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liang
落筆之前,我也曾思考,為什么是“抗”抑郁,為什么抑郁這種情緒是要抗拒它,不是不能接納它呢?接納自己所有的情緒,允許一切發生是我面對抑郁的一個主要心境。
不過既然“抗抑郁”這個詞大家都這么說,所以暫且就這么用。
抑郁來臨之時,像暴風雨一樣讓我猝不及防,就這樣滴滴答答地落入我心間。心情就像潮濕的雨季,像雨一樣降落一地。我開始擔心什么時候雨會停,會下多久的雨,要不要撐傘。于是我向別人借了把傘。
在失眠困頓的夜晚中陷入思考,過去覺得美味的東西突然味同嚼蠟,對平時喜歡的事物突然感到毫無興趣,開心不起來。我的雨季就這么悄悄降臨了,在慌張中想起來有求助熱線,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我嘗試撥打求助熱線說明了自己的情況。
只聽對面傳來溫柔的女聲,經過短暫的電話咨詢,她勸我去醫院。我還沒試過去醫院看心理科,覺得自己一個人去醫院好像是“傻”的行為。
回憶的思緒拉扯著我,我想起我抑郁的母親,她一直抗爭著,我陪她去過醫院,曾擔心我會像她一樣陷入抑郁。我熬到早上,掛了號,在糾結和猶豫中,選擇邁出第一步。
經過醫生幫我檢查和診斷,我確診抑郁了。心里松了一口氣,又覺得很凝重。
第一個想法冒出來是“我怎么抑郁了?”原來自己是真的抑郁了。醫生平靜的對我說,“這是一種病,得吃藥治療”。我剛開始很抗拒,我的認知覺得,“吃藥會變胖,會變記憶力不好,變呆滯,副作用很多……”。
醫生對我說:“吃藥是調節你抑郁焦慮的情況,比起吃藥,如果不吃藥失眠,對腦袋的損傷更大。”醫生告訴我配合吃藥,這是可以治療的。我明白了,原來抑郁是一種疾病,就當感冒了一樣,人感冒了也會吃藥,這算“情緒上的感冒”。
我接納我抑郁了,我生病了。看病并不羞恥,人都是會生病的,病了我們就去治好就可以了。
接下來我又糾結中,要不要告訴我的親人,經過深思熟慮后,我選擇了隱瞞。如果告訴他們,他們只會變得更加擔心,而我又擔心他們的情緒,陷入一種循環當中。
根據以往面對問題的經驗和他們溝通,要么出現批判,說我扛不住壓力,于是我停止設想,我決定選擇一個人戰斗。遵醫囑,好好配合治療。接受生命中有雨季降臨,或許這是讓我探索內心的一次機會。
我突然理解了媽媽,原來她的“懶”,她不愛收拾,不是因為真的很懶,而是身心俱疲。沒有任何心力去做任何事情。原來她渴望被人尊重和理解,被人傾聽和認同。原來她內心模糊了看不見自己的優點。我突然心疼我媽媽,同時也心疼那個看不見內心的自己。
我慢慢接受吃藥,嘗試允許一切發生。我剛吃藥的時候有點不適應,自己出去外地玩,沒有回去醫院找醫生復診,不小心停藥了結果頭暈。后來醫生勸我藥吃完之前就去找她復診取藥。我嘗試對外敞開,尋求專業的咨詢幫助。以前覺得求助是可恥的,是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才去求助,求助也是一種智慧和勇氣,包括我去看醫生。
接著我每天嘗試記錄三件開心的事,比如今天吃下飯了也算好事,今天起床了也屬于好的事情。嘗試面對鏡子對自己說,我可以面對困難,我很棒,給自己加油打氣。我慢慢重新在這個雨季中觀察世界,內心世界是怎么樣的由自己決定。
我一邊覺察自己情緒,允許一切發生。目前還在吃藥治療當中,同時配合咨詢。抑郁告訴我,該對自己好點了,別這么苛刻了。現在有點明白為什么叫“抗”抑郁。抗抑郁的抗的是那個不停否定自己的聲音,抗的是自己的負面念頭,抗的是面對缺點過于苛責的自己。
好好保護自己的內在小孩,重新培養自己內在小孩,當植物去養育自己,汲取陽光和養分,允許自己緩慢生長,相信我們都會好的,對自己加油,不加油也沒關系!
封面圖源:Pixbay
征稿啟示
渡過公號日常向讀者征集對抗抑郁、雙相等精神疾病或陪伴、見證家人、朋友等抗擊疾病的經歷、感悟。
征稿要求:
1. 要求重點突出、三觀端正、內容真實,原創首發于渡過平臺。
2. 原則上字數不少于1000字。
3. 投稿時鼓勵提供自我介紹、頭像(正方形)、封面圖(橫圖)。
投稿郵箱:zhangjinduguo@163.com,若錄用會在投稿2周以內回復,投稿被錄用后,刊登一周以內(含當天)的贊賞屬于作者。
注意事項:作品一經提交,使用權、修改權歸主辦方所有,主辦方有權將作品在渡過自有及授權的第三方平臺進行發布,也可按需進行編輯再發布。
投稿至郵箱視為已閱讀并同意以上約定。
傾聽患者心聲,了解精神健康知識,探索青少年抑郁解決方案,關注獲取更多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