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療愈行業丨研究報告
寫在前面:
人的心靈像一片深海。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中寫道:“潛意識猶如海面下的冰山,那才是心靈真正的主宰。”我們浮沉于生活的表象,卻很少潛入自己的內心深處。那里有被壓抑的渴望,有無聲的創傷,也有靜默的、等待被覺察的力量。
如今的世界被海量信息沖刷著,人心在喧囂中變得浮躁。我們習慣了用忙碌填滿時間,卻很少建立完整的認知;我們追逐即時的情緒紓解,卻常常忽略系統的思考。這份報告試圖提供一個理性的框架,幫助你解構那些盤踞在內心深處的復雜情緒,最終指向更清晰的自我理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是范仲淹筆下平靜的湖光,也是內心澄明的隱喻。情緒療愈的意義,或許正在于此:不必強求風浪止息,而是學會在起伏中與自己和解。
核心摘要:
研究意義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根據世衛組織數據,目前全球人口中有4%的人患有焦慮癥。在這種背景下,情緒療愈經濟應運而生,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情緒價值追求和心靈慰藉的方式。
本研究聚焦于中國情緒療愈行業,梳理行業發展脈絡,洞察受眾人群,點明行業發展趨勢,為行業從業者、投資者和研究者等各類主體提供參考與借鑒。
研究內容
報告從情緒療愈行業的研究范疇、行業背景、發展歷程順次深入,全面客觀地梳理情緒療愈行業的發展現狀,并對情緒療愈用戶進行深入洞察分析,探尋行業發展方向。
?行業背景:近年來,國家將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提升至戰略高度,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龐大規模的用戶需求和討論熱度下,整體行業呈現多元與創新并行的發展態勢。
?行業現狀:情緒療愈產業已構建起內外協同的多層次生態系統,行業參與者主要來自自我療愈與生活方式提升、數字平臺與AI心理療愈、綜合線下療愈機構三類領域。
?人群洞察:通過對過去一年消費/使用過情緒療愈產品/服務的1561位調研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報告深入了解用戶的整體畫像、生活狀態、情緒療愈認知、產品服務消費行為、消費偏好、未來期望等,從而進一步的了解情緒療愈行業現狀。
研究展望
艾瑞趨勢行業預測如下:1)情緒療愈專業醫療需鞏固中高收入基本盤,重點突破高知女性服務滲透;2)技術賦能,驅動行業進入效率與服務雙升級階段,重塑情緒療愈新生態;3)情緒療愈行業經過標準—協同—智慧三階段演進,驅動標桿企業全周期發展。
情緒療愈行業定義及研究范疇
情緒療愈作為心理健康時代的重要分支,受到國內外研究界的重視
近年來,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心理壓力的上升,情緒健康問題已成為國內外廣泛關注的重要議題。從國家政策到社會研究,各方對情緒療愈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十四五”心理健康規劃中明確指出,需健全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特別注重針對情緒問題的早期干預。與此同時,國際組織如美國心理學會(APA)等機構也在相關行動計劃和研究中,將情緒療愈作為心理健康促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艾瑞咨詢通過本次研究,系統梳理了情緒療愈行業的核心定義與邊界。報告將情緒療愈劃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大介入方式,并從數字工具、自我療愈、線下機構等角度全面探討其服務及產品形態,為行業未來發展提供精準參考。
情緒療愈行業發展背景:供給端
情緒療愈行業專利數量逐年攀升,驅動三級場景裂變創新
當前情緒療愈行業呈現多元化與創新加速并行的發展態勢。供給端方面技術驅動顯著,近五年國內情緒療愈類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超25%。情緒療愈行業已形成預防性-緩解性-治療性三級體系,覆蓋虛擬現實、生物傳感、生成式AI等前沿領域,新興賽道與成熟業態協同發展,既滿足Z世代對科技感與儀式感的雙重需求,也為傳統心理健康服務注入創新動能。
情緒療愈行業發展背景:需求端
民眾心理健康素養提升刻不容緩,療愈經濟市場需求龐大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加,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根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數據顯示,我國民眾的心理健康素養水平仍偏低,青少年的達標率僅為6.4%。這表明,盡管部分群體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素養,但整體水平仍有待提高。除此之外,在成年人群中,18-24歲年齡組的抑郁風險檢出率高達24.1%,月收入2000元以下組的抑郁風險檢出率最高,國民心理健康情況與年齡、收入等因素密切相關。由此可見,提升心理健康素養水平迫在眉睫,療愈經濟的市場需求龐大。
情緒療愈行業發展背景:用戶端
情緒療愈經濟跨界創新,抖音用戶偏好向垂直細分領域擴散
2023-2025年抖音情緒療愈話題熱度指數變化,反映了用戶偏好從泛化療愈轉向精準場景需求,“療愈+”跨界模式成核心驅動力。服裝、旅行等生活化領域與療愈結合后互動量提升顯著。嚴肅心理治療類內容保持高基數體量,體現用戶對專業心理服務的持續需求;玄學+療愈類話題增速亮眼,展現年輕群體對神秘學療愈的探索熱情。內容創作者通過跨領域融合與精細化運營,在情緒療愈賽道實現用戶心智的高效滲透。
情緒療愈行業發展歷程
理論奠基—科學變現—技術普惠的發展脈絡,始終圍繞“情緒價值”的挖掘與修復,反映現代社會從“治療疾病”到“追求幸福”的深層轉型
情緒療愈行業生態參與者
情緒療愈行業內外雙環共振,多元力量攜手共繪生態繁榮圖景
情緒療愈產業已構建起內外協同的多層次生態系統,形成了以用戶需求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政策支持為保障的完整產業閉環。內環作為生態系統的核心引擎,匯聚了專注自我療愈與生活品質提升的產品服務商、數字化平臺與AI心理服務提供商以及線下綜合服務機構,精準觸達用戶需求。外環則以政府機構、教育單位、科研組織和媒體平臺為主體,通過政策引導、科研創新、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等多元舉措,為內環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種內外雙環聯動的生態格局,不僅推動了服務模式的持續迭代升級,更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情緒療愈產業鏈及產業圖譜
自我療愈+外部療愈、線上平臺+線下服務,開啟全場景療愈新時代
情緒療愈產業通過深度融合自我療愈與外部干預療愈、線上數字化平臺與線下實體服務,為用戶打造了從線上到線下、從工具到服務的全場景解決方案。產業匯聚了眾多核心企業,形成了三大核心板塊:自我療愈與生活方式提升領域,聚焦生活方式產品、自然療法及按摩助眠產品;數字平臺與AI療愈領域,提供AI虛擬助手、智能檢測設備及在線心理健康平臺;線下療愈機構領域,整合睡眠、頭療、心理咨詢服務等機構及醫療機構心理科室。三大板塊協同賦能,推動產業向專業化、智能化、場景化發展。
情緒療愈行業企業發展特點
情緒療愈市場聚焦三大核心運營模式,資本持續賦能生態化布局
情緒療愈市場的融資活躍度較高,頭部企業如速境、好心情及綜合線下機構均在近年完成多輪融資,反映出資本對心理健康賽道的持續看好。從運作模式來看,三大方向各具特色:自我療愈與生活方式提升賽道以用戶生成內容(UGC)為核心,通過電商、社區與線上服務形成閉環,強調主動參與和社交互動,滿足用戶對健康生活的個性化需求;數字平臺與AI心理療愈賽道依托技術整合在線診療、隨訪管理及數字療法,提供高效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現智能化與標準化趨勢;綜合線下療愈機構賽道則注重專業深度,通過咨詢師主導的測評與定制化方案,結合環境調節與行為矯正,強化干預效果。整體而言,該市場正從單一服務向生態化、全鏈條轉型,技術賦能與人性化服務并重,未來或進一步細分領域,深化跨界協作。
精細人群畫像:向內求索的高知女性
該人群的生活滿意度較高,注重閱讀與反思,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偏好符合審美的療愈產品的同時,對產品價格較敏感
精細人群畫像:娛戲解壓的男青年
多為一二線城市的18-35歲男青年,行業較多分布于IT及制造業,收入中等偏上,工作壓力大,部分人群獨自承受情緒問題
精細人群畫像:事業有成的WLB人士
該人群月入1-2萬為主,有效平衡了工作和生活(WLB),興趣偏向健身與旅游,超半數人群對生活總體滿意,且大多樂意為情緒療愈買單
情緒問題
近半用戶面臨焦慮與壓力情緒危機,情緒問題引發多維反應
調研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有近五成用戶曾被焦慮和壓力過大的情緒問題困擾。進一步分析這些情緒問題引發的后果發現,心理健康受損以52.79%的占比位居首位,其次是睡眠質量下降及身體健康問題。這一結果印證了多倫溫德模型:當個體遭遇壓力事件時,會觸發短時壓力反應,進而引發一系列連鎖后果,涵蓋心理、生理及行為等多個維度。這些后果不僅對個體的生活質量造成深遠影響,還可能進一步加劇情緒問題的惡性循環。因此,亟需通過科學的情緒調節方法,有效緩解情緒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幫助個體恢復心理平衡與整體健康。
原因及場景
情緒管理滿意度較低,人際、性格、長期壓力三重困局貫穿多場景
根據調研數據,個體情緒管理能力在當代社會中普遍存在不足,僅11.2%的用戶對自身情緒管理能力感到非常滿意,而42.7%的用戶認為自身處于一般水平。進一步探討情緒問題發生的原因,發現人際關系問題居首位,這與現代社會高度互聯的人際互動密切相關。其次是個人性格和心理原因,第三是長期壓力積累。這三類原因在工作、學習等多樣化場景中均可能觸發情緒問題,尤其是在面對突發事件或困難時,超50%的用戶表示情緒問題更容易被激發。
了解程度及重要性
七成用戶關注情緒療愈,關注點主要集中于睡眠、解壓與松弛感,需求聚焦緩解壓力、改善心理及睡眠健康,其方法趨個性化和生活化
療愈手段
人群積極進行情緒療愈,以即時疏解+長效干預模式達到身心平衡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人群呈現出“即時疏解+長效干預”的情緒管理與療愈特征。在產生情緒問題時,近一半用戶會選擇轉移注意力這一方式進行調節;與此同時,30.0%的用戶購買和使用過自然療法產品,以此進行進一步的自我情緒療愈。在情緒問題成為困擾時,用戶也能積極進行長期干預與修復,35.8%的調研群體都曾經去過睡眠、按摩、瑜伽、冥想等線下療愈服務機構。綜上來看,即時疏解+長效干預已經成為情緒修復的核心場域。
了解渠道
人群了解情緒療愈的手段主要來自線上渠道,占比達到73.9%;短視頻平臺、內容分享平臺是了解情緒療愈手段的重要方式
投入金額
人群的情緒療愈投入金額普遍集中在1001-5000元之間,消費差距較小
決策因素-自我療愈與生活方式提升
整體用戶關注權威認證與效果顯著性,細分場景呈現需求與決策差異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自我療愈與生活方式提升整體用戶最關注權威認證(40.5%)與效果顯著性(38.5%),但細分場景下消費動機呈現顯著分化。生活方式產品(如冥想墊、瑜伽用品)中,權威認證(45.5%)與專業推薦(43.4%)占據主導,消費者通過資質背書與KOL信任降低健康投入風險;自然療法產品(如香薰、療愈音樂盒)的決策則被產品設計審美(46.9%)與療效顯著性(40.4%)雙輪驅動,反映用戶對“療愈空間”的美學沉浸需求;按摩助眠產品(如智能按摩枕、記憶棉床墊)以權威認證(37.9%)與療愈效果(36.8%)為核心,凸顯對安全性與痛點緩解的剛性訴求。
決策因素-數字平臺與AI心理療愈
療愈效果和服務專業性是關鍵因素,決策群體主要為高凈值年輕人群
在數字平臺與AI心理療愈的決策過程中,用戶有著明確的關注因素。數據顯示,40.1%的用戶將療愈效果是否顯著作為首要決策因素,其次是服務是否專業可靠,占比36.2%,且決策群體高度集中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高學歷、高收入90后人群。除此之外,在三種細分方式中,療愈效果和服務專業性同樣是主要決策因素,只是在不同方式中的占比略有差異,這充分說明二者共同構成用戶決策的黃金標準。
決策因素-線下療愈機構
專業性是第一要義,線下療愈服務機構憑服務生態破局,心理咨詢則更強調資質認證與醫療背書
從調研數據來看,線下療愈群體呈現出“高知覺-高主動性”特征。在選擇線下療愈機構時,用戶最為關注的決策因素是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占比51.2%,這體現了專業在用戶心中的重要地位。細分來看,睡眠、按摩/頭療、瑜伽、冥想等線下療愈服務機構用戶重視專業水平+服務生態的雙引擎驅動,專業心理咨詢服務機構、醫療機構心理科室則更需要構建專業權威+醫療背書的信任閉環。
滿意度分析
54.7%人群對情緒療愈措施持滿意態度,生活方式產品滿意度最高
調研顯示,54.7%的受訪者表示滿意,但非常滿意僅占比11.7%,這說明情緒療愈市場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細分來看,在自我療愈與生活方式提升方面,生活方式產品滿意度達70.1%,成為該領域最受認可的部分;數字平臺與AI心理療愈中,身體監測設備/平臺以64.7%的滿意度領先;在線下療愈機構中,心理咨詢機構/心理科室滿意度為56.5%,在該類別中相對較高。
未來期待調研
服務是三類措施人群的共同期待,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效果是療愈手段的直接體現,同樣為人群所期待
未來發展趨勢:用戶側
情緒療愈專業醫療需鞏固中高收入基本盤,重點突破高知女性服務滲透
調研數據表明,情緒療愈行業已呈現明顯的用戶分層:中高收入的WLB人士群體憑借高認知率和專業服務高滿意度,已成為行業穩定基本盤,尤其偏好心理咨詢等高價服務。男青年人群的較低認知和滿意度有待市場教育打破認知壁壘。而高知女性群體雖以79.4%的認知率居首,但專業服務滲透率不足,其需求更多流向心理健康APP等自助工具,形成顯著“認知-行為”落差。這一矛盾恰恰揭示了增長機會——通過知識付費、AI輔助等輕量入口引導高學歷女性向專業服務轉化,有望為行業專業醫療產品及服務開辟增量市場。
未來發展趨勢:技術側
技術賦能,驅動行業進入效率與服務雙升級階段,重塑情緒療愈新生態
技術驅動正推動情緒療愈行業進入效率與體驗雙升級的新階段。以人工智能、沉浸式交互、數據驅動與遠程醫療為核心的四大技術模塊,正成為核心增長引擎,全方位重塑著行業的服務模式與邊界。技術的深度融入促使情緒療愈行業不斷進階,持續優化服務品質與效能,為用戶帶來更優質、多元的療愈體驗,未來有望進一步拓展行業的發展空間與潛力。
未來發展趨勢:行業側
情緒療愈行業經過標準—協同—智慧三階段演進,驅動企業全周期發展
情緒療愈行業正經歷從標準化到智慧化的結構性升級。當前行業處于品類整合階段(~2027),以荷蘭Rituals為代表的頭部企業通過融合香味、美業等多業態資源,逐步建立標準化運營體系。預計到2030年,行業將進入產品提質階段,線上線下協同服務與醫療資質打通成為關鍵,如Rituals通過20年發展實現從產品整合到業務協同的跨越。展望未來,到2030年后,行業將邁向智慧化階段,AR/VR技術與專業療愈服務的結合將重塑用戶體驗,頭部品牌通過虛擬場景構建進一步強化市場影響力。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具備全周期服務能力的企業將主導情緒療愈行業格局。
歡迎關注艾瑞數智獲取更多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