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2025 年以舊換新政策持續加碼,覆蓋汽車、家電、數碼產品、電動自行車、家裝廚衛等多個領域,政策紅利釋放顯著。
截至 5 月 31 日,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銷售額已達 1.1 萬億元,發放補貼約 1.75 億份。
這一政策不僅刺激消費回暖,更推動產業升級,上市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渠道優化和產業鏈整合積極布局。
政策擴圍與補貼力度升級
重點領域全面覆蓋
2025 年政策在延續 2024 年基礎上進一步擴圍:
汽車:報廢國四及以下燃油車換購新能源車最高補貼 2 萬元,置換更新補貼最高 1.5 萬元。
家電:補貼品類從 8 類擴至 12 類,新增微波爐、凈水器等,一級能效產品補貼比例提升至 20%。
數碼產品:手機、平板、智能手表首次納入補貼,單件最高補貼 500 元。
電動自行車:多地單車補貼達 1000-1200 元,推動 650 萬輛換新。
家裝廚衛:涵蓋床、沙發、智能家電等,補貼比例 15%。
資金支持與區域傾斜
中央財政通過超長期特別國債直接向地方撥付資金,分配向 2024 年成效突出地區傾斜。例如,浙江、江蘇等地通過提高補貼額度(如單車補貼 1200 元)和簡化流程(如 “支付立減”)加速政策落地。
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布局策略
家電與消費電子領域
技術升級與產品迭代:TCL 科技受益于電視大尺寸化趨勢,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 321.96%;北鼎晶輝通過場景化運營實現國內業務營收增長 51.4%。
回收體系構建:海爾智家打造循環產業互聯工廠,廢舊家電金屬回收率達 99.9%,并建立覆蓋 286 個城市的逆向物流網絡;格力電器設立環保子公司,實現廢舊家電無害化處理。
汽車與新能源領域
新能源產品主導:愛瑪科技憑借高補貼地區(如浙江、江蘇)的渠道優勢,一季度營收增長 25.82%;比亞迪推出 “整車回收 + 電池梯次利用” 方案,新能源車殘值率提升至 55% 以上。
回收拆解整合:德眾汽車構建全國性拆解體系,一季度回收拆解業務營收 3500 萬元;格林美回收處理退役動力電池占全國總量 10% 以上,鈷資源回收量超國內開采量 340%。
家裝與環保回收領域
一站式解決方案:居然智家 2024 年以舊換新訂單金額達 65 億元,通過 “線上線下 + 國補” 提振銷售;天安新材整合鷹牌陶瓷等資源,提供裝配式整裝方案。
環保技術突破:大地海洋在浙江電子廢棄物拆解市場占比 40.02%,通過 “小螞哥” 平臺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中再資環 2023 年拆解廢電 1055 萬臺,創歷史新高。
政策驅動下的產業變革
消費升級與技術創新
政策倒逼企業開發高端產品,如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2025 年一季度,智能冰箱、洗烘套裝銷量同比增長超 30%,一級能效家電占比達 90% 以上。同時,企業加速智能化轉型,如納思達打印機納入補貼后,家庭及中小企業設備更新周期縮短。
產業鏈協同與循環經濟
上游:海爾、美的等通過 C2M 模式實現個性化定制,柔性生產線滿足 “千人千面” 需求。
中游:京東、蘇寧等平臺整合物流資源,實現 “送新收舊一體化”,物流成本降低 18%。
下游:格林美、大地海洋等企業構建 “回收 - 拆解 - 再生” 閉環,再生材料利用率超 90%,年碳減排量達數萬噸。
區域差異化實踐
浙江:通過電商平臺快速發放補貼,2024 年家電換新帶動消費超 1700 億元。
廣東:擴圍數碼產品補貼,2024 年拉動消費 1484.2 億元,居全國前列。
上海:將家紡、適老產品納入補貼,助聽器銷量顯著上升。
以舊換新政策正從短期刺激轉向長期產業升級引擎。上市公司通過技術創新、產業鏈整合和區域差異化策略,在政策紅利中搶占先機。
未來,隨著回收體系完善和消費習慣轉變,這一市場的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同時需警惕執行風險與環境挑戰,推動政策與市場的良性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