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網友宋女士投稿的情感故事:
婆婆臨終前,把丈夫叫到跟前說:“兒啊,你在城里有房子了,以后這老宅就留給你姐住,你們一家子別回來爭,好么?”
我和丈夫聽到老人家這樣安排,沒有猶豫就答應了。
然而,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婆婆走后第10年,老宅子被拆遷了,獲得賠償150萬。而拿到拆遷款的大姑姐的做法,卻令我們很意外。
我丈夫是農村出來的,家里就姐弟倆,大姑姐比他大五歲。
丈夫常跟我說,大姑姐就是他第二個家長,他能念到中專,全靠大姑姐。
那時候家里窮,公婆種著三畝地勉強糊口。為了供丈夫讀書,大姑姐初中沒讀完,14歲就跟著村里姐妹去鎮上服裝廠打工。
她也不敢過早談戀愛,十八歲過后,村里媒人介紹了好多個對象給她,她愣是一個沒看上,直到供丈夫中專畢業,才開始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
但她也沒選擇遠嫁,而是草率地嫁到了隔壁村。雖然嫁的姐夫是個老實人,也很愛她,但婆家很窮,幾個兄弟住在一個老房子里,每人只能分到2間房,什么都要共用。
丈夫一直念叨著大姑姐的好,但工作后忙著成家立業、養孩子、供房子,也沒法好好回報她,只能過年過節多包些紅包給孩子,或多帶些禮品回去。
我和丈夫結婚第七年,換了個四居室的大房子,想著接已過60歲的公婆來城里住,但他們說什么也不肯,舍不得家里的田地和房子。
看著他們一年不如一年的身體,我和丈夫很擔心。尤其是15年前,公婆陸續患病——公公得了腦梗,行動不便;婆婆又患關節炎和三高,時常力不從心。
在城里,這樣的老人都需要人照顧。我們勸不動,就想讓大姑姐幫忙勸說,可她也勸不動。公婆的想法是不想拖累我們,說我們在城里壓力大。
大姑姐知道我們不容易,為了讓我們放心,也為了兩老能生活得好,主動搬回娘家住。
公婆晚年生病的最后幾年,都是大姑姐和姐夫照顧的,每次生病住院,也都是他們夫妻倆在醫院伺候。
雖然每次我們出錢最多,但一個女兒家嫁人后還回娘家照顧父母,真的不容易。所以,這一點我們打心底感激大姑姐。
公婆沒享幾年福,就陸續去世了。公公是13年前走的,婆婆在公公走后第三年也跟著走了。
婆婆最后的那一年多臥床不起,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那時我和丈夫在城里忙著工作,實在抽不開身回去照顧,全靠大姑姐。
看著大姑姐既要去田里勞作,又要照顧臥床的老人,非常不容易。
我們就想給婆婆找個護工,可大姑姐卻說:“護工哪有親閨女細心?媽身上癢了、疼了,我都知道咋伺候。”
她極力反對,我擔心她太累,可她表示伺候自己母親不會覺得累,讓我們放心。其實她就是怕我們花錢,畢竟請個護工每月至少要4000元。
為了讓大姑姐的付出有所值,我們每個月都打3000元給她,可她拿到錢也舍不得全花,很多時候都用在婆婆身上。
婆婆臥床一年多后還是走了。臨終前,她把我和丈夫叫到床前,手里攥著老宅的鑰匙和地契,說:
“你們在城里有房子,掙錢也多,我就想把這房子給你姐住,你們別回來爭好不好?你姐嫁得不好,家里沒什么地方住,再說她照顧我們這些年真的不容易……”
我沒等她說完就點頭:“媽,您放心,我們沒意見。”丈夫見我同意了,也連忙附和。
說實話,老宅對我們來說沒啥太大作用,尤其是兩老都走了,我們也沒什么可牽掛的,根本不會回去住。
與其讓老房子荒蕪,不如留給大姑姐。
再者,大姑姐為這個家辛苦半生,供養我丈夫讀書,又伺候老人終老,獲得這個老宅子也是應該的。
老宅是座青磚灰瓦的小院,原來只有7間房,后來我和丈夫有錢了,在隔壁搭建了兩間房,全屋重新裝修過,還裝了暖氣和熱水器,回去生活也能住得舒適。
因此,當身邊很多熟人得知婆婆把房子給了大姑姐后,紛紛替我們覺得不公,說什么家業就該由兒子繼承。
還說我們的老宅子處在平原地區,又靠近縣城,以后說不定能拆遷,怎能不要呢?
但我和丈夫心意已決,堅持把房子留給大姑姐。
婆婆走后第16年,一條新鐵路規劃到我們村,家里的老宅子和幾塊田地全被征收了,一共獲得150萬拆遷款外加鎮上一套安置房。
得知消息后,之前勸我們要回房子的熟人,又跑來跟我們說,房子拆遷這么多錢,怎么也得回去分一筆。
丈夫問我要不要回去跟大姑姐分這筆錢,可我覺得這樣不好。
當初婆婆臨終前安排這事時,我們已經答應把房子讓給大姑姐;而且我們都是城市戶口,房子在6年前確權時就登記在大姑姐名下,哪里還有資格分錢?
眼看著沒希望分到錢,丈夫問我后不后悔。說實話,看著那100多萬的拆遷款,我心里有點后悔,畢竟我們在城里干了二十多年,也沒存過這么多錢。
大姑姐得到拆遷消息后,一直沒聯系我們。但拆遷款下來后,她卻主動來了我們城里的家,來之前在電話里說,是來送公婆當年留下的一些老古董,讓我丈夫好好保存。
可等大姑姐一來,就要了我們的銀行卡說:“老家那房子的拆遷款下來了,這邊分你們75萬。”還沒說完,轉身就讓跟著來的侄子,直接把錢轉入我們卡里了。
當時我和丈夫都懵了:“姐,這房子是媽留給你的,這錢應該全歸你啊,不用分我們!”
大姑姐搖搖頭:“當初媽把房子給我,是怕我沒地方住,可沒說拆遷賠償全給我。再說你們出了錢翻新房子,又一直給爸媽生活費,這錢就該分你們一半。”
丈夫急了:“姐,你照顧爸媽這么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這錢你就拿著吧!”大姑姐眼眶紅了:“傻弟弟,姐要的不是錢,是你們過得好。再說了,我在鎮上開了個小雜貨店,夠過日子了,你們在城里花錢地方多,留著給孩子讀大學吧。”
那天晚上,我和丈夫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丈夫突然說:“老婆,要不我們把錢給姐送回去吧。”我問為啥,那時我心里還有點不舍。
但丈夫嘆了口氣說:“我姐這輩子都在為別人活,小時候為我,結婚后為姐夫和孩子,老了又為爸媽。這錢,她就該拿著享享清福。”
被丈夫這么一說,想起大姑姐過去的種種付出,我選擇順從他的意思。第二天,我們就把錢打回給大姑姐。
后來大姑姐打電話來罵我們:“你們這是干啥?跟姐外道是不是?”我笑著說:“姐,你就當是我們給你的養老錢。再說了,親情比錢重要,咱們姐弟兩家人好好的,比啥都強。”
最后大姑姐在我們的勸說下,收下了這筆錢。
現在每次回到老家,大姑姐都會準備好一間客房給我們住,并且什么都準備得好好,我們回去后啥也不用干,全是大姑姐夫妻倆在忙活,我們就坐等吃喝。
很多一同拆遷的鄰居見了都說:“你這姐真是好福氣,有你們這么好的弟弟和弟妹。”
可我知道,我們才是有福的人。這輩子能有這樣無私付出、心系娘家的大姑姐,是老天爺給的緣分。
有人說,親兄弟還明算賬呢,可在我們家,賬算不清,也不想算清。那些年大姑姐流的汗、受的累,哪是錢能衡量的?你們說對不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