙俄和日本這兩頭都像獨吞的“餓狼”,在島上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拉鋸戰。
一會兒簽個“友好條約”假裝和平共處,一會兒又互相扯皮翻臉,最后在1876年,兩家做了筆“骯臟交易”:沙俄把千島群島讓給日本,日本則從庫頁島徹底撤走。這下,沙俄算是暫時獨占了全島,可島上埋著大寶貝——豐富的石油!這讓資源匱乏的日本眼紅得要命。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沙俄被打趴下了,不得不把庫頁島南半部割給了日本。后來蘇聯剛成立那會兒虛弱,日本又趁機想吞掉整個島,但迫于國際壓力,最終在1925年只保住了南部,蘇聯允許它開采北部的石油和煤礦作為補償。這庫頁島,就像塊肥肉,被俄日兩家搶來搶去,反復撕扯。
真正的轉折點在二戰快結束的時候。美英蘇三巨頭在雅爾塔關起門來“分果果”,為了換取蘇聯對日宣戰,美國英國大手一揮,就把整個庫頁島“許”給了蘇聯。斯大林當然笑納了這份大禮。
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打日本關東軍,順帶手就把庫頁島全境給占了。蘇軍上島第一件事,就是把日本人的所有標記、建筑砸個稀巴爛。第二年,島上的日本人,財產被沒收得干干凈凈,然后統統被趕回了老家。庫頁島,從此徹底姓了“蘇”。
幾百年間,這島被沙俄、蘇聯、日本輪番統治,像塊抹布一樣被揉搓。最慘的是島上的原住民,阿伊努人、尼夫赫人這些,在壓迫、戰亂和移民潮的沖擊下,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蘇聯時期從歐洲部分遷來大批移民,徹底改變了島上的人口結構。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自己日子也緊巴巴的,遠東地區包括庫頁島,更是被遺忘在角落,發展幾乎停滯。
如今踏上庫頁島,會感覺它像個“混血孤兒”,氣質有點模糊。想找點古代中國的痕跡?太難了,被歲月和變遷沖刷得差不多了。說它像俄羅斯吧?它離俄羅斯的核心地帶十萬八千里,風貌差異很大。
跟日本就更不沾邊了,最特別的是島民的態度,他們對過去那段復雜的歷史——無論是中國的、沙俄的、日本的還是蘇聯早期的——大多閉口不談,好像集體得了“失憶癥”,那段充滿搶奪、苦難和身份變換的往事,仿佛被一塊巨大的橡皮擦,從大家的記憶里抹掉了。
現在的居民,大多是蘇聯時期移民的后代,他們更關心的是柴米油鹽,是低迷的經濟,是明天的面包在哪里。歷史?對他們來說,可能還不如超市打折的信息重要。
庫頁島,曾經流淌著中華的血脈,卻在近代被無情割裂,成為列強交易的籌碼。如今,它靜靜地躺在俄羅斯的版圖上,像一個沉默的巨人,背負著被刻意遺忘的沉重過往。它的興衰起伏提醒著我們:國與國之間,實力是硬道理,而它的沉默,是對那個弱肉強食時代最深刻的控訴。
參考資料:
《庫頁島往事》:“隱顯之間三千年” .澎湃新聞.2022-01-05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