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曾奇峰老師的往期連麥內容,情感中如何看待性與愛的平衡?今天我們以曾老師一個近30分鐘的對談為例,為大家提供一種理解。我們針對連麥人具體問題及自身情況做了增刪,主要呈現曾老師的對談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提問者敘述了童年的遭遇與青春期的情感經歷,提出了3個關于自己人生經驗中很困惑的情感與性的問題。
曾老師:
“能不能用一兩句話說清楚你的問題?因為我希望你剛才提的這些問題在比較抽象的層面,如果是涉及太具體的問題,一方面這里人太多了,會暴露你太多的隱私,我需要保護你的隱私。還有就是,如果我們把它上升到比較抽象的、普遍的層面,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受益,好不好?”
提問者:
“可以可以。就是一直無法深入地進入一段親密關系,很多關系最后都成了性關系,很困惑,怎么平衡情感與性之間的程度?”
曾老師:
“嗯好, 我給兩個回答。一個回答是如果兩個人相愛,兩情相悅,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性就是愛,愛就是性,甚至一個人他在這種非常有感情的、愛的關系中,他都騰不出腦子來問你剛才問的這個問題。這個我不知道有沒有說清楚?
我甚至覺得這個可以作為一個標準:當我跟一個人的關系,需要我問出‘我們這個關系到底是感情還是性’的時候,就表示這個關系已經沒有太多的愛了。這有可能證明我和他這個人就不合適,兩個人實際是分開的。這是一個解釋啊。
如果在關系中,我感覺到只有性,那就有可能我在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低價值感。那個意思就是,我只有在提供與性有關系的事情的時候,我才可能被愛,真實的‘我’就沒有了。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在一對一的咨詢過程中,一個男的咨詢師在在給一個女性的來訪者做分析的時候,男性咨詢師覺得這個女性來訪者過度地有性魅力,以至于這個分析師在建構精神分析的假設的時候都沒辦法集中注意力,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對方散發的性誘惑上面。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的話,這個分析師可能就需要提醒自己,這個來訪者有可能是在用性來阻抗分析。這個說清楚嗎?也就是說,這個來訪者正在獻給分析師一個禮物。這個禮物就是‘我沒有辦法向你展示我的整個人,因為我覺得我整個人沒有價值,我唯一的價值就是展現我的性魅力,能夠讓別人滿足’。在一個分析師他明白了這樣一個意味之后,他就可以放下一些被誘惑的、腦子有點發昏、沒辦法建構假設的這種狀態,能夠真正地跟來訪者一起工作。
這真的是一件叫人悲傷的事情。因為這樣的人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完整的人,而只是把自己當成什么什么的工具。精神分析治療的目標就是讓他慢慢地放棄用性來包裹自己的習慣。也就是說放棄只讓自己展現與性有關系的這種習慣,而改為我以整個人的狀態跟別人打交道。
為什么‘我’能夠以整個人的狀態跟別人打交道呢?因為‘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是一個完整的存在。
這就是我們的一個治療目標。
我都是在想,在我給你做這樣的回答的時候,我的目標是什么?我的目標也是讓你更多地看到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存在,而不是作為一個女人的存在,也不是作為一個有性的魅力的這樣一個人的存在,而是一個完整的人,無關男女、也無關有沒有性誘惑,這些都是非常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存在。這是我剛才回答你這個問題的時候的目的。
如果你以后跟不管任何人打交道的時候,與性有關系的這些東西可以居于二線,你更多地是展示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比如說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啊能力啊,那些適合在公共場合當著一萬個人面前展示的那些東西,那就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進步的。因為我們知道與性有關系的東西可能只適合在非常小的范圍里面出現,只是這個東西真的不那么重要。”
提問者:
“就是想問下為什么會用性去與人打交道,而不是用其他方式?”
曾老師: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也給兩個回答,一個回答是,也許性是最便捷的武器,或者說這是最便捷的包裝和防御。這叫躲在性后面,就是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有低價值感的時候,‘我’就躲在一個也許從古老的觀點或者從一般的觀點來看,非常重要的一個外殼后面,這個外殼就是性。這是第一個解釋。
第二個解釋,有可能是在早年的關系中間,自己的性別會被別人過度地看重。比如說在一個落后的社會里面,一個人的性別會過度地被看重,但是一個文明的社會里面真的是也生男孩、生女孩,以男性的身份出門和以女性的身份出門沒什么差別,就是這才是文明的社會。但是在落后的社會里,性別差異非常大,所以,我懷疑這是早年的關系和早年所處的社會環境所習得的一種方式。”
提問者:
“嗯嗯,我回去想一下,謝謝曾老師。”
編者后記
曾老師每次直播都會提起他畢生的追求和理想:讓精神分析那些生澀難懂的智慧成為家喻戶曉的常識。我們可以從以上的對談內容感受一二,關于創傷的特點、創傷停留的時間、精神分析師對家庭問題的解析思路……曾氏精神分析帶著對孩子、家長的關懷,對人一切行為的深入理解,讓人溫暖,同時擁有重新思考的動力。
今晚!含曾量100%的直播新課《潛意識解碼》正式開啟!8位志愿者,4小時的對談,關于親密關系、親子關系、金錢管理、自我限制、人際關系等等那些生命中無法忽視的愛恨情仇。
在訪談空間中的二人,將針對志愿者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曾老師將用自己39年的學術沉淀和從業經驗,為志愿者找出理解自己的思路,至少讓ta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最后,曾老師會向志愿者詢問反饋,請ta聊聊干預前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可能會有的變化,ta將如何看待這些變化等等。就此30分鐘的訪談結束。下一位志愿者帶著新的問題進入。
生命的底層彼此相連,在他人的訪談中,自我的一部分也將被一點點推向前進。在這一場場鮮活的心靈交流中,我們將更加理解曾老師的思考,讓自己擁有另一個角度自我覺察。希望本次課程,每一個來到這個空間的朋友,都能借由他人的發生,理解自己的內在。
就在今晚!
6月4日-5日
8個真實案例現場訪談
贈送299元【隱秘的人格】讀書會視頻
一周回放
更有【2025曾奇峰潛意識地面課】1290元特惠福利放送
【開課前購買有效】
掃碼即買!
今晚見!
BREAK AWAY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