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2023年業績疲軟之后,南京銀行2024年(601009.SH)交出了一份營收、歸母凈利潤雙增的業績答卷,這也是謝寧掌舵南京銀行的首個年度。
《眼鏡財經》注意到,增長表象之下,南京銀行財報“B面”揭示出結構性隱憂:首先對波動劇烈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依賴度攀升,非利息收入占比近半但根基不穩;其次曾被寄予厚望的個人銀行業務遭遇“滑鐵盧”,該業務板塊首現虧損,折射出零售戰略下的消費貸擴張困境;此外,關注類貸款抬頭、撥備覆蓋率持續下滑、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連降的多重壓力下,南京銀行的“安全墊”正加速變薄。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暴增撐門面
南京銀行董事長謝寧在2024年年報致辭中提到,主要經營指標走出明顯的“雙U型曲線”,營收和歸母凈利潤走出了正U型曲線: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2.73億元,較上年增加51.14億元,同比增長11.32%;歸母凈利潤201.77億元,較上年增加16.75億元,同比增長9.05%。
拆解南京銀行2024年營業收入構成,其中,利息凈收入266.27億元,較上年增加11.75億元,同比增長4.62% ;非利息凈收入236.46億元,較上年增加39.38億元,同比增長19.98%。
在營業收入占比中,利息凈收入占比52.96% ,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非利息凈收入占比47.04% ,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一降一增間,非利息凈收入近乎可與“壓艙石”的利息凈收入平分秋色,成為南京銀行營收增長的主要引擎。
《眼鏡財經》通過研究發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成為南京銀行非利息凈收入增長的推手。根據公開資料,2002年,南京銀行正式成立資金營運中心,當年南京銀行債券現貨買賣交易量位居市場首位,成交量甚至超過四家大型銀行的總和,“債券之王”由此聲名鵲起。2024年牛市行情中,南京銀行收益頗豐。
根據財報,2024年南京銀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約73.77億元,同比暴增329.48%,其中99.89%來自于交易性金融資產收益變動。具體而言,2024年內,南京銀行交易性金融資產金額從2023年的17.46億元猛增至2024年的73.69億元。
只不過,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本質上是銀行持有的債券等交易性金融資產因價格波動產生的賬面浮盈。換言之,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是未“落袋”的,而高度依賴債券投資業務的南京銀行,
2025年一季度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2.16億元,同比大降111.94%。
除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外,南京銀行2024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和投資收益均對非利息凈收入形成拖累。截至2024年末,南京銀行非利息收入項下的投資收益為136.18億元,同比下降8.08%;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28.55%至25.93億元,并且自2021年來呈持續下滑態勢。盡管南京銀行管理層多次強調“拓寬中收來源”,但實際成效仍有待提升。
個人銀行業務光速“變臉”
2024年個人銀行業務光速轉虧,一定程度上對南京銀行整體業績形成拖累。
財報顯示,2024年南京銀行個人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5.59億元;利潤總額-11.99億元,這也是南京銀行個人銀行業務板塊上市以來首現虧損。
拉長時間線看,2021年至2023年,南京銀行個人銀行業務營業收入分別為90.94億元、110.4億元、124.7億元,利潤總額分別為28.59億元、33.01億元、28.55億元。可見,南京銀行在2022年個人銀行業務迎來高光后,近兩年深陷增收難增利的“怪圈”。
《眼鏡財經》翻閱南京銀行2024年的財報注意到,其營業成本大幅攀升是導致個人銀行業務虧損的主因:2024年其個人銀行業務營業支出為137.43億元,同比增長42.92%,相較于上一年增加了41.3億元。
據了解,南京銀行的個人銀行業務,主要包括提供對私客戶的銀行服務,包括零售貸款,儲蓄存款業務,信用卡業務及匯款業務等。
在行業人士看來,個人銀行業務“亮紅燈”,也側面反映出南京銀行零售業務中的發展困局。2017年,南京銀行提出大零售戰略,2020年進一步啟動大零售戰略2.0改革。其中,消費貸成了該行大零售戰略取得突破的主要抓手。
《眼鏡財經》發現,“大零售戰略”影響下,近年來南京銀行的消費類貸款規模迅速擴張。2021年,南京銀行的消費類貸款余額突破千億元,占個人貸款比重近五成。此后,南京銀行消費類貸款每年保持一定增速。截至2024年末,消費類貸款占個人貸款比重已經達到63.66%左右。
消費類貸款的增加,助推南京銀行個人貸款業務的擴張。截至2024年末,南京銀行個人貸款余額為3201.94億元,同比增長12.75%。
尷尬的是,零售貸款體量規模的增大對收入的拉動效應在減弱:一方面是南京銀行個人貸款金額占比從2023年25.84%降至2024年25.49%,另一方面,其個人貸款的利息收入僅同比增長1.87%至193.9億元,增速相較2023年明顯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在貸款利率不斷下行的環境下,消費貸市場競爭越發激烈,2025年部分銀行還掀起一輪“價格戰”。這些舉措短期內刺激了業務量,但也帶來了消費貸不良率有所抬頭等諸多隱憂。
截至2024年末,南京銀行的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29%,較上年末下降0.21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同期對公貸款不良率0.66%,也高于其整體不良率0.83%。
“安全墊”變薄
作為衡量抗風險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南京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同樣受到關注。
2024年,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大多數銀行不良貸款率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或好轉。截至2024年末,南京銀行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盡管如此,但仍暗藏隱憂。
據南京銀行披露的貸款資產質量情況來看,2024年關注類貸款占比為1.2%,較上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相當于不良貸款的“預備隊”,一定程度上代表南京銀行潛在不良貸款的壓力在加大。
為了應對潛在的不良資產變化風險,南京銀行也不得不計提更多的信用減值損失。2024年,南京銀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105.25億元,漲幅高達20%。
《眼鏡財經》注意到,南京銀行的資金“安全墊”逐漸變薄,撥備覆蓋率從2022年的397.27%持續下滑至2024年的335.27%。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該指標進一步下行至323.69%。
此外,2024年末,南京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36%、11.12%及13.72%,前述三個指標已連續三年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南京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分別進一步下滑至8.89%、10.52%、13.02%。
行業人士認為,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是銀行穩健經營的生命線,而銀行放貸、投資等業務需消耗資本。如果未來核心一級資本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其成長能力將受到限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