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雨欣
編輯/一夏
“你對這個世界沒有表達,你的作品就沒有靈魂。”
電話那頭,小紅書娛樂負責人三千聊起短劇,既興奮又干脆爽利。
行業沉迷“被窩劇”的快消套路時,小紅書入局短劇,卻前所未有重視價值表達。
當桃叨叨問起,小紅書為什么要拿出百萬基金,聯合First推出“紅鏡短劇創投計劃”?
她直擊內核:“因為First跑出過邵藝輝。”
她堅信,比起周期長、孵化慢的電影,短劇是能更快扶持新生代導演、廠牌的通道。
2025年小紅書上線520劇場,《癡人之愛》斬獲2億流量,把它推向了新的戰場。
《癡人之愛》啟用的是《聲色犬馬》、《江南時節》的原班人馬,由熊和兔和網易羚羊短劇聯合出品,聯動導演周九欽、編劇芭蕉組成的固定班底,于小紅書獨家首發。
被問及押爆密碼,《癡人之愛》劇集主控、熊和兔廠牌主理人精神狀態也很超前:“我們不把它當短劇,把它當作品,只問自己喜不喜歡。一部短劇60集,2分鐘一集,一部電影也是120分鐘。導演謙虛,編劇熱忱,我們對每個細節都充滿熱愛。”
和熊與兔的雙向奔赴
為什么選熊和兔?三千告訴桃叨叨,這是一場「內容價值觀」的雙向奔赴。
不同于投流式短劇、或深夜觀看羞于分享的被窩劇,小紅書更看中能引發情感共鳴或高討論的作品。熊和兔廠牌生產的短劇,從《聲色犬馬》到《江南時節》,質量上乘,有目共睹。
雙方的緣分,是在《江南時節》找景和宣發時種下的。
熊和兔主理人回憶,短劇里多數貴公子的“豪門”都是歐式建筑,視覺同質化較高,他們下了很大功夫在小紅書上找到了一棟成都的中式建筑,決定在此取景。劇集上線后,在小紅書引發了大量自來水,精英律師大女主和釣系豪門二公子的極致拉扯,雙強互釣、中式美學、鏡頭美學均被熱議。
這樣的化學反應,激發了熊和兔的興趣。
他們也很好奇,短劇發行在小紅書平臺上,用戶反饋和流量熱度能跑到什么樣的水平?
此外,熊和兔主理人有個很實在的訴求:“希望把熊和兔廠牌推得更前一點,砸實它的口碑。當時小紅書正好想扶持新銳、有實力的廠牌來做短劇陣地,我們簡直不謀而合!”
一方想憑內容更上一層樓,一方想用好內容激活社區生態。最重要的是,雙方對短劇的審美和追求高度一致。即你認真做高質感、值得細扒的故事,我給你找到愿意細品的人群。
于是,便有了小紅書第一部聯合發行、宣發的爆款短劇——《癡人之愛》的誕生。
從題材看,《癡人之愛》是一個情感懸疑、純愛禁忌的故事,既踩中了用戶對強情節、強勾子的消費需求,又預留了情感懸疑人物成長的討論空間。
網易羚羊短劇總編告訴桃叨叨:“做這一系列項目,最終想講的是一個議題,即‘愛的形狀是什么樣子,它能夠撬動什么’”。比如《聲色犬馬》撬動的是金錢關系,讓觀眾看主角互相算計又彼此沉淪;《江南時節》撬動的是兩性之間的權利角力,讓角色在欲望里掙扎推拉。“純愛和權謀都玩過了,想試試更瘋的。”《癡人之愛》撬動的是人性。圍觀的是在生與死面前,愛情能夠轉化什么。
如何孵化《癡人之愛》
熊和兔和網易羚羊短劇的緣分從《步步深陷》開始,是廠牌進入豎屏的第一個合作平臺,合作了這一系列的項目。明確《癡人之愛》的主題后,雙方開啟了激情創作。
和前面的項目一樣,最讓熊和兔主理人安心的是,團隊沒有一個人會把它當成一個‘活’,或一個短劇去思考。他們討論的都是怎么能讓人物更好、讓細節更完美、讓觀眾多一層的感受。
在她2023年成立這個廠牌之前,和這群固定搭檔就是朋友關系,在創作上也志趣相投。
提到編劇芭蕉,編輯笑著夸她是“情節制造機”小能手。
芭蕉透露,他們每做一個本子至少要改六七稿。
《江南時節》推翻重寫花了數月,《癡人之愛》的劇本磨了至少半年。
編輯和芭蕉一起,兩人做《癡人之愛》的故事,前期把純愛關系裝進了懸疑的殼子里,即讓觀眾和女主去猜,男主究竟是弟弟還是魂穿的哥哥?后期,男主媽媽發現真相,揭開的是一個男主寧愿拋棄自我、也要去愛女主的內核,既癲又虐,刻骨銘心。
劇集上線后,芭蕉實時追劇,有時她冷不丁會有一種恍惚感,會忍不住去猜:“誒,后邊到底發生了是什么來著?我覺得很上頭!真的,周九欽導演拍得真的太好了!”
很多人夸周九欽拍出了電影質感,他本人卻很謙虛:“沒有特意去拍影感,這次很大得益于后期制作。我自己去復盤的話,很多地方還有進步空間。”他提到,每次熊和兔主理人都會鼓勵大家大膽放心地去創作、去選擇。熊和兔主理人則表示,她和周九欽對團隊的要求高度一致,別人拍過的、用過的景或構圖或套路,他們一概不會再用,他們對生產流程上的一切生產要素都是絕對出新。
在短劇行業普遍壓縮成本的環境下,以《癡人之愛》為例,他們每一個景別都要求區別于以往,哪怕預算有限,也支持導演以面朝大海、世外桃源的寧波東錢湖民宿作為重要場景。
選這個民宿,熊和兔主理人期待它要像李孝利和老公在韓國濟州島鄉下的家,這是她想象中的‘避風港’—— 男女主在外是帶有社會身份的,但回到這里只是彼此的愛人。
對電影質感的追求,做影視后期出身的熊和兔主理人稱,這是他們團隊一以貫之的DNA,他們對劇本對文本就是偏電影創作,而非短劇創作,這個是本質。她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劇本開發階段必須明確人物弧光與情感內核,二是交片時確保成片與最初的故事構想高度統一。
周九欽和他團隊的漣漪導演,都是做攝影出身,審美能力有保障,且各有分工。
周九欽會把控故事邏輯與人物內核,漣漪導演從女性視角校準情感細節。大約是想起在片場的點點滴滴,周久欽笑著開玩笑:“她會提醒我男演員的鏡頭是否足夠帥氣,眼神有沒有戳中觀眾的情緒點”。這種互補,讓畫面既有男性視角的敘事張力,又不失女性視角的細膩共情。
選角上,趙夕汐和黃波是老搭檔,默契自不必說。
飾演關鍵角色“小叔子”的馬小宇,這是周九欽第一次跟他合作。接觸前,對他印象是拍大線條的霸總比較多,反倒見了之后覺得本人是很深情的那一掛的。這種深情內核被導演精準捕捉并放大,拍攝時會著重引導他的眼神、肢體釋放這種特質,給他做出破碎、堅韌的層次感。
此外,團隊對配角的塑造也拒絕臉譜化。編劇芭蕉心里很明確,男主媽媽必須是一個理智、有腦的形象,如果是‘棒打鴛鴦專業戶’,就跟故事調性不貼了。“一旦套路,整個主線都得歪。”
團隊對細微處的執著,甚至延伸到了聲音。劇中男主那句“起風了”的風聲設計,本以為是個無人在意的細節,播出后,被小紅書用戶敏銳地捕捉到了,會討論“風聲怎么跟著情緒在走”。
一直到交片前一天,團隊仍修改到最后一刻。“這些精致的細節被用戶看到了,真的很感動。”
至于社區對女主戀愛腦的討論,芭蕉表示:“葉之夏的癡狂源于對愛的純粹,具備很多現代女性的特點,她自身能力也是很突出的。”尤其她在丈夫意外身亡后,面對小叔子假扮哥哥的情感試探,既有理智的掙扎,也有情感的沉淪,這種不顧一切和不完美讓她覺得反而更真實。
聊到短劇未來的升級,熊和兔主理人從行業長線視角切入:“從業這么多年,從電視臺到網劇再到短劇,最終發現觀眾喜歡的還是好故事。技術升級、制作費加高都只是表象,內容本質才是核心。”
1.7億流量背后,
小紅書是如何運營的?
好內容的爆發,離不開平臺的高舉高打和精細化運營。
《癡人之愛》斬獲2億話題、近7000萬播放量。也得益于80%的平臺的運營做功在站內。
早在2025年春節檔,小紅書就推出系列短劇試水。他們發現比起傳統爽劇,用戶更愛高討論場、高議題性、強審美的內容。比如《喜歡這件小事》高敏女主遇到引導型戀人,就能引發女性強共鳴。這次520檔推出的《癡人之愛》,跟用戶喜歡的內容同樣高度契合。
小紅書在《癡人之愛》的排播運營上極用心,安排4天播完,每天都要精準引爆不同情緒。
這四天分別認領一個劇情任務。比如首日要做“魂穿懸念”制造認知沖擊,次日要把“兩人關系”的張力引導代入,第三日真假男主爭議激發討論,第四日親情救贖完成閉環。
小紅書的差異化宣發,源于其獨特的社區生態和用戶消費習慣,可概括為“挑” 和“聊”。
雙列流界面讓用戶像在逛集市,這就逼得團隊把海報、片名打磨得“自帶鉤子”;
主創會下場帶頭追劇,活人效應激發漲粉,平臺UGC生態會把追劇之旅變成全民彈幕大會。
這次《癡人之愛》打了一場勝仗,也讓三千和團隊總結出了新的經驗。
據她介紹,這次團隊從運營、營銷、宣發各個維度修煉了內功,“我們搞清楚了如何讓好內容在非播放器平臺不被埋沒。” 從本質看,小紅書推劇不能按播放器思維硬推,得玩社區共創。
其次,他們進一步摸清了小紅書原生短劇用戶的喜好和畫像,年輕用戶占比提升,高凈值城市女性,是最核心的用戶。這群用戶不滿足于爽,更愛深挖人物為何會這么想、這么做。比如男主媽媽一眼認出弟弟絕非哥哥魂穿,她勸弟弟不要為愛自毀,要讓他拿回自己的身份活。
這是她作為母親毋庸置疑的直覺,也是最迫切的憐惜疼愛。親情愛情交織,充滿人性褶皺。
換言之,在小紅書做短劇,你得把它當社區里的“活內容” 養,而不是貨架上的商品來賣—— 你給夠讓用戶想討論的高質量的內容、情感、話題,他們自會蜂擁而至,幫你把故事盤活。
下一站短劇:
拓新、付費和盈利?
從2025年1月22日起,小紅書正式上線短劇頻道,推出短劇已超100部。
我們也很好奇,和小紅書合作短劇能否賺到錢,它的分賬邏輯是什么樣的?
三千告訴桃叨叨:“首先我們可以保證創作者不虧本。分賬這塊,我們會按劇集的播放量分賬,播放量按階梯計算,播放量越高拿到的錢越多。達到新的梯隊,還會給到激勵費用。” 此外,小紅書還專設了年輕用戶的專項激勵池,拉新方面能拉動年輕用戶,就會有額外嘉獎。
三千強調,小紅書的政策邏輯不是把短劇當賺錢工廠,而是圍繞有創作夢想的團隊設計:“我們想讓創作者在這兒名利雙收,既能賺到合理收益,又能通過社區傳播打響口碑。”像《癡人之愛》這種靠有效運營、自發討論就能上熱搜的,這種被看見的價值比純賺錢邏輯更長遠。
為了找到更多有夢想、有才華的創作者和內容廠牌,小紅書選擇牽手FIRST。
三千和FIRST創始人李子為展開過討論,FIRST運營多年,積攢下來的最大資產,是這幫青年創作者,比如它的創投會就捧出了邵藝輝這樣的影視新貴。
客觀來說,就當下電影的市場環境來看,拉投資不易、且周期太長。兩人都覺得,如果這一切能短劇發生關系和鏈接,可以變得更高效、落地。畢竟,年輕人并不是只有拍電影這一條路,很多大導都是拍短片出身的。尤其是,對有創作才能的人來說,拍短劇和拍電影的時長是一樣的,去更卷、更新鮮、新銳、更輕成本的短劇賽道里闖也能開花結果,何樂而不為。
簡言之,小紅書想借 FIRST 的臺子,立一根新人才、新題材、新表達的旗子,讓真正想搞創作的人更快冒出來。為此,他們拿出了豐厚的資金支持、以及完整的孵化路徑。
據悉,它將在6 月啟動創投會,成片或劇本、單干或組隊都能投。通過初選、終選,會評出兩個檔位的作品。一部最佳作品,可以獎勵100萬基金,幾部優勝作品,會獎勵50萬。
若是純編劇,想投劇本賽道也行。7 月底平臺收完稿、做完評估后,會通過“創投機制”幫編劇做一定的優化和調整。遇到不錯的劇本,還可以拉動一些神秘嘉賓或知名藝人來主演或參與拍攝。8月拍完,9月就可上上影展、過內側會,順利的話10 月就可以直接上平臺了。
至于小紅書短劇商業化的想象力,以兩種形式為主。
第一是單片付費。“我們6 月就會上短劇的基礎付費,包括單集解鎖跟全套解鎖。”付費功能,也不是簡單解鎖劇集,而是給制作方多一種選擇:可以免費播,靠品牌植入賺錢;也可以設付費門檻,讓觀眾為內容買單。第二是招商拓客。小紅書得益于平臺強大的種草基因,自帶對高溢價、高質量品牌的吸引力,而短劇恰好能精準擊打圈層觀眾,具備縱深的人群滲透力。
平臺將從暑期檔開啟對頭部劇目招商的規模化嘗試,5、6月以點狀劇集試水市場,7、8月集中釋放劇集產能,對準美妝、時尚品牌等存量市場,拓展汽車、手機、奢品等增量市場。
在內容產品的拓展方面,小紅書首先會繼續深耕18-35歲年輕一代觀眾最為關心的成長、職場、意識主張等議題的短劇,讓廣大年輕用戶通過這類題材照見自己的故事,獲得共鳴和啟發。
其次,隨著短劇業態的發展進化,也許未來會在內容主題探索之外,會有一些豎屏互動類型的互動劇誕生。
三千透露,以前游戲公司看不太懂投流時代的短劇,把它歸類于快消品,但今年以來,他們覺得短劇變了。“現在找上門的大多是獨立游戲制作人,做的游戲偏世界觀構建、重敘事體驗類,他們突然意識到,短劇和游戲在講故事上是相通的,尤其是我們平臺的用戶,對深度、趣味、精細的內容,是很有消費意愿的。”不僅如此,對從小玩電競長大的年輕一代來說,嘗試新鮮事物,看互動類短劇、做劇情主理人,對他們有天然的強吸引力。
那么,小紅書短劇的長短期目標分別是什么呢?
三千笑著表示,小紅書從做短劇這個業務開始,心里的答案就沒變過。
他們想成為年輕人最喜歡的、能產生引領性作品的短劇平臺。他們希望扶持一系列優質的短劇廠牌,和用戶形成強粘性,為其沉淀初短劇原生用戶,讓他們對我們的短劇有品牌向心力。“不追求規模最大,但追求作品的精和好”。這是小紅書的終極目標,也是對短劇未來的期許。
視覺| 蛋蛋
運營 | 曉滿、杜杜、麗璇
請聯系:TDDshangwu(微信ID)
轉載
請聯系:manxiaoyu001(微信ID)
桃叨叨的小桃子聚集地
追愛豆 · 看劇 · 聊電影 · 吃瓜
↓關注【AKA桃叨叨】視頻號,收獲更多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